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孩子的心(精裝版)
- 樊登
- 2206字
- 2023-01-11 14:25:47
尊重孩子的本能
《童年的秘密》的核心觀念是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本能:所有的新生兒都有預定的心理機能,就像蜜蜂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該怎樣去成長。嬰兒雖然沒有蜜蜂的存活能力那么強,但是也有自己去成長的生存本能。他們通過自己的方法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探索這個世界。
很多家長做的事恰恰是阻礙孩子去探索。比如說,很多小孩兒一出生,就被裹成一個緊緊的蠟燭包。想想看,孩子在母親的子宮里是多么舒服的狀態,是可以動的、溫暖的、舒適的。很多人說孩子沒有感覺,不會反抗,但孩子被僵硬地裹起來的時候,他的學習已經被阻斷了。還有人會把孩子抱起來,一會兒橫著抱,一會兒豎著抱。蒙臺梭利認為,成人必須不再把兒童看作一個物品,當他幼小時,把他當作一件東西提起來并拎向東拎向西。
有一個說法是,孩子在3歲前所積累的信息量是今后人生的總和。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3歲前的孩子的確學會了說話,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看人際關系,學會了分辨秩序,學會了識別顏色……這個信息量是巨大的。其實,一個小孩兒能讓自己的手指協調起來,準確地抓到東西,準確地塞到嘴里,就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大人的學習能力跟孩子比起來相差太遠了,大人不能用自己成長的速度來想象孩子的成長速度,甚至有時候大人"刻意地教"遠不如孩子"自發地學"來得快。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本能,如果能夠以尊重孩子的成長本能為基礎來培養他,孩子就能成為一個正常人。蒙臺梭利所認為的正常孩子是:智慧早熟、已學會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以及寧可有秩序地工作而不愿無所事事。
看一下我們身邊的人,我們自己甚至都算不上蒙臺梭利所說的正常的孩子。我們拿起手機就放不下,每天患得患失,掙錢的時候想休息,休息的時候想掙錢,常在內疚感和自負之間不斷地徘徊。很多人的心理沒那么正常,也沒有循著天性發展。
在蒙氏教育的體系里,認為孩子在6歲以前主要有四個特別重要的特征。
第一個是敏感性。
比如說,蝴蝶的幼蟲是通過對光線的感應來判斷哪個地方有樹葉可以吃。不用教它們,它們會朝著有光的地方爬,去吃葉子。蟲子大了,到了它能夠找到葉子的時候,對光線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蒙臺梭利舉了一個例子:孩子嗷嗷待哺的時候,在伸手亂抓的時候,在各種摸索的時候,都有他的敏感性。他用這種方式學習探索世界。大人會認為很無趣,覺得這個孩子怎么老重復做那么奇怪的事,其實他是在學習,甚至他什么都要用嘴嘗一下,就是為了感知他沒有見過的東西。
這個敏感性過一段時間就沒有了,他不會再用這個方法去探索世界了。但是,如果大人阻止他,敏感期一過,他的學習能力就會下降。
第二個是孩子會特別重視外部的秩序。
嘟嘟小時候很重視外部秩序,他放任何東西,都會按照原來他看到的樣子擺好。連家里來的客人的拖鞋,他都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擺整齊。
書里講到一個小女孩莫名其妙地哭,家人發現小女孩老盯著桌上的傘。原來是有一個客人來了,把一把傘放在了桌上,小女孩覺得不對,一直哭。后來,他們把傘拿開,放到了別的地方,桌子恢復了原來的秩序,孩子就不哭了。小孩兒天生對秩序有敏感性。
第三個叫"內部定向"。
孩子對自己的身體也會有秩序感,他會要求自己的身體符合一定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他就在摸索、協調。有一個孩子,保姆給他洗澡,他每天都很開心,每天洗澡都沒有問題。結果,有一天換了一個新保姆給他洗澡,他變得不安和絕望。后來才知道,第一位保姆的動作是右手托著孩子的腦袋,左手給孩子洗澡,另一位保姆則恰恰相反。
第四個就是孩子的智力發展是通過自己來完成的。
一個出生只有4個星期的嬰兒,看到爸爸和叔叔同時出現在自己面前,孩子呆住了。叔叔跟爸爸長相相似,孩子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后來,只要在孩子的視線范圍內,他倆一直分開,一個到左邊,一個到右邊。等孩子慢慢發現了原因,終于認識到原來這是兩個人時,他才寬慰。
大人在孩子探索時要有耐心,沒有必要非要告訴他這個是叔叔,這個是爸爸,他自己會慢慢地發現。當他露出會心微笑的那一刻,他才真的掌握、學會了。
理解了孩子的這些心理特征,我們就能夠看到大人是怎樣阻止孩子發展的。
大人阻止孩子的發展有很多種方法,比如說不要動、不要碰、老實點兒、別喊。像孩子自己拿著梳子,覺得很好玩,想梳頭,大人會覺得孩子把頭發梳得亂七八糟,說"我來幫你梳"。實際上,孩子在模仿梳頭的過程中體會著秩序感,體會著自己身體的協調性。
又如,孩子穿衣服太慢,因為孩子的節奏跟我們本來就是不一樣的。蒙臺梭利說:"兒童雖然有他的步速,但這種步速幾乎是機械地帶著他前進。幼兒的行走是為了完善他自己特殊的功能,他的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他自己。他步伐緩慢,這是一種看上去既沒有節奏也沒有目的的步伐,他行走是被他看到的周圍物體所引起的。如果成人要幫助這個兒童,他必須放棄自己的步速和他自己的目的。"
孩子正在學習,在探索扣子和扣眼的關系,他很慢,可能會扣錯,但這正是他學習最重要的時機。如果想要省時間,家長的辦法就是替他把衣服都穿好。這樣,孩子慢慢地就放棄了,不學這項技能了,失去了學習的自信。
當孩子手里有一個墨水瓶的時候,大人一定會特別緊張,也可能為此發生沖突,但是這個東西對孩子天生有吸引力。孩子喜歡的是把蓋子拿起來又蓋下去,并不是真正要這個瓶子或者墨水。其實,孩子就是在不斷地打開和擰上的過程中,去感知什么是圓、什么是螺紋,這些是怎樣一起配合的,他會覺得世界真好玩。
成人阻礙兒童發展的很多方法在今天聽來并不陌生,我們依然在用類似的方法阻礙著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