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做一個有修養 有境界的教師(3)
- 師之道:優秀教師成長的方法與藝術
- 楊昌洪編著
- 2995字
- 2014-12-01 11:54:13
時代要求教師必須廉潔從教。我們應自覺地將師德原則、師德規范內化于心,堅持廉潔自律,堅持高尚情操,不斷加強人生觀、世界觀和師德的學習和修養,不斷進行反思和自我控制。努力做一個真真正正的好老師!
5.從教不思富貴,做事不忘公平,為人不忘自重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潔”。說的就是不接受賄賂,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沾不污。這也是做人的根本。無論是為官為民,都應當以廉潔立世,為真為善為美。廉潔也是師道之前提,師道是立教之根本。
為了使學生順利通過英語考試,玉環縣兩名中學女教師偷拆浙江省普通高中證書(英語)會考試卷,后來被檢察機關以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提起公訴。玉環法院作出最終判決:分別判處泄密女教師鄭曉波和王雪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和拘役4個月(緩刑8個月)的刑罰。
“騰訊教育”把“教師舞弊”列為“2005中國教師十大震痛關鍵詞”之一。
這都讓人深思。
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執教,持儉守節。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對中國的教育有著深刻的影響。相反,如果教師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檢點,做事粗糙,責任心不強,對學生沒有愛心,為人不廉不潔,不僅對學生的發展會產生較大的負面作用,而且會使學生產生對人、對事、對社會的不信任感,甚至對未來失去信心。
要做到廉潔從教,我們決不能因為學生的性別、智能、家庭狀況等差異而采取不同的態度和情感模式。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必須考慮到這些差異,目的是要因材施教。我們要明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是我們的學生,都有權利獲得我們應有的關懷和教導,我們也有義務將愛分給他們。教師的公正性體現了教師人格的崇高性。
廉潔從教,需要我們正確面對金錢的誘惑,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始終牢記“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古訓,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安貧樂教”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不平衡,分配體制不健全,教師職業與之相比,收入明顯偏低。于是教師隊伍中就出現了不熱心本職工作,對本職工作不盡忠職守的人。他們將主要精力用于校外創收或第二職業上,出現了不少以職謀私,職錢交易的行為。這都極大地損害了教師的形象。
教師作為培養人的職業工作者,其品德操行有著巨大的社會影響性和對學生的熏染性。教師言行上的任何不檢點,人格上的任何污點,都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學生,并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在學生眼中,教師是偶像的代名詞,他們不容自己的偶像有任何的瑕疵。當知道自己的老師行為品德不好時,學生心目中的偶像便會崩塌,會覺得失望,繼之便會產生逆反心理,再喜歡聽這位老師的課。人常說:“愛屋及烏”,對一個人不喜歡,對他的課也就不感興趣了。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崇高的道德品質是教育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師只有以自己純潔的靈魂、高尚品格去影響學生的心靈,才能培養出具有優良品質的新一代,才無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稱呼。這本身就是教師職業道德和社會價值的體現。
少年強,則國家強。但少年強要依靠培養教育她的園丁,因為只有園丁的辛勤澆灌、修枝剪杈,少年才能健康成長,成為參天大樹。
6.教師的善
案例精選
[描述]
卜延榮是承德市隆化縣灣溝門中心小學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師,他扎根農村山區學校38年,辛勤耕耘、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1990年,卜延榮在學生家訪途中不幸摔傷,造成右側肢體偏癱。為了不放棄所鐘愛的教育事業,他憑著頑強的毅力刻苦練習用左手寫字,克服發音的困難,靠半側肢體,無怨無悔地在平凡的基層教育戰線又堅守崗位19載。
[點評]
教師的善是對教育的恪守忠誠,對自己崗位職責的深刻理解,對課堂的滿腔熱情,對學生的無私大愛。教師的善,就是要求自己做教育夢人、教育情人、教育癡人、教育真人。教育夢人,就是要教師把教育當成自己的夢想,要像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一樣,投入十二萬分的精力與熱情,全力把學生教育好;教育情人,就是教師要像對待情人一樣對待教育,時時處處用心;教育癡人,是說教師要有堅持不懈的意志,對教育事業達到如癡如醉的境界;教育真人,就是教師要真心熱愛教育,用真情打動學生,用真汗水澆灌成功花朵。
教師的善,不僅僅體現在言談舉止上,還有我們的眼神,我們的表情,我們的一點一滴中。教師在講臺上,下面學生的目光都集中在教師臉上。考試失利后一個鼓勵的眼神,犯錯誤時一副生氣的表情,或者給學生前進的動力,或者給學生指明正確的方向,都是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再有,對學生生活中的困難,哪怕是一些瑣碎小事的記掛和關注,都將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是教師善的體現。
案例精選
[描述]
某重點初中一位初二的數學老師經常挖苦學生。一日,她因學生單元測驗不及格(其實,原本2個小時才能完成的試卷,強行要求學生在1個小時內完成,結果不及格的學生占了一大半),當著全班學生的面,逐個挖苦不及格者。她對單元測驗成績最差的學生說:“你怎么這么笨?我家的狗都比你強!”在這次測驗中,一位班干部(女生)也沒有及格,同樣遭到惡毒的譏諷:“你還是班干部?我看你是抹布!”從此,這位清秀漂亮的小女生被頑皮的男同學們取了個綽號,叫“抹布”。
[點評]
善良,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品質之一。對教師而言,善良是一種品格,善良是一種修養,善良是一種德性。善良中蘊含著寬容與大度,善良中蘊涵著理解與尊重,善良中包含著仁愛友善,善良中包含著慈悲為懷。善良是教師對待學生最基本的規范。教師德性中的善,表現在教師善待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激勵學生。一個不善良的教師不可能善意的對待學生,更不可能成為學生向善的榜樣。
為什么教師要有善良的心靈,要充滿善良的情懷,要與生為善?因為學生是未成熟的人,是有待發展的人,是需要精神撫慰的人。他們往往情感脆弱、思想單純、經驗缺乏,他們需要得到教師的精心呵護、照顧、引導和保護。兒童青少年往往認識膚淺、行為沖動、克制力差、自以為是并向往成人生活,容易犯錯誤,他們需要得到教師的理解、寬容、指導和幫助。教師用善良去對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是對學生最基本的保護。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恨鐵不成鋼、任意指責、批評,甚至體罰、侮辱,都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對立和抵觸。“問題學生”不是一天之間就形成的,“問題學生”不都是學生自己造成的,教師在他的演變過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教師之善,也是學生所具有的向師性特點的內在要求。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合理的,在兒童青少年心目中,教師言行的權威性勝過任何一個家長的說教。教師習慣于如何表達對他人的看法,學生也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教師的表達與判斷方式。如果教師總是對學生刻薄,學生便學會了對他人尖刻,如果教師總是對學生寬容,學生便學會了對他人溫讓。教師的善良是學生成長歷程中的一個榜樣。
善良是作為人師的底線,其總體要求就是善待學生。善待學生,就是認真地對待學生,不對學生敷衍塞責,而是認真謹慎地對待學生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具體工作。善待學生,就是不孤立地看待自己的任何一項教育工作的細節。善待學生,就是要對學生溫和與嚴厲有度。善待學生,就是在面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的時候,理解與寬容優先,以尊重學生人格,保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為重,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有理、有節、有度、有效、有益。當然,善待學生并不是放任學生、放縱學生、不聞不問,更不是指鹿為馬、混淆是非,而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大局,用信任的、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