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在
- 李筱懿
- 1111字
- 2023-01-31 11:26:04
第一章
自主
1
主動與不主動之間,生命資源相差30倍
這是我唯一后悔的事。
發生在20年前,我24歲,有一次行業會議上遇到獵頭,問我愿不愿意去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做總經理秘書,至少可以先去面試。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但也意味著我要放棄當時穩定的工作和熟悉的城市。我糾結很久退縮了,原因現在聽起來肯定特別可笑——我還沒有面試就把自己從頭到尾否定了一遍,從身高到英語,從性格到專業。
獵頭是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男生,他特別不理解,對我說:“李筱懿,在別人否定你之前,請不要先自我否定可以嗎?請主動一些可以嗎?沒有任何機會會對你三請四邀?!?/p>
我有點慚愧,但還是沒有去這家公司,按部就班繼續當記者。
五年以后,我29歲,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出差來到我所在的城市,非常巧,就是我采訪他。我聽著公司飛速的發展,看著一沓背景資料,內心感慨萬千。
采訪結束后我開玩笑地對創始人說:“五年前我差點成為你的秘書?!?/p>
他馬上說:“現在你依然可以,要試一下嗎?而且職級比秘書高,是總經理助理。”
我沒想到他反應居然這么快,結結巴巴地回答:“啊,我想想,報社對我還蠻好的。”
他搖搖頭說:“機會不會等你第三次。”然后告訴我:“當年挖你的那個獵頭男孩,現在是他這個領域最牛的人之一?!?/p>
創始人走了,完全沒有像電影里那樣,留下名片說:“如果你想通了,隨時來找我?!蔽以僖淮五e過了加入高速發展行業的機會。
在接下來幾年,我經歷了報紙媒體的衰落,職業的天花板,非常難熬,但是我的性格徹底變了,活成一個胸口寫著“勇”字的人,非常積極主動。
主動不是莽撞啊,在我的理解中,主動思考、主動行動、主動復盤、主動解決問題,這才是真主動。
不知道該不該做事,去做,大不了做錯了總結教訓,也好過事后后悔。
不知道該不該結交的人,去認識一下,覺得不合適,再走開,總好過先入為主的判斷。
有句話說:“主動與不主動之間,生命資源相差30倍。”
我想可能還會更高,因為前面的每一步都是后面的基礎,前面差30倍,后面有可能放大成90倍。如果真的做事,我其實不太鼓勵別人慢慢來,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節奏非常快,主動把握機會,快速試錯,才會高效升級。
分享我自己的比例:凡是我主動爭取的事情,70%都做成了,這些做成的事就像一個個階梯,把我送到另外一個層面,從量變到質變,現在的我和十年前的自己,思維上幾乎不再是同一個人。
“慢慢來”這句話沒有錯,但它說的是耐心,而不是主動性。2020年疫情之后,幾乎所有行業、所有人都受到影響,但我們依然可以主動調整狀態,主動安排工作和生活,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
把這篇文章放在這本書的第一篇,是我有意為之,30歲以后,我們得學會“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等待機會時充滿耐心,遇見機會時毫不猶豫。
主動而充實的人,才會成為這個時代的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