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鑒:少年版(全五冊)
- (宋)司馬光著 史杰鵬改編
- 5259字
- 2023-01-18 15:02:47
第一章 三家分晉
趙、魏、韓三家的發展
公元前403年,東周王朝搖搖欲墜,四方諸侯林立,名義上雖然共奉周威烈王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各自為政,互相征伐,天子權威日漸衰退。這一年,周威烈王封了三個人為諸侯,他們都是晉國人,爵位都曾是大夫,他們的名字分別是:趙籍、魏斯、韓虔(Qián)。
這三人所屬的家族,原本有一個強勁的敵人,也就是當時晉國最有權勢的卿大夫家族——智氏家族。
智氏的祖先,是晉國的上卿荀首,因為有功被封在智地,后裔以智為氏。荀首的六世孫智宣子在位的時候,打算立智瑤為繼承人,但族人智果勸他說:“不如立您的庶子智宵為繼承人。智瑤有五項過人之處:他長相俊美,身材高大威猛;擅長射藝,御馬駕車技術嫻熟;才華橫溢、博采眾長;能說會道,口才出眾;性格剛毅果斷。但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天性不仁。一個人有五項過人之才,卻天性不仁,會很難相處,誰受得了他?他又能聽誰的建議呢?若立他為繼承人,智氏家族沒準會沒落。”
智宣子并未采納智果的諫言。智果為了將來不受禍事株連,于是到主管姓氏的官員太史那里,要求改氏為輔。
那時晉國世族除了智氏之外,還有趙、魏、韓三家權勢強大。趙家的祖先中衍,做過商朝國君太戊(wù)的馬車夫。中衍有個后裔叫蜚(Fěi)廉,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惡來,是商紂王的寵臣,后來被周國軍隊殺了;次子叫季勝。季勝有個后裔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馬車夫,駕車技巧很好,相傳他曾經載著周穆王去見了西王母,又載著周穆王率軍攻打徐國,一天走了一千里,順利攻破徐國。周穆王很高興,就把造父封到趙城,從此造父的后裔就以趙為氏。到了周幽王時期,因為周幽王殘忍無道,造父的后裔叔帶跑到晉國,侍奉晉文侯,從此成了晉國的大臣。
趙氏家族在晉國一直綿延下去,勢力發展很快,經常執掌晉國政權的重要部分。在這期間,晉國幾家權臣不斷明爭暗斗,趙氏也曾經差點被滅族,但運氣好,最終柳暗花明,挺了過來。趙氏一直傳到趙簡子這一代。趙簡子有兩個兒子,長子叫伯魯,幼子叫無恤。趙簡子也要從中選出一個繼承人,不知道誰更合適,就在竹簡上寫了些訓誡的話,分別交給他們,對他們說:“給我好好記誦!”三年之后,再把兩人叫來,考問內容。伯魯張口結舌,什么也說不出;問他簡牘在哪兒,說弄丟了。再問無恤,無恤脫口背誦,滔滔不絕;問竹簡所在,當即就從袖中抽出來遞上。于是趙簡子果斷立了無恤為繼承人。
趙簡子讓尹鐸幫自己治理晉陽城。尹鐸問:“您派我去,是想搜刮晉陽百姓呢,還是想把晉陽建為您強大的后備堡壘?”趙簡子說:“當然是后者?!币I到了晉陽,立刻重新登記戶口,將晉陽的戶口數少算了很多,收稅自然就少了。趙簡子毫不介意,對兒子說:“不要看輕了尹鐸,也不要覺得晉陽遠,那里也許是我們的最后保障。”
韓氏的宗主韓虔,祖先是周武王,起初就封在韓地。后來被滅,有后輩跑到晉國,侍奉曲沃武公,做了曲沃武公的馬車夫,在一次重大戰爭中獲勝,得到一塊封地,這個后輩叫作韓萬。韓氏經過幾代發展,一直到韓厥時期,因他侍奉晉景公,奉命率兵伐齊,俘虜了齊頃公的戰車和隨行人員,由此被提拔為晉國正卿,謚號為韓獻子。又過了幾代,傳到韓康子手上,正好和智瑤同時。
至于魏氏宗主魏斯,其遠祖是周天子的同姓貴族畢公高。畢公高曾跟隨周武王伐紂,因功被封到畢地,號稱畢公。子孫很多,其中有一個后裔叫畢萬,跑到晉國去謀生,侍奉晉獻公。晉獻公十六年(前661),發兵伐霍、耿、魏三個古國,畢萬給晉獻公當車右(同車貼身保鏢)。戰爭勝利后,晉獻公將魏地封給畢萬,并將其提拔為大夫。畢萬的后裔,也因此以魏作為氏。傳了幾代,在這期間,魏氏家族不但押對了寶,同時后裔也有才干,因此,在晉國的內部政治斗爭中越來越強。到了晉頃公十二年(前514),魏獻子成為晉國首席執政,又傳了幾代到魏駒,也就是魏桓子,和智瑤、韓康子同朝為官。這時,晉國內部劍拔弩張的時刻開始了。
貪婪驕縱的智瑤
智宣子立智瑤為嗣后,不久就死了,智瑤執政。這天,他把韓康子和魏桓子叫到家里,在藍臺設宴招待。智瑤在酒宴上戲弄韓康子,還侮辱其輔臣段規。智瑤的家臣智國勸說:“主君,您這么做,韓氏必怨恨,要小心報復啊?!敝乾幷f:“我不對他發難就算好了,他還敢對我動手?他沒那膽子。”智國說:“不能這么說,《夏書》有云:‘一人多次犯錯,招惹的怨恨豈能讓他隨便看到?要趁禍亂未萌就掐滅才是正經?!釉谛∈律现斏?,就不會有大患。您一次宴會,就把人家君臣都侮辱了,還不做好防備,未免太驕縱了。蚊子、螞蟻、蜜蜂、蝎子等都能害人,何況一個大家族的主君和輔臣?!?/p>
智瑤不聽,反而得寸進尺,派人通知韓康子,要對方獻上一些土地城邑。韓康子自然不想給,段規說:“智瑤仗勢欺人慣了,不給就會來打。我們又打不過。不如聽他的,他得了城邑,一定更加目中無人,向其他家族伸手。那些家族不給,戰爭就會爆發,我們坐觀成敗,就可以報仇了。”韓康子當即派人去見智瑤,獻上一座萬戶人口的大城。
智瑤從韓康子處得了便宜,大喜過望,又派人去見魏桓子,要求獻地。魏桓子拒絕,其輔臣任章說:“為何不給?”魏桓子說:“毫無獻地的理由啊。”任章說:“正因為毫無理由來索取,其他家族才會恐懼。我們給他地,他肯定更加驕傲,一驕傲就輕敵。而其他家族因為恐懼就會秘密聯合,智瑤命不久矣?!吨軙氛f得好:‘想打敗他,就要暫時幫助他;想奪取他的東西,就要暫時給他點東西。’主君,給他吧,讓他驕傲,我們暗暗聯合他的敵人,否則會首先遭他攻擊?!蔽夯缸诱f:“有道理?!彼闩扇怂徒o智瑤一座萬戶的大邑。
三家聯合殺智瑤
智瑤得到魏桓子的土地后自然更加驕傲,自以為無求不應,又派人去見趙襄子(即前文中的無恤),要求對方獻出蔡和皋狼兩處城邑。趙襄子很硬氣,堅決不給。智瑤大怒,要求韓、魏兩家跟隨自己進攻趙襄子。趙襄子知道不敵,想逃走,問臣下:“去哪兒比較好?”有人說:“您的長子所駐扎的城邑比較近,而且城墻很厚實堅固?!壁w襄子說:“強迫百姓修筑那么堅實的城墻,想死守住它,百姓中有誰真的會出力幫我們?”又有人提議:“那就去邯鄲,邯鄲的倉庫比較充盈。”趙襄子說:“榨干百姓的血汗,以充實府庫,又想進一步逼著人家為我們賣命,誰會這么愚蠢?還是去晉陽吧,那是祖先交給我的,尹鐸又以仁愛對待那里的百姓,老百姓一定擁護我?!碑敿幢纪鶗x陽。
智瑤帶著韓、魏的兵馬很快趕來了,將晉陽團團圍住,并引河水灌之。城墻沒有被水浸到的地方只有六尺高了,百姓家的灶臺都遭淹沒,蛤蟆亂跳。智瑤坐在主將的兵車上,魏桓子親自駕車,韓康子做車右,持矛護衛。智瑤洋洋得意,說:“我今天才知道,僅僅是水就可以滅亡一個國家。”魏桓子用手肘頂了頂韓康子,韓康子會意,踩了踩魏桓子的腳趾,兩人都知道,這意味著智瑤不久就可以如法炮制,引汾水灌魏氏的安邑城,引絳水淹韓氏的平陽城。唇亡齒寒,是聯合起來對付智瑤的時候了。

智氏家族
智瑤的家臣絺疵(Chī Cī)勸諫:“韓、魏一定會反。”智瑤問:“你怎么知道?”絺疵說:“很簡單,您讓韓、魏兩家帶兵跟您攻趙,趙亡,下一個就輪到他們。您和他們約好,滅趙后三分其地,如今水灌晉陽,城內已經沒吃的了,趙氏眼看就要崩潰,他們兩人卻沒有高興的神色,反而很憂愁,這不是想反是什么?”
第二天,智瑤把絺疵的話告訴韓康子、魏桓子。兩人發誓:“沒有的事,一定是壞人想幫趙氏游說,使您對我們產生懷疑,而放過趙氏。您想,趙氏眼看要亡,土地唾手可得,這現成的利益我們不要,反而去干反叛您這種危險重重的大事,我們難道傻???”兩人走后,絺疵又求見:“主君,您怎么能把我的話告訴他們呢?”智瑤說:“你怎么知道?”絺疵說:“我看見他們看到我,眼光躲躲閃閃,明顯知道我看穿了他們的把戲?!?/p>
智瑤說:“你的懷疑是沒有根據的,別再說了?!苯偞弥乐乾幰姑?,怕連累自己,請求出使齊國躲避。
趙襄子也知道韓、魏可以說動,派寵臣張孟談偷偷出城,拜見韓康子和魏桓子,說:“唇亡齒寒,兩位主君很清楚,智瑤滅了我們趙氏,下一個就是你們?!眱扇苏f:“我們也知道,想聯合干點大事,但又怕走漏風聲?!睆埫险務f:“我是最不可能出賣你們的?!庇谑羌s定好舉事日期。趙襄子派人趁著黑夜,殺死了守衛堤壩的官吏,掘開水壩,倒灌智瑤的軍隊。韓、魏也同時行動,形成夾攻,大破智瑤軍,擒殺智瑤。智瑤一死,三族皆滅。只有智果家族因為早早改為輔氏,幸免于難。
【讀史點評】
司馬光說:智瑤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才華壓倒了德行。才華和德行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但世俗之人無法分辨,常常通稱之為賢良,這就會導致悲劇。聰明剛毅叫作才華,正直溫和叫作德行。才華是德行的資本,而德行是才華的指揮。就像云夢產的竹子,是造箭的好材料,但如果不修治,不裝上羽翎,就射不遠。棠溪產的鐵礦,是天下最好的,但如果不冶煉,不打磨,也做不出好兵器。所以才華、德行俱備,可謂圣人;才華、德行都無,則為愚人;德行勝過才華,可稱君子;才華勝過德行,則為小人。選拔人才,找不到圣人,用君子也好;君子也沒有,寧可用愚人,也不要用小人。為什么?小人有才華,作惡的花樣更多,禍害更大。所以自古以來,那些亂臣賊子,都是才多而德不足的。假使智宣子懂得才德之分,就不會立智瑤為嗣,又何至于破國亡家?
司馬光這番話,有一定道理,不過還不全面。智瑤的滅亡,不在于巧取豪奪,而在于不加防備,這其實和才華沾不上邊,而是完完全全因為愚蠢。韓、魏的成功,不在于開始的忍讓,而在于智瑤的剛愎自用。如果智瑤能夠像后來的強秦一樣,雖然對六國不停索取,卻同時使用謀士、間諜和刺客對六國進行分化打擊,他也許就能笑到最后。智瑤的作為,有點像后來的項羽,但也許智瑤這類故事的細節,都是謀士們虛構出來,作為勸諫君主的學習教材用的,否則不可能那么相似。當然,太陽底下并無新事,也許蠢人就是一遍遍重復蠢人必犯的錯誤,也未可知。
三家分晉
話說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和財產之后,三家勢力陡增,他們各自的土地,比當時一般的諸侯國土地都廣。
趙襄子因為父親立了他為繼承人,而沒有立哥哥伯魯,他有點過意不去,把伯魯的兒子封到代地為獨立的國君。這位代君早死,留下一個兒子叫趙浣。趙襄子又把趙浣立為自己的繼承人。趙襄子的弟弟趙桓子不服,在襄子死后,驅逐了趙浣,自立為君。不過他也不順,剛即位一年就死了。趙氏族人商議:“還是應該聽從襄主君的遺愿,立趙浣為君?!庇谑菤⒘粟w桓子的繼承人,把趙浣請回來。趙浣死后,兒子趙籍即位,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正式建國,稱趙烈侯,將趙浣也追加了一級,稱為趙獻侯。
魏氏則自魏桓子傳到孫子魏斯,韓氏自韓康子傳到孫子韓虔,和趙籍一起被封為諸侯,分別稱為魏文侯和韓景侯。三家被立為諸侯后,晉國名義上還在,又過了二十七年,也就是晉靜公二年(前376),三家終于撕下溫情脈脈的面紗,廢晉靜公為庶人,把晉國剩余的土地全部瓜分。晉國正式滅亡。
晉國自開國以來,大概因為地理位置不錯,加上歷代君主都比較賢明,一直蓬勃發展。它東征西討,滅了很多小國,國土不斷擴張,成為中原地區的霸主,而且持續了兩百年之久。雖然南方有楚國和它爭雄,但大部分時間里,楚國都被它壓制。在當時,它屬于最強的超級大國。但晉國內部也有問題,卿大夫家族輪流執政,關系好的時候比較團結,對外開疆拓土;壞的時候,內部明爭暗斗。在兩百年間,晉國雖然不斷擴張,同時也君權旁落,卿大夫曾弒殺了晉靈公、晉厲公;卿大夫家族之間的內部斗爭,則是勢力最大的智氏先聯合魏、趙、韓三家滅了范氏、中行氏,瓜分了其土地和財產,接著魏、趙、韓三家又聯合起來,滅了智氏。晉國國君直接掌控的土地面積急劇縮水,只剩下幾個城池,反而要去朝見三家,晉國名存實亡。
俗話說,實力決定一切。魏、趙、韓三家主君本來只是晉國的卿大夫,到了國外,面見其他弱小的諸侯國君,禮儀上要低人一等。但既然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一般的諸侯國,他們怎么肯在禮儀上屈居人下?在接下來的一段歲月中,他們開始東征西討,在列國間展示風采。周威烈王眼見這三位晉國卿大夫咄咄逼人的態勢,知道禮崩樂壞,無法挽回,只能順水推舟,違心祝賀,正式冊封三家為諸侯。
【讀史點評】
司馬光說,君臣之間,最重要的是以禮維持;有了禮,臣就不敢弒君,大夫就不敢篡位。周天子雖然國勢衰微,但序列應該永遠在諸侯之上,除非他像桀、紂那么殘暴。世間萬事萬物,都必須用禮來裁斷,才上下井然有序??鬃诱f過:“只有名與器(權位)不可以借人。”大臣有功,可以給城池、金帛之類的厚賞,但絕不可讓他有名分上的僭越,否則國將不國,老百姓也必然承擔混亂的后果??上е艹杂耐酢柾踔?,綱紀敗壞,諸侯不像諸侯,大夫不像大夫,以下凌上成了常事,禮的規矩被破壞了七八成,但還勉勉強強能夠維持名分不亂。晉文公當年對周朝有大功,請求天子賜予享用王者葬禮的特權,被周襄王拒絕,晉文公也只好悻悻而歸,就是這個原因。后來各國權臣弒君者雖多,卻不敢公然篡位,也是這個原因。但現在晉國三位大夫悍然蔑視晉君,三分國土,周威烈王不能討伐,倒也罷了,竟然還封之為諸侯,簡直是自亂綱常。這說明禮儀完全崩潰,天下正式進入叢林社會了,從此世間拳頭大的說了算,這是多么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