第43章 應(yīng)對
- 人在大唐,謀朝篡位
- 原神怎么你了
- 2289字
- 2023-02-14 23:54:42
異牟尋的計謀并非天衣無縫。
當(dāng)前鋒西川軍一路捷報頻傳的的時候,李晟就隱到察覺到有些不對勁。
于是隨中軍前行的諸將都被傳喚到了中軍大帳,共議軍機。
“諸位,你們可曾覺得此戰(zhàn)進展太過于順利了?”
中軍主帥大帳中,李晟坐在帥案旁邊,面沉似水。
“回都將的話,確實奇怪,哪有捷報頻傳、旗鼓繳獲頗多,而斬獲寥寥無幾的道理,末將以為,其中必有蹊蹺。
若不然,就是西川軍謊報敵情。”
韓旻一向耿直跋扈,行事說話也無所顧忌,聞言毫不客氣地說道。
“韓將軍慎言,西川軍也是國家勁旅,忠義之師,如何會謊報軍情。”
李晟皺眉呵斥,他雖然也對西川軍不滿,但在關(guān)鍵問題上還是拎得清的。
相忍為國嘛!
韓旻撇撇嘴,沒有辯駁,他雖性格暴烈驕橫,但對李晟還是服氣的。
“末將也覺得這事透著蹊蹺,如果南詔軍真是退兵,斷不至于丟棄如此多的金鼓旗幟。”
山南西道牙將張獻甫也開口附和。
說實話,郭映也有這個感覺,只不過他一個十將在一眾兵馬使、牙將面前不好開口,因而一直保持沉默,靜觀其變,但聽韓旻、張獻甫二將與自個兒想法相合,也是情不自禁點了點頭。
不料他這一舉動恰巧落入李晟的眼底。
他正有考校郭映的意思,便道:“你二人所言有理,卻不知‘白馬將軍’如何看?”
他這當(dāng)堂一問,眾將齊刷刷的將目光聚焦到了郭映身上。
眾人心里都跟明鏡似的,知曉李晟是給自己門生表現(xiàn)的機會,遂都安安分分做出傾聽狀。
郭映原本以為自己已經(jīng)足夠低調(diào)了,誰承想還是出了風(fēng)頭,頓覺有種被架到火上烤的感覺。
不過,既然被點名了,他也不能置喙什么,遂拱手應(yīng)聲道:“末將以為,南詔軍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誘敵深入,將咱們引入其早就布置好的陷阱當(dāng)中。”
“何以見得?”
“旗幟金鼓,二位將軍方才說過,我就不再重復(fù)了,除此之外,末將倒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點。”
郭映故作神秘的停住了話語,賣了個小關(guān)子。
韓旻急性子最受不了別人故弄玄虛,頓時嚷嚷道:“郭十將快快講來!”
眾人皆期待的等待著郭映揭開謎底。
李晟也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他。
“末將聽說南詔有精兵羅苴子與負(fù)排兩支,但查遍前軍送回來的捷報,卻未見其蹤跡,而前軍捷報上所記錄的斬首大多都是是南詔國內(nèi)的蠻人、鄉(xiāng)兵。
想來其所部精兵便是隨其詔主撤至了后方,而以老弱疲兵為殿后,故意向我軍示弱,引誘我軍追擊,從而將我軍拖入圈套,一網(wǎng)成擒。”
郭映侃侃而談,一番分析條理清晰,邏輯嚴(yán)密,讓在座的眾人都不由連連點頭,認(rèn)同他的說法。
“既是如此,依郭十將看來,我軍當(dāng)如何,是以力破巧,還是廣布斥候、步步為營,與其相持,待其糧盡退兵。”
李晟微瞇雙眸,目光灼灼的盯著郭映。
郭映稍作沉吟,隨即答道:“末將倒有個不成熟的想法,只是有點弄險……”
“打仗,哪有不冒險的,但凡有三成取勝的把握,那就真的好好斟酌。”
不待郭映說完,韓旻就搶先一步打斷了他的話。
李晟亦是頷首示意他向下說。
這年頭的唐軍武將,有點像近現(xiàn)代的島國軍人,好用奇計,好賭,就像島國人動不動就賭國運一樣。
但凡有兩三成取勝的希望,便會有那不怕死的鋌而走險搏一搏,若是賭贏了,榮華富貴、封妻蔭子不在話下,賭輸了,頂多不過是掉個腦袋罷了。
見此,郭映也就不再推辭,繼續(xù)說道:“末將覺得,南詔軍從雅州、黎州撤軍,雖屬正常,但估計也有引我軍南渡大渡河的意圖,過了大渡河,大軍離南詔侵占了的嶲(xi)州就只有一步之遙了,屆時,南詔軍背靠嶲(xi)州,天時地利人和就全占了,若是此時南詔軍真發(fā)兵合圍我王師,只怕大軍想全師回到蜀中都難。”
“故而末將以為,全師渡江,畢其功于一役,不是上策。”
郭映的分析雖然多是猜測,但李晟等人細(xì)細(xì)揣摩之后,發(fā)現(xiàn)竟也有幾分道理。
“郭十將的意思是,分兵繞道擊其后?”李晟挑起濃黑的劍眉,眼帶期許的詢問。
“都將明見,末將正是作此打算。”郭映恭敬回話。
“我聽說南詔軍用兵,不興糧道,只每個兵士身負(fù)一升五斗糧秣,而黎州殘破,估計他們搜刮干凈也難以維續(xù)十萬大軍支撐十天半月。
都將大可以率軍緩步南下,以疲其兵,然后遣精兵數(shù)千,以一勇將統(tǒng)領(lǐng),星夜兼程,走眉州、嘉州渡河,然后互通消息。
待其師老兵疲,大軍自正面渡江,而南詔如果要全殲我?guī)煟ú粫x擇半渡而擊,屆時等王師過了江,南詔一早埋伏好的伏兵定會傾巢殺出,這時候,這支奇兵或許就能起到扭轉(zhuǎn)乾坤的效果。”
“若是此策成行,一二十年內(nèi),南疆再無邊患。”
郭映說完后,整個中軍帳內(nèi)頓時鴉雀無聲,眾將皆屏氣凝神,暗暗盤算著此策成功的概率。
李晟更是目光炯炯的注視著郭映,臉色陰晴不定。
良久后,他長嘆一聲,搖了搖頭:“郭十將計策,頗有子午谷奇謀之神髓,只可惜,本將麾下,沒一個可將此奇兵之人啊。”
郭映只當(dāng)是李晟不愿兵行險著,遂據(jù)理力爭:“都將此言大謬,帳中可將此奇兵者,有數(shù)人之多,豈會無人可用。”
似乎是在等郭映這句話,李晟聞言立刻揚唇笑道:“那你倒是說說,何人可以擔(dān)此重任啊?”
看他如此反應(yīng),郭映也反應(yīng)了過來,這明顯是李晟不想點將,故意為之。
不禁苦笑一聲,回道:“韓將軍麾下幽州兵自隨朱司空(指朱泚)入京以來,捐家室,誓徒旅,蹈鋒飲血,其軍最為雄壯忠勇,可堪大用。
而且韓將軍渾身是膽,能征善戰(zhàn),末將相信韓將軍定能不負(fù)眾望。”
從本心來說,郭映其實是想爭一下這個偏師主將的位子的,但他如今的身份太低微,幾乎不可能鎮(zhèn)得住那些驕橫的兵馬使,于是就退而求其次,舉薦了韓旻。
聞言,韓旻頓時喜形于色,忙不迭沖郭映投去了欣賞加贊賞的目光。
他本就是個戰(zhàn)爭狂人,對于這種沙場建功的事情最為熱衷,因此,他甚至連猶豫一下都沒有就向李晟拱手請命。
“末將愿往。”
“好,除你本部人馬外,涇原、邠寧、鳳翔三支人馬也給你,是建奇功還是吃敗仗,就全看你的決策了。”
韓旻激動地滿臉通紅:“如不勝,請斬某頭!”
郭映登時無語。
學(xué)誰不好,你偏偏學(xué)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