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能臣的養成

乾隆五十年(1785年)八月三十日,大雨。

出外巡查的福建巡撫徐嗣曾措手不及,趕緊找到附近一處民居避雨,正巧聽見屋內傳出一聲響亮的啼哭。

治下子民添丁進口,對徐省長來說是一件美事。愛民如子的他立刻按照當地習俗,為新生兒送上祝福。這讓主人林賓日喜出望外,連聲道謝。

天氣放晴,徐省長的車馬儀仗漸漸遠去,林賓日目送這等威儀做派,就差脫口一句“大丈夫當如是也”了。林氏家族曾是名門望族、書香門第,卻不料家道中落,族人各奔東西;自己苦學苦熬考中了秀才,卻無法更進一步,如今37歲了,還是家徒四壁、生活拮據,全靠教書度日。林賓日想,要是能像徐大人那樣,當一個大官、好官,該有多好?

想到這里,林賓日突然眼前一亮,興沖沖地奔回屋內,對著妻子說:孩子的名字有了!叫他“則徐”!愿他長大后,能成為徐大人那樣的大官、那樣的好官!

然而想要“則徐”,對于林家來說并不容易。所謂“窮文富武”,只是相對而言。科舉賽場內卷嚴重,想要出人頭地,半工半讀絕不可能,必須脫產,全力以赴。這不僅意味著家庭失去了一個壯勞力,還要全家一起供養他。單純依靠林賓日教書的那點兒收入,林則徐就算斷齏畫粥也做不到。多虧林母有一手剪紙絕活兒,能賺不少錢補貼家用,她帶著幾個女兒一起上陣,這才勉強維持了一家生計。

幼時的林則徐心疼母親,想給母親代勞,卻被母親批評教育道:男孩子要有大理想,干大事業,不是天天做這些雞零狗碎的事情來孝順父母。你好好讀書,出人頭地,才不辜負母親的一片苦心。

在今天看來,林母這么做當然不公平,重男輕女不說,也有輕視勞動之嫌。但回到歷史的真實處境之下,卻有相對的合理性。在那個時代,一個貧困家庭想要擺脫貧困、實現階層躍升,科舉幾乎是唯一一條天花板比較高的路。與其盲目追求公平,全家一起耽守貧困,不如先集中資源把一個人托舉出去,再由他帶領整個家族一起脫貧。

林賓日時刻不忘向兒子灌輸做人做事的道理,不僅僅是期盼孩子將來能當大官,光宗耀祖,更期望林則徐能干出一番事業,成為國家棟梁,而非尸位素餐的昏官庸吏。多年后,中年為官的林則徐曾覺得官場無趣,遂萌生退意,打算辭官歸隱,回家照料生病的父親。林賓日訓導兒子:我和你母親身體還硬朗,你還不到四十歲,正該為國效力,怎能在家賦閑呢?

據說,林賓日還曾寫下這樣一副對聯:

粗菜淡飯好些茶這個福老夫享了

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等事兒曹為之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里成長,小林則徐讀書刻苦,志向遠大,才八九歲就寫得一手好文章,坊間也到處流傳著林則徐才思敏捷、擅長對對聯的故事。有一次老師帶學童們游鼓山,爬上鼓山絕頂峰時,一派天風海濤,令學童們興奮不已。老師讓孩子們以“山”“海”兩字作一對七言聯對,林則徐的回答是:“海到無涯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少年林則徐不僅才華出眾,對聯中所體現的胸懷大志的磅礴之氣更是令人嘆服。

林賓日很以兒子為驕傲,確定此子日后必成大器。林則徐沒有辜負父親的期待,13歲就考中秀才,被當地氏族寄予厚望。

秀才是科舉之路的第一步,乃功名的起點。但今天人們往往會低估它的難度,把它類比成高考。其實,兩者不太具有可比性。當時的讀書人要先經過當地知縣主持的“縣試”,連考五場;勝出者才有資格進入由府級官員主持的“府試”,連考三場。到這一步,只是個“童生”。皇帝還要親自任命學政官下基層主持“院試”,童生們要通過院試才算有了功名,能被稱為“秀才”。在這個基礎上,才有資格繼續挑戰舉人,乃至進士。

事實上,能考中秀才已經相當不容易。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受全家之力供養,辛辛苦苦考了17次才博得秀才。洪秀全連考了幾次秀才都不中,直接搞太平天國運動去了。后來力諫廢除科舉制的袁世凱,在早年更是發出“弟不能博一秀才,死不瞑目”的感嘆。也有不少人通過了府試,卻一輩子也沒能闖過院試,到死只是個童生。在文風盛行的南方各省,這種情況更加嚴重。道光年間,甚至出現百歲童生參加院試的奇觀。

林則徐無疑是有真才實學的。他以府試第一的身份過關,并且一鼓作氣,在第二年的院試中考中秀才,在20歲那年,又考中了舉人。

少年得志的林則徐打算一鼓作氣,拿下進士。他收拾好行裝,帶著全家人的希望和同鄉的祝福,進京趕考。一旦成功,他就可以留在京城,進入選官的行列。未來不管是成為京官還是外放地方,都能得到一筆俸祿,改變家族的命運。

可是人生哪有那么多一帆風順。林則徐考進士不僅失利了,而且是連續兩次失利。按當時的考試規劃,“會試”每隔三年開考一次,這就意味著林則徐已經折騰了六年。

不能再考了。父母年事已高,自己也已經成家,必須擔起養家的擔子了。

清朝的舉人早已沒了往年的超然地位。如果不是生在富貴家,沒有家族撐腰供養,舉人老爺照樣得親自打工賺錢、養家糊口。

暫時放下理想,去為生計奔波,往往是人生中的第一道分水嶺。有人會在生計瑣事中逐漸沉淪,消磨了心氣,就此平凡一生;有人雄心依舊,但看不上手頭的事情,認為不值得做而敷衍了事,以致眼高手低、流于浮躁。

所幸林則徐沒有走向這兩個極端。他的理想深藏于心,但眼下還要務實。只有認真對待,才能有所長進。理想并非一成不變,人需要扎根于實際工作,進行思考,有所領悟,才能讓理想真正清晰且豐盈。

在廈門海防同知房永清旗下做文書期間,林則徐熟悉了沿海地區商販貨船往來與米糧兵餉的情況。也正是在這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鴉片給中國人帶來的危害。林則徐工作勤勉高效,福建巡撫張師誠對其大為賞識。張師誠愛才心切,干脆用一紙加急公文把林則徐調到身邊,嚇得房永清還以為林則徐犯了什么罪。

張師誠是林則徐在官場的啟蒙導師。《清史稿》評價他“在當時疆吏中有能名,治福建最著”。當時福建最大的問題是海盜肆虐。張師誠用一些相當務實的做法,用極小的代價消滅了大海盜蔡牽。平息海盜的那天,閩中百姓歡聲雷動,在烏石山上刻石為張大人記功。林則徐親身參與了整個過程,貼身觀察一位務實的封疆大吏是如何思考、如何規劃、如何與上司周旋、如何與狡猾的下屬斗智斗勇的。

在張師誠身邊這四年里,林則徐把恩師那一套學了個透。林則徐的踏實態度令張師誠信任有加,放手讓他負責各種公文的起草工作。林則徐還沒進官場,就在張師誠這里上了四年實戰班,成了一名既懂為官之道,又務實精明的合格官僚。這也就是為什么林則徐后來初入官場,卻能像個“積年老吏”一樣沉穩老練。

嘉慶十六年(1811年),在張師誠的鼓勵下,林則徐第三次參加會試。這一次,他中了殿試二甲第四名,賜進士出身,選庶吉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区。| 岑溪市| 十堰市| 永靖县| 汶川县| 卢龙县| 玉屏| 新龙县| 任丘市| 仲巴县| 竹北市| 湛江市| 通山县| 九龙坡区| 南投县| 苗栗市| 华亭县| 临高县| 西青区| 平昌县| 县级市| 仙居县| 思茅市| 沂南县| 东安县| 白城市| 吉木萨尔县| 龙南县| 万州区| 云龙县| 滦平县| 武邑县| 高淳县| 棋牌| 怀宁县| 江津市| 林芝县| 博客| 宕昌县| 堆龙德庆县|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