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完美之家
小時候,我周末經常到漢普特斯西斯公園(Hampstead Heath)的湖邊,把快過期的面包掰成塊兒拋向湖面,然后看著滿懷期待的野鴨們將這些面包塊兒一搶而空。要是我扔得夠準,面包塊兒還有可能直接飛進湖對岸那棟房子的花園。我時而會想象房主邊拿鏟子清理草坪上的面包屑,邊小聲嘟囔“那些熊孩子”的幽默場景。我一直對那棟房子情有獨鐘——夸張的挑檐和堆成網格狀的玻璃磚墻,它像極了我趴在臥室地上用樂高拼出來的“夢中情房”。
30年后,我站在那棟房子的門廳里,發現它那由不透明玻璃磚打造的墻體其實非常實用:不僅可以把周圍的房子從視線中隱去,還可以把透進來的陽光分割成閃耀的碎片。此外,房子里用混凝土澆筑的樓梯好像荷蘭版畫家埃舍爾(M. C. Escher)畫中夸張的幾何圖案,讓人仿佛在房中曲折穿行。我扶著光滑的粉色大理石樓梯欄桿來到樓下,發現整層樓全部被打通,融合成一個集烹飪、用餐、休息于一體的多功能空間。天花板上裝有滑軌,上面掛著將室內空間分隔開來的三原色窗簾。拉上窗簾,室內的氛圍一下子就變了。用餐區外圍鋪設著藍色馬賽克瓷磚,下沉式的用餐區則改用白色瓷磚,為日常用餐增添了幾分儀式感。一套伊姆斯椅搭配圓形巖板餐桌,與水泥天花板上類似曼陀羅花的圓形圖案交相輝映。走到用餐區最里面,會看到一個配有天鵝絨坐墊的嵌入式長凳,讓人想要坐下來欣賞窗外茂密的綠樹。
之后,我來到一樓的臥室,發現臥室的一整面墻都采用不透明玻璃磚,隱約映射著屋外漢普特斯西斯公園的美景。大約在我大腿的高度處還有一排透明玻璃,等我坐在床上一覽窗外美景時才意識到,這排透明玻璃的高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臥室的一角是開放式浴室和洗手池,旁邊用一扇藍色小門將馬桶遮蔽起來。室內銅制的管道沒有被刻意地隱藏,而是反其道行之,直接伸到了臥室的另一頭。巧妙的是,它剛好起到分隔區域的作用。回顧我看過的所有住宅,這棟房子的設計最為精巧,個人風格最為鮮明。在室內漫步,仿佛讓我回到了小時候第一次看到這棟房子的情景,不變的是我對它的那份好奇心。
這棟房子的建筑師叫布賴恩·豪斯登(Brian Housden),雖然他的名氣不大,但總有許多奇思妙想。他從法國巴黎的玻璃之家和荷蘭中部城市烏得勒支的里特維爾德·施羅德住宅(Rietveld Schr?der House)中汲取靈感,傾盡畢生精力,在北倫敦的上流街區打造出這樣一棟激進風格的歐洲現代主義住宅。1964年,豪斯登帶著妻子和三個女兒搬到這里,但當時房子仍未建成,廚房里只有一根立管,盥洗室也是臨時的。多年后,房子的整體構造才算定型,而室內的設計則是豪斯登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邊賺錢邊完善的。他的女兒特絲·豪斯登(Tess Housden)回憶道:
門、架子、柜子是花了好多年時間才慢慢添置的。父親當時參加了英國倫敦城市行業協會的木工培訓,買來機器,自己做家具。他傾注了很多時間,做這些事絕對是興趣使然。剛搬到這里時,我還小,全家人睡在樓梯下的行軍床上,街上的孩子們也會來家里玩。我們在房子里跑來跑去,然后從露臺上往工地的沙堆里跳,整棟房子就像一所大型游樂場。
豪斯登的很多同輩都鼓勵他把房子申報為保護建筑。2002年,他向英格蘭遺產委員會提交申請,但當時人們對野獸派建筑風格褒貶不一,最終沒能通過審核。直到2014年,人們才意識到這棟房子的建筑意義,因此它被列為二級保護建筑。在這棟房子成為保護建筑兩天后,豪斯登逝世。
豪斯登的女兒們想為房子找一個新主人,便委托我和朋友阿爾伯特·希爾(Albert Hill)合伙創辦的房地產公司——現代住宅(The Modern House)代理售屋事宜。對于周圍社區的大多數住戶來說,這棟房子就是一個礙眼的水泥巨物,但后來買下它的這家人卻鐘情于它建材的觸感、令人愉悅的自然采光、空間布局的質量以及與周圍景色的完美融合。對他們來說,豪斯登的房子代表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更好地將居住體驗作為核心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