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讀懂孩子的心(精裝版)作者名: 樊登本章字數: 19字更新時間: 2023-01-11 14:25:55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愛、自由、信任的藝術
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
樊登:尹建莉老師是超級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以下簡稱《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她影響和幫助了太多的中國家庭用愛和自由來養育孩子。她也總能夠用簡單、溫暖的方法解開家長們的難題。很多家長有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孩子寫作業得有人陪,怎么辦?
尹建莉:陪是不對的,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如果家長從一開始就認為孩子寫作業是需要陪的,那孩子的自覺意識就無從生長了。
家長的目的是培養能夠自覺學習、獨立地做自己的事情的孩子,目標一定不要放在陪上面,再好的陪也不如培養孩子自己獨立地去做事。
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已經沒有自覺意識了。"我認為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我女兒剛上一年級,我就希望她能夠學會自覺地寫作業。
她剛開始不習慣,經常忘寫作業,我會適當提醒一下。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提醒本身就是不對的。我跟女兒談了一次話,我說:"寶貝,你是一名小學生了,每天都會有作業,作業也是必須天天寫的。以前,媽媽總是提醒你。以后,你自己管理作業,媽媽不提醒你了,行不行?"
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是愿意答應的,我女兒也答應了。
她第一天確實能夠自己寫作業,后來的某一天,她忘了。我盡量不去提醒她,因為我說過以后不再提醒,但我這并不是要懲罰她。
她躺在床上的時候,突然想起來忘了寫作業。
很多家長在這種情況下會生氣、批評。千萬別這樣,孩子難免犯錯誤。如果不希望孩子再犯錯誤,就永遠別在他犯錯誤的時候去指責他,家長只要幫他想辦法改正就行了。
女兒想起來的時候慌了,我說:"沒事兒,寶貝,誰都會有忘記事情的時候。"我先是在情緒上安撫了她一下。
她爸爸在旁邊急了,說:"趕緊起床來寫作業吧。"
爸爸一說,孩子馬上表現出不情愿。
我馬上說:"寶貝,如果你想今天寫,就今天寫;如果你今天不想寫,明天早晨媽媽早點兒叫你,早晨寫;如果你明天早晨也不想寫,這次作業就別寫了。"
她肯定不敢選擇第三種,也不愿意第二天早晨起得太早,想想還是現在就寫吧。
最后,這個決定是她自己做出來的,她就沒有抗拒性了。
在培養孩子自覺意識的過程中,家長要稍微拿捏一下,把工作做到孩子心里面去,還要不斷地強化孩子的自覺意識。
孩子得過一次教訓后,并不能夠保證后面永遠就記住寫作業。我女兒后來又犯過類似的錯誤,我還是采取類似的做法。幾個回合下來,孩子寫作業就再不用管了。
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父母其實一點兒都不痛苦。關鍵是要從正面去強化:他做得好的時候,父母要表現出鼓勵;如果他做得不夠好,不要過分地指責。
樊登:尹建莉老師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碩士畢業后去小學教書的人,您有一個觀點說最好的老師應該做小學老師。那么,對您影響最大的教育理論是什么?
尹建莉:我本身就是學教育學的,教育學是一門系統的科學。它涉及兒童成長的方方面面,不好說某一個具體的理論對我影響最大。但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和大量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我把理論落地了。
我覺得小學更需要好老師,或者說在小學,更能夠實現我的教育抱負和教育理想。
小學老師非常重要,小學是一個人打基礎的關鍵年齡段。通過觀察,孩子如果在小學不能夠建立學習的自信、做人的自信,上中學后很難反轉,也可能這一輩子都很難。小學學習好的人,后來也通常比較好。
樊登:《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一段推薦語非常打動我,是尹老師的一位老同學寫的,說:"我原來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間的差別。自從看了你的這些文章,才發現這差別原來是在我和你之間——作為母親,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實只是把孩子養活大了。"
尹建莉:這確實是我一個老同學寫的話。
當時,我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寫完,還沒正式出版。老同學的孩子當時在讀高中,不想學習,想離家出走。
老同學很痛苦,我就把書的電子稿給她看,她說:"天哪,跟你認識這么多年,我根本不知道你有這樣的思想。你徹底顛覆了我過去對孩子的認識。"
其實,孩子原本基礎還是不錯的,初中時也不錯,但上了高中后,跟媽媽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孩子學習的時候,媽媽經常假借送水果、送杯水去"偵察"孩子。媽媽越是期望高,孩子就越不愿意學習;孩子越不愿意學習,媽媽就越給孩子壓力。最后,孩子徹底不學習了。
看完書稿后,我的老同學徹底改變了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這是最根本的改變。此后,孩子一年多的時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本以為孩子考不上本科,但這一年孩子非常自覺,后來考了一所非常理想的重點大學,學校的老師都非常驚訝。
其實,家長只要改變態度,孩子發生改變的難度就會小很多。
樊登:家長用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才是正確的?
尹建莉:教育孩子的三個要素:第一是信任;第二是自由;第三是愛。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源于恐懼和不信任。如果家長能真誠地相信他是一個好孩子,用非常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孩子就一定會成長得很好。
家長還要給他足夠的自由,自由是非常重要的成長營養劑。沒有自由的孩子,無力去發展自己,也沒有完善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正如我們回答為什么不能陪孩子寫作業,如果家長天天陪孩子,孩子就無力在寫作業這件事上把控自己了。一個作業都無法獨立完成的孩子,就更激發不出對學習的熱愛了。
有的孩子被強迫彈鋼琴,這種強迫的方式是一種傷害,父母陶醉在自己的執念中。父母用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彈琴時,當下所見是孩子真會彈了,但他們沒有想到背后的傷害有多么深遠。這看似在培養毅力,其實是從根本上毀壞了毅力。
有種傷害是在10年、20年甚至30年以后,才能夠被看見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被破壞了以后,孩子一輩子都不會有能量。
如果父母的主觀愿望是好的,但在交流中,孩子接收到的是不愛的信息,或者孩子感覺父母愛的是成績,而不是自己,那就南轅北轍了。
天底下的父母親都希望孩子變好,但為什么有的孩子離家出走,甚至做法更極端?這些孩子的家長背后可能有一個更可怕的家長,傷痛累積,直到爆發。
教育的鏈條一代一代形成,健康的家庭惠及三代,尤其是媽媽對整個家庭文化的影響最為深刻。如果一個母親心理健全,她的孩子也自然健全;如果一個母親心理呈病態,孩子就有可能呈病態,他又可能把病態傳給下一代。
信任、自由和愛,是最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