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全軍過河!死戰!
- 都是諸位逼的,我真沒想當攝政王
- 一秦天
- 2118字
- 2023-01-11 09:58:16
不過京軍潰兵的話終究只是道聽途說,趙牧方一時之間也無法真正確定天子的下落!
趙牧方希望是謠傳,一切還得等哨騎打探清楚再說。
過了約半個時辰,這時萬余淮安軍終于全部齊聚巨流河南岸!
趙牧方將京軍潰兵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楊老軍帥!
聞言,楊老軍帥當場就愣住了:“不可能!這絕不可能!肯定是東蝸人在散布謠言!”
不過,當龍林營哨騎再次回來后,楊老軍帥總算確定巨鹿城的確失陷了!
天子到底是個什么情況,各路小道消息目前可以說是眾說紛紜!
關于天子的下落,主要有三種說法!
有的說,城破之時,大瓊永康帝給一名貼身太監留下遺詔,而后為了保住大瓊天子的氣節,不給太祖高皇帝丟臉,最終引劍自戮了!
也有的說,城破之時,大瓊永康帝同九龍軍將士血戰到底,在最后關頭,永康帝還親手殺死三個東蝸人,最終與駕下將士集體殉國!
還有的說,大瓊永康帝,喬裝成一名臉上涂抹鍋灰的火頭軍逃出城,結果霉運滔天,在巨流河邊被東蝸軍截胡了!
不管怎么說,永康帝的確蒙塵,目前生死未卜!
不過目前對于淮安軍來說,天子的死活不是最緊要的,最緊要的是淮安軍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趙牧方認為擺在淮安軍的面前,只有兩條路!
其中一條是進,全軍跨過巨流河,為天子報仇,為十八萬京軍同袍雪恥!
不過孤軍奮戰,淮安軍的命運恐怕是兇多吉少。
既然東蝸軍能一舉吃掉十八萬京軍精銳,那么對付三萬淮安軍豈不是覆手罷了。
至于另外一條自然是退,能退多快就退多快,迅速與剩下兩路援軍匯合,如此方能避免淮安軍全軍覆沒的下場!
兩種選擇,趙牧方更傾向于后者!
好漢不吃眼前虧!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一支軍隊的將領,必須為麾下的同袍負責,至于一時的勝負那都是浮云。
既然永康帝已經葬送了十八萬大瓊精銳!
淮安軍實在沒必要為這樣的天子陪葬!
淮安軍應該為天下蒼生著想,保存實力,伺機再戰!
當然了,不戰而退,勢必會落了一個違抗朝廷命令,對天子不忠的罪名。
回到朝廷,首先是鎮國侯開脫不了責任。
但是為了淮安軍將士的生命,已經顧不了那么多了!
于是,趙牧方再次勸道:“老軍帥,九龍軍覆滅,天子蒙塵,戰局已經不可挽回,我淮安軍宜速速撤退!”
其他幾位營總面面相覷,交頭接耳,最終也一致同意顏世民的建議!
然而楊老軍帥,卻依然躊躇不決!
究其原因,淮安軍還沒接到總督府的撤退的命令!
思來想去,結果淮安軍真的退不了了!
因為在巨流河北岸,出現了黑壓壓一大片的東蝸軍!
其中有兩支東蝸軍渡過巨流河,分別從東西兩個方向淮安軍包圍過來!
“報!東北方向,發現一個騎兵軍團!”
“報!西南方向,發現兩個騎兵軍團!”
“報,西北方向,發現四個步兵軍團!”
隨著哨騎的軍迅越來越危急,舉棋不定的楊老軍帥終于下定決心:“傳本侯命令,全軍過河!死戰!”
對于楊老軍帥的騷操作,趙牧方很是吃驚:“老軍帥,此時渡河,無異于以卵擊石!”
“趁著東蝸軍的騎兵軍團還沒過河的當口,我淮安軍應在敵人未完成合圍之前立即退守高處,居高臨下,結陣固守待援啊!
面沉如水,楊老軍帥冷然喝道:“閉嘴!大戰在即,不得動搖軍心,違令者格殺勿論!”
“我相信天子可能還在巨鹿城,為挽救天子于危難之中,我淮安軍應當不顧生死,奮勇前進!”
“事到如今已經來不及了,擺在我淮安軍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破釜沉舟?!?
鎮國侯的指揮或許存在問題,但是國家危亡之秋,楊老軍帥對大瓊的忠心是日月可鑒的!
每逢國家有事,楊老軍帥都是挺身而出,這一次也不例外。
雖然敵眾我寡,楊老軍帥也要跟東蝸軍拼個死活。
不過,忠勇的楊老軍帥在趙牧方眼里是愚蠢的,確切來說是愚忠。
為了表現對大瓊皇帝的忠心,楊老軍帥不惜賭上萬余淮安軍的性命。
鏗鏘!
楊老軍帥猛地抽出腰間祖傳的武昌劍,將劍尖朝前一指:“全軍聽令!背水列陣,死戰不退!!過河!??!”
萬余淮安軍聞令而動,陸續開始渡河。
趙牧方心里滿是無奈,搭上這樣的上司,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霉了!
沒有辦法,趙牧方重重一嘆息,只能選擇服從楊老軍帥的軍令,隨波逐流!
誰叫趙牧方是一個大瓊軍人!
趙牧方是淮州棋局上的一顆棋子,但也是大瓊軍隊的一員,他沒有理由當戰場逃兵。
既然是軍人那就得服從,即使命令是錯誤的。
說實話趙牧方總不能拋棄淮安軍,帶著龍林營跑路吧?
一旦跑路,昔日戚家軍的英名可就被趙牧方玷污了!
這種臨陣脫逃的行為,豈能對得起解甲歸田的戚老將軍。
想到這里,趙牧方的眼神倏地變得堅定起來,他握緊了手中的瀝泉槍,心里兀自鼓勁!
“東蝸狗來吧!今日爺爺我便與爾等戰個痛快!”
不多時,在一陣陣悠揚的號角聲中,趙牧方帶領龍林營率先渡過巨流河,并在北岸擺開陣勢!
皖山營和鎮江營旋即在兩側展開,護住淮安軍兩翼!
至于淮陽營和淮州營則背水列陣,為整個淮安軍壓陣!
背水列陣,看起來很是科學合理,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東蝸軍騎兵的攻擊范圍!
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趙牧方認為淮安軍一旦戰敗,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退,已無可退!
過了河,楊老軍帥算是把整個淮安軍的后路給斷了,除非東境總督府繼續增派援兵,然而時不我與,希望渺茫。
進,則只有死戰,戰至最后一兵一卒,為大瓊王朝流盡最后一滴血!
總之,這是一場幾乎沒有希望的戰斗。
但是淮安軍沒得選,龍林營的趙牧方也沒得選。
過河的卒子不后退,趙牧方只能選擇戰。
現在趙牧方唯一能左右的,就是直面強大的東蝸軍,在做好防御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殺傷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