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白壩之戰(終)
- 人在大唐,謀朝篡位
- 原神怎么你了
- 2080字
- 2023-02-13 00:32:00
郭映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直取其中軍。
不說斬了論泣藏,便是迫其大纛后移數十步,那也是大功一件。
只是,他忽略了一點,他們現在是步兵,不是擁有強大機動能力的騎兵,想在眾目睽睽之下取其大纛,談何容易。
然而戰場上的變化往往瞬息萬變,郭映不過是稍微遲疑片刻,就見吐蕃軍如潮水般開始潰退。
你道為何?
原來是處在后軍的黨項各部首領眼見吐蕃軍倍于唐軍還與唐軍打得難解難分,早就萌生了退意,只是礙于吐蕃勢大不敢有所妄動。
此刻見唐軍援軍殺到,部族有傾覆之危,也顧不上那么多了,他們向來會審時度勢,可不會傻傻為了從文州搶來的一丁點財貨,就把全族丁壯的性命搭上。
而郭映的這一舉動,正好給他們臨陣脫逃送來了借口,于是諸部落皆以援護中軍為名,紛紛后竄。
這直接引發了連鎖反應,原本還勉力苦撐的吐蕃軍陣徹底失控,任將官如何喝罵怒斥也止不住潰退之勢了,先是漢兵、緊跟著是兩翼的土兵,到最后連孫波兵也四散而逃。
論泣藏看著麾下士兵潰不成軍,目眥欲裂,他知道,北路軍這一路,算是完了。
這種情況下,唐軍銜尾追殺,想追多遠就能追多遠。
他恨!
恨黨項人只知蠅營狗茍,私心自用。
但他卻什么都做不了,這些黨項部族眼下正好處在唐蕃邊境上,若是處置不當,讓他們舉州郡降了唐,贊普還不得把他一門誅盡。
同樣,他也改變不了戰局,最終只能是在親衛的保護下,與尚野祿一道倉惶離去。
……
“大勝!大勝啊!
兩日血戰,我軍前后陣斬吐蕃兵馬近九千,全殲其精銳重裝甲士,俘獲三千余人,繳獲兵甲數萬。
李都將,此番大捷,可否報于朝廷知曉。”
戰勝之后的唐軍,一掃連日以來的頹靡,兵士們歡欣雀躍地討論起了朝廷會如何賞賜他們,老將曲環亦是滿面紅光,眉飛色舞。
“報捷就不必了,每有小捷,便停駐不前,向朝廷邀功請賞,這和河朔那些亂臣賊子有何區別?”
出乎意料的,李晟駁回了曲環這個在郭映等一眾人看來十分得人心的提議。
眾將官聞言面面相覷,不報捷,天子如何知曉眾將士的功勞。
似乎是猜到了眾人的心思,李晟緩聲道:“這樣,你將軍中虞侯記功的冊子謄錄一份,直接遞給中樞,讓他們早做準備吧。”
郭映聞言想了想,終究是沒想明白李晟這一番變通的深意,索性也再不去深思。
旋即,在守蒹葭水的神策軍士卒將從景谷征來的酒肉端進大帳后,李晟難得的犒賞三軍。
甚至連中軍大帳也擺起了酒宴,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晟放下了手中的筷箸,望著坐下左右兩側的將官,緩緩說道:“這一戰雖然咱們勝了,但西川形勢依舊嚴峻。
所以咱們不能過多耽擱,最多休整一日,后天就渡河,走劍閣、綿竹、巴西這一路入蜀。”
以少勝多,在野戰中擊破吐蕃一路兵馬,唐軍將士的士氣都有所提升,李晟也想趁著這一鼓作氣的氣還沒衰,入蜀擊退入寇的吐蕃中路軍和南路軍。
再一個,成都府作為劍南的重鎮,萬一真被吐蕃攻破,保不齊吐蕃贊普會增兵劍南。
屆時唐軍再想將他們驅逐出去,恐怕又得費一番手腳了。
對此,一眾將官們并無異議。
本就是征調入蜀馳援劍南的嘛!
……
一夜無話。
次日,休整了一夜的唐軍又開始忙活了起來。
忙什么?
運送輜重,傷員。
為了入蜀進兵能走得快一點,李晟又以制將的身份致書利州刺史,從他統轄的綿谷、景谷、益昌三縣征發了數千民夫,運送糧草輜重。
而那些受了傷的士卒暫時也會被安排到三縣,由縣衙安排民戶照料,軍隊每日給其支兩份糧,一份是傷兵的,一份是酬勞。
民夫沒有報酬,只有隨軍的一頓飯。
十月三十,大軍正式拔營出發。
從大軍駐扎的白壩附近到成都的直線距離大概四百里左右,但因為入蜀之路上多山川險隘,實際行軍距離當然要長不少。
只不過這一段路程還算太平,沿途州郡又早收到朝廷的詔令,物資上的供給一點都不含糊,不但打開府庫讓缺御寒衣物的軍士們領了蜀衫、襖子、綿绔,在吃食上頗為優厚。
雖然蜀地現在也是大不如前,但畢竟底子在那兒,大半州郡都比涇州富饒。
當然了,這不是那些州郡長官深明大義,而是害怕大軍過境,招待不周,惹出什么亂子。
這年頭,要想找一支“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的軍隊那屬實是天方夜譚了。
更何況神策軍早有兇名在外。
杜甫詩《三絕句》里的那句“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描寫的就是神策軍殘殺百姓、擄掠婦女的罪惡行徑。
行軍,自還是和以前那般枯燥無味,不過郭映也沒閑著,而是借著和李晟五子李遜的關系跟在了李晟身邊,跟他學起了有關帶兵打仗那些兵書里沒有的學問。
李晟對此倒也樂見其成,就憑自己兒子和郭映的關系,他也沒道理拒絕郭映這個主動拜入門下的舉措。
而且郭映先前的戰場上的表現不差,雖談不上多么出眾,但指揮戰斗時顯露出的沉穩冷靜也讓他刮目相看。
而經歷幾日的接觸之后,李晟發現郭映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對于大局的判斷力很敏銳,尤其是對敵情的把握極為精準,難得又有呂蒙好學的那個樣子,故而也漸漸生了惜才之心,開始給他傳授自己帶兵打仗的經驗。
只是郭映不清楚李晟有沒有留一手,就像慕容紹宗對候景這個徒弟一樣,有所防范。
當然,這么想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不單單是郭映一個人學,他每每從李晟這里取完經,便會將韋皋、樊澤、郝玼、思結赤心這一干人召集起來,再將他的所學所悟講給他們。
十余日下來,眾人在軍事上的見解都有了不菲的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