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點亮學生心中的燈塔(1)

人格輻射是最核心的教育,教師的人格是照亮學生的光源。這種人格輻射的力量,具有無為而治的功能,是一種心靈感應的震撼力量。

教師的“人格”一旦照亮學生,學校便會形成一種其愛融融、其樂融融、真情蕩漾、正氣凜然的軟環境,形成一個極具文化味的“磁場”,產生無為而治的奇效。盡管這個“磁場”人們看不見、摸不著,卻是人人可以感受到,它浸潤和熏染著場內的每一個人,將使校園變成家園、學園、樂園,變成真正教育的熏陶和感染“源”,來一個融化一個,來一群融化一群,真正成為一種無為而治、潤物無聲無痕的教育。

1.教師的工作需要激情

美國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里雅說過:“你在什么位置,就應該熱愛這個位置,因為這里就是你發展的起點”。只要我們對自己的工作發自內心的熱愛,即便是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們也能創造出奇跡來。

一般情況下,當我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職業時才更容易激發出我們全部的熱情和潛能,會讓我們的工作更容易取得勝利。也有些時候,許多人在一開始的時候無法自由選擇自己所熱愛的職業,只能被迫接受自己喜歡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應付工作,而是要學會去愛自己的工作。

一個對工作感到不滿、不能快樂工作的人,不管他如何努力,都不會有卓越的表現。許多證據說明:大多數的失敗,都是由于人們對工作不喜歡,沒有投入工作。

大約半個世紀前,有位心理學家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將實驗人群分成三組,比試完成同一份極為枯燥乏味的工作的速度。工作做完后,第一組要認真地向其他人說這項工作多么有趣。后來通過測試,發現第一組的人要比其余兩組都更喜歡這項工作。

這個實驗說明了心理學上一個公認的理論:當人面臨認知上的矛盾時,必然會產生認知上的失調,失調之后則會尋求恢復平衡。正如實驗所證明的,雖然工作枯燥,卻還要向別人說它多么有趣,慢慢地,自己也就真的認為這項工作很有趣了。從這個結果中我們可得到這樣的啟示:當你正處于你所不愛的工作當中時,要努力去接受它,試著去愛它,終有一天,你真的會熱愛上這份工作。

案例精選

[描述]

某所大學的圖書館經常有讀者將書籍放錯位置,為此不得不雇用一些大學生做臨時工,以協助管理員將書籍放歸原處。大多數同學認為這份工作非常枯燥乏味,迅速地辭職走人,只有一個瘦弱的小伙子心想:干這個工作不是有點像偵探尋找破案線索么?這個奇妙的想法將原本枯燥的工作設想得非常有趣,于是這個小伙子兩眼放光、精神抖擻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雖然因為生疏,第一天他只查到幾本書。但是由于他對工作的特殊興趣和熱情投入,很快便掌握了技巧和經驗,查到的數量與日俱增。當這個小伙子離開這里時,圖書管理員依依不舍,同時心里暗想:這個小伙子日后一定能成大事。果然,多年后,他成了一家著名大公司的董事長。

[點評]

這個故事也印證了蘇格蘭哲學家所說的一個道理:有事做的人是幸運的……當一個人的精神傾注于某項工作時,他的身心會形成一種真正的和諧,不管是多么卑微的勞動。

而有的教師就常常抱著一種受苦受難的心態去面對學生、面對教育,結果誤人誤己。

每一個老師在上崗的初期,都會斗志昂揚。可是,這份激情常常只是來自于對工作的新鮮感以及對工作中不可預見問題的征服感。一旦新鮮感消失,工作熟悉了,激情也往往會隨之湮滅。一切都開始變得清淡,以前充滿創意的想法消失了,每天的工作只是應付完了了事。既厭倦又無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也不清楚究竟怎樣才能找回自己的激情。

而在生活中,這樣的老師還不少:從早晨一開始就對工作感到厭倦,想到要去給那些學生上課,就很膩味,但是又不得不上課。他們講課沒有熱情和生氣,而且將不良心態帶給了學生。

案例精選

[描述]

小張老師教學四年了,剛踏上講臺的時候,拿起粉筆時激動不已。現在她對工作毫無激情,對學生沒有任何興趣。一個學期下來,叫不上幾個學生的名字,講課也僅憑著書本生搬硬套。她將一切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技術的創新都看成是“花架子”而拒不沾邊,堅持教死書。由于她觀念陳舊、語言陳腐、方法單調、行為刻板、暮氣沉沉、索然寡味,因而與學生們形成了深深的“代溝”,已成了學校里有名的“問題老師”。人們都說,劉老師的教學生涯恐怕不會長遠了。

[點評]

而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你必須和小張老師的行為絕緣,點燃自己的工作激情,讓全身的細胞都跳動起來。在所有偉大成就的取得過程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幾乎所有偉大的成就,都是激情之人創造出來的奇跡。最好的勞動成果,總是由頭腦聰明并具有工作激情的人創造出來的。

一個人如果僅僅是勉強完成職責,那么,他做起事情來就會馬馬虎虎,遇到困難,就想退縮。這樣的人根本無法好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要說能做出創造性的業績了。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就很難獲得成長和發展的機會,遲早會走向平庸。

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個人在工作時,如果能以自強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厭惡的態度去工作,遲早會被工作拋棄。

激情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對工作充滿高度的激情,可以使我們不畏懼現實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難和阻礙。當你懷著激情去工作,并努力讓自己的學生、學生家長、領導乃至社會滿意時,你就已經跨入優秀教師的行列了。

讓自己充滿激情地工作、充滿激情地面對學生吧!只要你增加一點激情,你就會發現,原來生活是這么的美好。

2.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太陽

瑞典教育家斯泰洛齊說:“我的熱愛,將如春天的太陽使冰凍的大地蘇醒那樣迅速地改變學生的狀況。”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是教師的一種教育能力。教師的愛,對學生的學習、個性的發展影響甚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學生”。熱愛學生,是一個好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捷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孩子。”可以說,不熱愛學生的教師,是不稱職的教師。沒有愛,教育將變得枯燥乏味;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教師對待孩子,要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子兒一樣,關心愛護他、教導他。許多優秀老師之所以能在教育事業上取得輝煌的成就,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他們熱愛學生。據一份調查顯示,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師,都認為在教育過程中,“熱愛學生”應排在首位。可見,愛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基本需要;愛是基礎,離開了愛,一切教育都會變得蒼白可怕。

案例精選

[描述]

海倫·凱勒是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她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沙利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五十年。在沙利文幫助之下,海倫進入大學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她寫了《我生命的故事》來講述自己如何戰勝病殘的經歷,給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帶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五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海倫之后又寫了許多文章和幾部自傳性小說,表明黑暗與寂靜并不存在。后來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深受人們崇敬。1964年她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杰出婦女”之一。

[點評]

安妮·沙利文是海倫·凱勒的天使,她用畢生的時間陪伴這個孩子,將她由一個失去光明、聲音、暴躁的弱者變成了一個勇敢博愛的偉大作家。這是師愛的力量。沒有沙利文這樣偉大的博愛精神,怎么會有海倫·凱勒的偉大?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愛是教育的動力,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孩子是純真的,他們要求獲得的也是純真的愛,只有這種愛才能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于傳導。教師把心里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系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

案例精選[描述]

在我們學校有這樣一個例子,古科順老師班上有位學生,爸爸媽媽因情感不合而離婚了。孩子失去了父愛、母愛,變得情緒低沉,寡言少語,學習成績下降。古老師通過家訪,了解到他成債下降是由于缺少照顧,多重原因造成了他心理上的痛苦。古老師便把這個孩子帶到自己家中。從生活上關心他,學習上幫助他。衣服臟了,幫他洗;缺紙少筆,幫他買;生病了,帶他去醫院。可以說古老師愛生如子。這個學生從老師的身上,體會到如母愛般的“師愛”,他覺得自己不孤獨了,學習充滿了信心,因而成績提高很快,期末考試成績名列班級第三名,并且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愛好、特長也得到了發揮。他對同學說:“老師愛我,我更要愛老師”。

[點評]

教師作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引路人,作為一名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事業”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對學生人格發展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師德的核心是愛,只有教師心中有愛,才能有強烈的事業心、崇高的使命感;才能視教育如生命,視學校如家庭,視學生如子女;才能朝夕思慮其事,日夜經紀其物,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才能拒絕平庸、追求卓越、出類拔萃。

教師生活在學生中間,深知學生需要教師的關懷與愛護。而想要得到這種師愛的并非只是一個或幾個孩子,而是所教的全部學生。但教師只有一個,時間和精力都有限,這就必須調動集體的力量,通過集體的關心使學生感到溫暖,相互影響、幫助,擴大和深化師愛的作用。例如:開學已經一周多了,劉老師班里調來一位新同學,這位同學跑了許多地方都沒有買到“數學練習冊”。老師把這位同學的困難講給了全班同學聽。在老師的啟發幫助下,有二十多位同學用一張張白紙精心為這位新同學抄下題目內容。之后老師又給包上了一個漂亮的外皮,裝訂成冊。當班長代表全班同學將練習冊送給新同學時,新同學感動地說:“這是老師和同學對我的一片真情,我一定好好學習。”

教師的愛不是偏愛,要無選擇地、公正地、無例外地愛每一個學生。實踐也證明,教師只有從愛出發,才能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才能找到教育學生的真正關鍵所在。也只有這樣,教師和學校才不會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也只有充滿愛,在教育者的眼中才不會有問題學生,才不會有教不好的孩子,我們的教育工作才能始終圍繞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一終極目標。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將愛灑向每一個學生,讓自己當太陽,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才會獲得教育上的成功。

3.教師要為人厚道,為師儒雅,為教虔誠

我們常說做人要厚道,但是“厚道”是什么意思?厚道沒有固定的含義,它只是某種精神的體現;厚道也沒有有固定的形式,它更多的是對生命的一種實實在在的解釋。厚道就如冬日的斜陽,夏日的和風,不論作為人品還是作為德行,是能打動人的。厚道讓人信賴,讓人踏實,讓人熨帖,讓人感動。作為朋友,可交;作為同學,可信;作為老師,可敬;作為領導,可從;作為下屬,可用。厚道人不會算計你,厚道人不會欺騙你,厚道人不會出賣你,與厚道人打交道就像在灑滿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讓人覺得寧靜而溫馨。

季羨林曾經在《新民晚報》上發表了一篇《漫談皇帝》的文章。文曰:“生于高墻宮院之內,對外邊的社會和老百姓的情況,知之甚少,因此才能產生陳叔寶‘何不食肉糜’的笑話。”隨后,著名學者鐘叔河在同一欄目撰文糾錯:“老百姓斷了糧,卻怪他們為什么不吃清蒸獅子頭,的確荒唐可笑,但笑話的主角卻是司馬衷而非陳叔寶。”看到該文后,季羨林誠懇地對記者表示:“我弄錯了,應該是晉惠帝。兩位大學者,一個糾錯不嘲諷,一個認錯不辯解,一時傳為文壇佳話。這就是厚道,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修養。

教師更應厚道做人,注重自己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道德是一個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先決條件,也是教師本人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而尊重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作家契訶夫說:“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撒湯的時候別去看他。”美國有句俗語:“犯過錯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別人犯錯誤的時候別去譏笑他。”“別去看他”、“別去譏笑他”是一種做人的風范,在中國叫做“厚道”。

教師如果失去學生的厚道,就會缺乏信任。我們要用寬容的胸懷給學生補救的機會。因為寬容是一把鑰匙,能夠開啟學生的心靈。要用寬容來安慰學生因失誤而慚愧的心,讓學生心存感激,從而得到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所謂:厚德而后載物。

案例精選[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托里县| 双牌县| 正蓝旗| 黔南| 定南县| 象州县| 临武县| 大足县| 苏州市| 怀化市| 洛扎县| 嘉义市| 盘山县| 伊金霍洛旗| 海宁市| 三原县| 新津县| 卢湾区| 股票| 富锦市| 略阳县| 美姑县| 齐河县| 新泰市| 博罗县| 搜索| 建宁县| 嘉兴市| 应城市| 遂平县| 利津县| 奎屯市| 铅山县| 沙坪坝区| 同江市| 兴安县| 剑河县| 连南| 永康市| 垦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