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楚王熊完去世,宮中有內侍先行悄悄出宮,告知了公子府事先安排好的人手。
消息傳到負芻耳中,他立即命門客唐鷹聚集好府中護衛,又派人通知了“齊淵”。
而另一邊,李園也同時收到消息,立即搶先入宮,并在棘門埋伏下刺客。
待到春申君進入棘門,李園豢養的刺客從兩側夾住刺殺了春申君,斬下他的頭,扔到棘門外邊。
然后他就派出官吏,欲把春申君家滿門抄斬。
官吏剛剛走出,齊淵就領兵直入了禁宮,假借春申君之名,以抓捕刺客為由拿下了李園等人。
看到黃歇的尸首,齊淵“大怒”,當即斬了李園之頭。
暗中命人前去通知公子負芻,齊淵又帶兵包圍了王殿,還從其中搜出了一張“遺詔”,其上寫著:
悍非寡君子嗣,今改立公子負芻為太子,繼承楚王大位。
斬春申君與李園,收其家財。
賜白綾于王后,陪葬于君墓。
賜縊公子悍、猶,以正熊氏血脈。
望諸臣同心,保扶王室。
找來宮中內侍一問,果然是楚王“字跡”,齊淵隨即派人通知司馬、左徒、三閭大夫等人。
讓這些大臣吃驚的是,楚王遺詔居然在這個宮城巡邏的軍率手中,雖然他們也和公子負芻交好,可卻從未料到會有這天。
宮門令江孟雖然心有疑惑,知道這人是公子負芻安排進來的,但也未曾深想,以為只是巧合。
之后眾人齊齊走出宮墻,至公子負芻府上,迎立新王。
負芻“得知”楚王逝世,嚎啕大哭,許久才下令封鎖城門,全力絞殺李園、春申君余黨,處死王后、公子悍、公子猶。
一天之內,壽春城內便血流成河,空出來好大一片官職。
…………
第二天,負芻便繼位楚王。
升景辛為令尹,升屈揚為左尹,升齊淵為右尹,余者皆有賞賜。
盡管許多人看不上齊淵,但他可有貨真價實的“扶王之功”,乃是楚王嫡系,這些人也拿他沒辦法。
為了做出功績,齊淵請命前往江東,編練三萬新軍,同時討伐百越殘余,化其為郡縣。
楚王也不了解他的才能,但感念他的謀劃之恩,還是應允此事,以他為江東郡守,許他征兵三萬。
…………
到了江東治所吳縣,齊淵接連整頓縣兵、郡兵,又募集了三萬新軍,共計有八萬軍隊左右。
這些地方的封君都是舊吳越貴族,在楚國說話份量有點少,動輒叛亂,讓楚國朝堂頭疼不已。
但在齊淵這里,他有五百兵馬,就敢直接滅掉一個家族;他有兩千兵馬,就敢直接滅掉一個封君。
至于理由,他也找好了,就是這些人準備叛亂。
而如何安撫朝堂,他也有辦法,拿出一半的繳獲賄賂那些官員不就行了,或者充實國庫,讓楚王高興高興。
半年下來,江東大治,蟊賊懸尸,惡霸流血,權貴守法,商人納稅,農民豐收,漁業興盛。
那些不聽話的人,蓋聶也很少殺了他們,直接將其帶去挖礦、修路、通渠、伐木,當做廢物利用了。
五萬郡縣兵,負責安穩地方,掃清賊寇;三萬新軍,負責抓捕野人奴隸,還有漁獵捕撈。
…………
“焱妃,接下來讓司南的人去打探一下百越之地的消息吧。”
一高大青年立于馬上,對著同行一名嬌美女子說道。
女子沒有回答,反而問道:“百越之地全是山林,人口又少,你就算勝了又能如何?”
“百越之地靠海,我這三萬新軍,人人都有水性,只要設立一只舟師,占取百越輕而易舉?!?
焱妃輕笑一聲:“還舟師呢,你現在只有一些小舟,在這江水之中還能行駛,到了海面如何能行?”
“是嗎,那我準備木材干什么?至于工匠,楚國沒有,難道齊國還沒有嗎?”
焱妃有些嗔怒,這個混蛋怎么什么都知道,她偏過頭去不想和他說話。
蓋聶微微一笑,“好了,看你有些無聊,不如去嘗嘗這江海之地的甜果,甚至嘗一嘗蛟龍肉也無妨啊。”
聽著這話,焱妃心中有些甜蜜,一時也頗為期待,因為蓋聶對庖廚之道頗有研究,每次下廚都很不凡。
不一會兒,蓋聶肩上就多了一條大“蛟龍”,其實就是鱷魚了,不過這時的人都還很淳樸,對這類猛獸心懷敬意。
…………
晚上,郡守府內。
蓋聶指點完焱妃調整功法之后,就欲離去。
可她突然從身后抱住了蓋聶,“今晚,留下來吧。”
心中猛跳了幾下,蓋聶竟不知該如何開口,轉身便將她抱在了懷中,直向著臥榻走去。
焱妃面若桃花,眼含秋波,埋首在他的胸前,心跳不斷加快。
一聲鶯啼之后,圓月也似乎害羞地躲了起來,不知過了多久才從云層中出來。
…………
而這一年,秦國也是發生巨變,陰陽家入秦,秦王政加冠,嫪毐兵變被誅滅,呂不韋被牽連罷相。
讓蓋聶可惜的是,趙國居然只奪回了半個上黨之地,秦國損失并不大,白費了大好時機。
…………
自從蓋聶與焱妃發生關系之后,就給她全面恢復了實力。兩人一明一暗,讓整個江東之地都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雖然只有一郡,但三萬新軍卻個個壯實,每日都有肉類,甚至做到了一日一練。且甲胄齊備,武器鋒利,戰力高昂。
另外,蓋聶還琢磨出了一套簡單地煉體拳術,賜予軍中優秀之人。
便如朱英,現如今已是個軍司馬了,掌控五千新軍,頗有將才。蓋聶為他解除咒氣,而他也真心歸服于蓋聶手下。
…………
又是一年時間,齊淵的三萬新軍已經既通陸戰,又通水戰,還能在海上爭鋒。
沿海一帶的水賊都被剿滅一空,給新軍淬煉鋒芒。若是豪俠良善之輩,也被齊淵收入軍中或司南。
而江東郡的稅收卻直接激增了兩倍,民眾殷富,讓楚國朝堂上某些人也眼紅不已,卻再無一人質疑齊淵之才。
楚王大喜,本想將他調入朝堂,可卻被他委婉拒絕了,更直言要將嶺南劃為郡縣。
…………
而秦國宗室建議秦王驅逐六國之士,李斯趁機獻上《諫逐客書》,開始嶄露頭角。
秦王也逐漸掌控起了軍政大權,將秦國各派勢力死死壓住,凝聚朝堂人心,重啟了秦國這臺戰爭機器。
…………
初春一到,齊淵便發兵出海,接連攻占甌越、南蠻。
不到三月時間,他便將楚地聯通南海,并一路向西,上書楚王設立南???、桂林郡,復設蒼梧郡,遷移民眾,封賞士卒,鎮壓南境。
消息傳入壽春,百官驚駭,武將敬服,楚王開懷大笑,厚封其為青陽君,食邑三千戶,暫時鎮守江東和南方。
…………
同年,趙王派兵攻打燕國,奪取了貍陽城。
韓國南梁、陽翟發生旱情,韓非請命前去調查,發現是夜幕中的翡翠虎壟斷糧食,毀壞莊稼所致。
流沙暗中前往魏國購買糧食,挫敗了夜幕的陰謀,斷了他們的財路,與夜幕更加爭鋒相對起來。
不久,趙王偃去世,太子遷繼位。
…………
深夜,南海城內。
一番溫情之后,蓋聶終于向焱妃坦然,關于父母和雪女的存在。
焱妃雖然氣憤,但也早有預料,又頂不住蓋聶的甜言蜜語,還是選擇原諒了他。
之后,她便易容成了蓋聶的樣子,而蓋聶獨自北返即墨。
…………
一月之后,蓋聶帶著溫婉的雪女回到了南海城中。
兩人見面,焱妃自愿為小,與她姐妹相稱,而雪女也寬容大度,接納了她。
本想大被同眠的蓋聶,卻被兩人擠出了房間,以至于幻想成空。
“你以后除了我們兩人,再也別想有其他女人了?!?
…………
為了治理南境,“齊淵”又上書楚王負芻,征集了三萬江東子弟,以及四萬各部族勇士,共計有十萬大軍。
且各縣多是臨海而設,以舟船溝通江東,大力發展漁業、鹽業、商業,使得各方得利,稅收猛增。
…………
二月,齊淵又出兵占領了百濮之地,建議楚王設下麗江郡,征集部族勇士兩萬,以及九江子弟三萬。
本來有人反對,以為齊淵擁兵過重,但楚王卻堅持應允此事,因為齊淵已經私下里向他請命了,明年就會匯聚大軍,北上恢復楚國黔中,甚至郢都。
…………
十月,北方已開始下雪,而南方尚有青綠之色。
為了出其不備,齊淵僅調集了五萬大軍就北上攻取黔中,果然一路上勢如破竹。
僅半月時間,便已功成,斬首秦軍兩萬,俘虜一萬,而自身傷亡不過五千。
…………
咸陽才剛得到消息,還未做出應對,齊淵便拿下了涔陽,匯合后部六萬兵馬,共計約十萬人。大軍立即北上,連克孱陵、夏首,直逼江陵。
得知城中約有三萬兵馬,齊淵留下五萬與之對峙,而后命朱英等將分兵攻打夷陵、秭歸、競陵、當陽等地,又征集長沙周圍各縣兵馬約五萬。
…………
北方大雪紛飛,秦王卻不得不在南陽匯聚十萬大軍,以王翦為將,準備南下支援南郡。
…………
南郡郡守乃是西乞卓,將門出身,對秦國忠心耿耿,勸降不得。
可南郡守兵卻多是本地之人,只是穿戴秦甲秦劍,遵秦法秦制。
齊淵想了想,也不妨做做壞人,當即命人去抓捕秦卒家眷,在城外說降,令其軍心晃動。
隨后,他在每日夜間派出兩萬士卒,令其上午又重新走回來,假裝每日多了兩萬人,就連爐灶、旗幟、帳篷也每日都有增加。
不過五日時間,原本的五萬大軍就膨脹到了十五萬兵馬的樣子。
待到長沙兵馬匯合而來,就有了二十萬軍隊的規模,其實只有十萬大軍。
守城秦兵日益心驚,就連守將西乞卓也心存了死志,以為必遭大難。
料想時間差不多了,齊淵命人前去勸降,言論凡投降者不殺,又讓秦軍心神不寧。
一刻鐘后,齊淵下令三面攻城,十萬大軍輪流強攻。
半天之后,秦軍士卒不斷歸降,守將西乞卓自殺,江陵城插上了“楚”字大旗。
因為秦軍多是本地之人出身,齊淵直接將其打散,重新編練了剩余的兩萬七千兵馬,手上約有了十二萬人。
留兵五千,他便北上當陽,匯合了約三萬余駐軍,又是十五萬人左右。然后就一路殺向北方,直接攻至鄧城,然后才稍作休息。
之后,又分兵兩萬,以朱英為將,向東攻打上唐、隨、安陸等地。
…………
幾天后,王翦大軍才姍姍來遲,他也未想到楚軍攻勢如此之迅捷,就連江陵城也僅僅堅持了數日。
可時間已是十一月中旬了,漢水沿岸也僅未結冰,秦軍士卒也不愿輕易戰斗。
因為此時未有棉花,紡織技術也很原始,就算冬天,大多數人也是穿著麻布。
僅吃著雜糧,秦軍根本不能堅持,而楚軍雖然是吃米飯,但卻有咸魚供應。
王翦試著攻了攻城,可城內守兵足有十余萬,兵力甚至超過秦軍,雖然兵甲不如秦卒,但卻頗為悍勇,當是楚國精銳。
到了十二月,秦軍只能退兵了,因為他們的糧道基本被大雪封住了,再不走就有可能反被楚軍留下了。
…………
消息傳到壽春,楚國上下欣喜若狂,雖然言官指責齊淵隨意出兵,不遵王令,但隨后就被更多的夸贊聲所掩蓋了。
畢竟光復舊都的功勞太大,哪怕楚王負芻也不敢公然怪罪。
在一眾大臣的贊同下,楚王加封青陽君土地至三萬戶,允其見君不拜,官至上柱國,掌全國軍事。
…………
五國國君得知此事,莫不羨慕嫉妒,只是魏王增有些似曾相識之感,懷疑齊淵就是蓋聶。
而在咸陽,秦王政連摔了二十個陶器,將桌案也給砍斷了,宮人全都不敢大口喘氣,百官更是對此不敢多言,生怕觸怒了這位君王。
“蓋聶,齊淵,你們就這么想和寡人作對么?奪我河內、東郡、三川不夠,又占我南郡、黔中,你們還想如何?”
“好好的天下一統之勢,就被兩人給弄成了這樣,難道真是天不佑我秦國嗎?”
…………
新年初始,齊淵便悄悄覲見了楚王。
“王上,楚地已經光復,可有一件事,微臣依舊心憂不已啊?!?
負芻眉頭微皺道:“上柱國但說無妨。”
齊淵解釋道:“臣之所以能夠戰勝秦軍,乃是因為所率軍隊都是新軍或者部族勇士,能夠堅決執行軍紀軍法,按時完成軍令?!?
“可楚國各地縣師、私卒,甚至正軍,都是各自為戰,又不遵守紀律,如何對抗秦國威嚴之軍陣?!?
“天下七國,只有楚國還主要以權貴掌握軍事,又以私卒居多,如何能夠硬戰,能夠久戰?”
負芻一時陷入了沉思,不知該如何開口。
齊淵接著又道:“權貴有好有壞,有勇有怯,有智有愚,有壯有瘦,如果軍隊也是有強有弱,有快有慢,那該如何面對強大的敵軍呢?”
負芻看向了齊淵,虛心請教道:“不知上柱國可有解決之道?”
齊淵點頭道:“權貴本就有傳承之道,只要好生學習,定然可為人才。”
“所以,只要將優秀的權貴選拔出來,將較差的權貴淘汰出去,再選拔一些勇士良才,軍隊自然就能強大起來了?!?
“如何選拔呢?”負芻疑問道。
齊淵詳細說道:“權貴只能內部相比,不能和士民斗爭,兩者應當分開?!?
“比如,權貴選拔稱作武考,即考察射術、騎術、劍術、算學、地圖、軍法、扎營、行軍、對陣等九種?!?
“又比如,士民選拔分為兩次,一次是演武,即拳腳、射箭、騎馬、刀劍、矛盾、長戟、游水、打獵等。”
“二次是論兵,即守城、攻城、戰陣、計謀等等?!?
“依臣之見,權貴不能多于七成,士民不能少于三成,具體由情況而定,兩者相互監督,相互促進?!?
負芻點了點頭,但又搖了搖頭:“可眼下軍職已定,如何能夠輕易改動呢?”
齊淵鄭重道:“王上,只要授我監察軍事之權,便可先將無能之軍官裁撤,再行選拔就可以了?!?
負芻還是不確定道:“但兩者要是互不服氣,又該如何?”
齊淵笑了笑,又開口道:“若是不服,他們比上一場不就行了,能者留下,庸者離開。若有缺額,繼續選拔兩次就行了?!?
負芻算是服了,直言道:“柱國果真大才,此事便如柱國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