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王孝廉也來喝茶?最近可是有些日子不曾見過你,還請過來同坐。”
孝廉,是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科舉制出現后便被廢除,而今這兩個字成了對中舉之人的別稱。
不過能叫一聲王孝廉,開口之人多半也有著不低的身份地位,因為普通百姓多會用舉人老爺這種稱呼。
果然,那位王姓年輕舉人聽到對方的話后,急忙回復“既然是方先生相邀,晚生又豈敢不從?”
跟著便來到那位方先生身邊陪坐,兩人有說有笑。
喝過幾盞清茶后,就見那方先生拿出來個巴掌大小的紫銅盒子,從里面取出一支卷煙插進了瑪瑙煙嘴里。
這場景可讓鄰桌的陸大有驚得不輕,心中感嘆常永松的能力真是夠強的,這生意的銷路,打通的未免也太快了些。
關中人也喝茶,可搭配著點心專門喝茶的茶樓卻不多,而在福建這種茶樓在街道的兩邊倒是很常見,檔次有高有低,無論尋常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有逛茶樓的習慣。
此刻的陸大有就身處福建福州,和華陰縣隔著千里之遙,居然看到有人在抽他的煙卷,也無怪乎會大驚小怪。
陸大有不動聲色的偷偷打量對方,應該是個家里不差錢的。
當初和常永松一起制定經營方案時,他就把煙草按照發酵時間訂了四個檔:
竹筒包裝的不發酵,煙絲炒制后直接加工成卷。
鐵盒包裝的,密封發酵半個月。
銅盒包裝的,密封發酵一個月。
銀盒包裝的,密封發酵三個月。
甚至陸大有還建議,以后可以推出金盒包裝的典藏款,發酵時間以年計單位,這種產品只送不賣,用來發展貴賓客戶。
此方案聽得常永松目光中異彩漣漣,直對他說要不生意交由你來掌管吧。
但卻被陸大有給拒絕了,他心說這才哪到哪,典藏款按年份走,而當年下的產量與質量又和這一年的天氣狀況掛鉤。
兄弟可曾聽說過八二的拉菲?
等典藏款玩膩了,還可以搞聯名款,找幾個文化名人給它題詩作畫、寫紀著傳,附加上文化價值屬性。
甚至還可以搞一搞小罐煙絲,密封的小罐讓買家帶回去自己窖藏幾年,到時候一撮煙絲一撮金,只要還沒開封過,老子就在店里高價回收!
等什么時候,這煙草差不多成了一般等價物了,咱還用得著靠開店賣煙卷掙錢?這才能賺幾個子兒啊。
想到未來陸大有便覺十分舒暢,閑著沒事突然想裝個比,隨隨即稍微咳嗽了一下,不動聲色間留意到屋內眾人的矚目后,就緩緩掏出個扁平的銀盒來。
當初,這煙草除了按發酵時間劃分了價格檔次外,他還分別給四種口味各取了個名字。
無調味添加的原味叫做,朝陽;加了麥芽粉的叫做,云臺;加了甘草粉的叫做,蓮花;加了薄荷粉的叫做,玉女。
那位方先生抽的是紫(銅)朝陽,而陸大有此刻抽的則是白(銀)云臺,一盒內裝二十支,煙卷作價二兩,銀盒作價八兩,共計十兩白銀。
去煙鋪里購買時,無論什么材質的盒子都不是必買品,可以只買煙卷。
華陰縣的地主老財通常都是第一次買個盒子用,煙卷抽光了,再單買煙卷往里添加,陸大有還沒遇見過哪位豪橫的主兒每次都連煙帶盒一起買。
這家自開業后生意就很興旺的煙鋪常永松直接送給了他,店鋪里的流水收益獨屬于陸大有個人,不需要籠進整盤生意里,放到年底算分紅。
不出所料,那位方先生看到陸大有手里的銀盒后眉毛一挑。
通過盒子上雕刻的花紋,他知道這個不認識的年輕人抽的是白云臺,其實他以前也是抽白朝陽的。
但是銀裝香煙在福州的煙鋪里鋪貨量不多,無論是哪個品類,銀盒裝的早就斷貨了,城里不少人因此由白降紫。
至于用銀盒去裝盛別的煙來冒充這種方法,抽的起這款煙的人都不會這么干。
現在互相敬煙也成了大家聊天前的習慣,買不到是一碼事,買不起可就是另一碼事了。
這紫朝陽方先生也抽了一段日子,比起白朝陽來說在口感味道上確實差了不少,若是對方有渠道,哪怕價格比煙鋪里貴些,他也不想在將就下去。
可陸大有那張陌生的臉,叫他一時間摸不清對方究竟是外地來的富家公子,還是本地混混跑到這來裝腔作勢。
要是在街上遇到,攔住問一問就好,可在這茶樓里弄不好可是會丟臉的。
方先生的猶豫不決陸大有并不清楚,就算他知道了也沒啥好的解決方法,華山別院就是產地,從原產地寄送和等煙鋪進貨,這兩者在時間上能有多大差別。
一支煙抽完,陸大有想要裝的比也裝完了,雖然茶樓里不少人在他咳嗽后,看他的目光都很是不解,可他也不能多說什么。
畢竟,這是個無形的比,只能說懂得都懂,不懂也只能怪你層次不夠。
如今茶喝了,點心也吃了,一路奔波的疲憊也消去不少,是時候該辦正事,收好煙盒后陸大有直接起身離開……
年關將至,卻千里迢迢的趕往他鄉,所謂何來?
其實陸大有也不想如此,奈何在學劍一途,他實在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
不提武功高低,單論劍道成就,風清揚絕對是不存爭議的當世第一人。
可即便風清揚的劍法再高絕,他也劈不開陸大有的那顆榆木腦袋。
不同于混元掌勁那樣只需要埋頭苦練的笨功夫,用劍最重機變。
即便是大巧不工的無鋒重劍,那也是楊過先后有了學習全真劍法、古墓劍法以及玉女心經雙劍合璧的經歷后,方才順利修成。
這三門劍法皆是當時世上最頂尖的,它們為楊過后來能邁入更高的境界,打下了堅實的劍道基礎。
重劍,那是一種境界,而非是某種特殊技巧。
大巧不工四個字聽起來像是以力壓人、直來直往那般毫無技巧,可事實上已經到了觀山看水的第三重。
若是只單憑勢大力沉這一樣,用鞭、锏、錘這類重兵器,豈不是比劍更好。
陸大有練劍月余,除了把華山基礎劍法練的稍微有些模樣外,狂風快劍這樣的高深劍術到了他的手里,依舊是個大風車。
對此風清揚頭疼不矣、幾欲放棄,最后還是得了李老頭的提醒,
“這小子就學不來精巧的東西,混元掌、破玉拳這種變招不多的功夫最適合他。
劍瘋子,你手頭有沒有那種…嗯,就是那種不管對方幾路來,我自只往一路去,悶著頭沖上去就是一通干的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