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從哪里來?
- (英)喬希·瑞安-柯林斯等
- 1514字
- 2023-01-31 11:28:02
1.2 主要結論
貨幣供給及創造
定義貨幣極其困難。在本書中,我們從錯綜復雜的歷史和理論爭論中發現,任何被廣泛接受作為支付工具的物品,尤其是被政府作為繳付稅項的物品,都可以是貨幣。這其中包括銀行信用,因為盡管朋友間的借條不受稅務局或當地商店的認可,但銀行的借條是肯定被認可的。
新的貨幣主要是在商業銀行通過發放貸款(包括透支)或購買現有資產擴大或創造信貸時產生的,在創造信貸的同時,銀行也在我們的銀行賬戶中創造了全新的存款,而這些存款實際上就是貨幣。
這種分析既不激進,也不新穎。事實上,世界各國央行對新貨幣來源的描述都是一樣的——盡管通常發表在不那么知名的出版物上。
我們將英國的現行貨幣界定為三種主要形式,其中第二種以電子形式存在:
①現金——紙幣與硬幣;
②中央銀行準備金——商業銀行在英格蘭銀行持有的準備金;
③商業銀行的貨幣——主要指商業銀行以貸款、透支或購買資產的形式創造信貸時產生的銀行存款。
只有英格蘭銀行或者政府可以創造前兩種形式的貨幣,本書稱之為“中央銀行貨幣”或者“基礎貨幣”。由于中央銀行準備金實際上并不在經濟中流通,我們可以將實際流通的貨幣進一步縮小到現金和商業銀行的貨幣。
經濟中實物形式的現金占流通貨幣總量的比例不到3%,商業銀行的貨幣(包括信貸和共存存款)占其余的97%。
對銀行業的普遍誤解
對于銀行是做什么的,人們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描述。最簡單的版本是:銀行從儲戶那里吸收資金,然后把這些資金貸給借款者。然而事實上恰恰相反,銀行不需要等到客戶把錢存入后,再把錢貸給其他人。銀行在發放貸款的同時即在借款人的賬戶上創造了一筆新的存款。
更為復雜的版本引入了“部分準備金制度”的概念。這種描述認可銀行系統可以借出的資金額度能比其在英格蘭銀行存放的現金和準備金數量高出數倍。這是一種更為準確的說法,但它仍然是不完整并具有誤導性的,因為銀行仍僅被視為將存款轉換為貸款的“金融中介”。它同時隱含著:銀行創造的貨幣數量與其在央行存放的準備金數量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該版本的分析也通常假定央行對銀行(存放在央行)的準備金數量擁有顯著的控制權。
而實際上,銀行創造新貨幣的能力,與其存放在央行的準備金數量關聯度很低。以金融危機時期為例,銀行每發放100英鎊的信貸,僅存放1.25英鎊的準備金。銀行運行所參與的電子清算系統會在每天營業結束時,進行支付的多邊軋差,因此銀行只需持有很小一部分的準備金來滿足支付要求。
在我們看來,不是央行控制著商業銀行可發放信貸的規模,而是商業銀行決定著央行準備金的數量——英格蘭銀行必須通過放款滿足這一數量要求,以確保金融體系的順利運轉。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意義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對經濟繁榮和金融穩定有著許多重要的影響,在此我們強調與銀行體系改革建議相關的四點認識。
第一,盡管資本充足率要求在其他方面可能有用,但它沒有、也不會限制貨幣的創造,因此不一定能限制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換句話說,資本充足率要求,對于防止信貸繁榮和相關的資產價格泡沫,大體上是無效的。
第二,在一個信息不完備的世界里,信貸由銀行配給,決定銀行放貸多少的主要因素不是利率,而是銀行對借款人償還貸款的信心,以及對其他銀行和整個金融體系流動性和償付能力的信心。
第三,銀行決定了經濟領域中信貸的流向。由于激勵機制方面的原因,銀行更傾向于給有抵押品或有資產的客戶貸款,而不是給生產性投資貸款。因此,增量資金往往更有可能流向房地產和金融投機,而不是流向小企業和制造業,從而對社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四,財政政策本身并不會導致貨幣供給的擴張。實際上,政府并沒有直接參與貨幣創造和分配的過程,這一點鮮為人知。但它對財政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有著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