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瞭望與庇護

如果智人想在非洲大草原用石頭逼退鬣狗,他們需要借助自然地勢:在山丘上選擇一處有利位置,從這里眺望遠方,評估拋石頭的風險和時機,同時還要選擇洞穴或樹叢來隱藏自己。1975年,英國地理學家杰伊·艾普爾頓(Jay Appleton)提出瞭望—庇護理論,認為人類在日常生活中都在本能地尋找既能觀察(瞭望),又能隱蔽(庇護)自己的環境。這種本能曾推動了人類的進化,因而對人類來說,具備瞭望和庇護功能的環境最讓人感到舒適。也就是說,家只有兼備這兩種功能時,才能給我們足夠的安全感。

芬蘭建筑大師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對這個理論的理解最為深入。他設計的建筑內部空間變化豐富,錯位與層次變化隨處可見,給空間使用者提供了非凡的居住體驗。有趣的是,阿爾托的設計總是“費力不討好”,外行人并不理解他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地設計那些不太好看的建筑。其實,他的建筑本來就不是單純為了好看而設計的,而是意在提供一種多感官體驗。你只有去實地走一走,感受建筑內部空間氛圍的變化,才能真正明白阿爾托建筑的設計理念。在我看來,每個房屋設計從業者都應該去阿爾托在芬蘭赫爾辛基的工作室逛一逛。工作室的核心空間有一面帶玻璃窗的弧形墻,窗外是一個古羅馬圓形劇場式的庭院,員工們可以在這里開會、作報告、聽演講;室內的植物沿著墻壁向上伸展,蔓延至室內一角的挑臺旁,挑臺上放著阿爾托設計的各式各樣的燈具模型;工作室的二層是畫室,細長的柱子支撐起畫室陡峭的坡狀屋頂,自然光可以透過高窗灑落在室內的辦公桌上。

科學研究表明,空間結構單一的環境會令人感到壓抑,比如監獄和醫院的設計就過于單調,少了些人情味。環境心理學家莉莉·伯恩海默解釋道:“空間結構太過簡單會對人的身心產生負面影響,人們會因為不知身處何處、不知如何應對當前環境而感到驚慌失措,這種感受類似于神經生理學意義上的崩潰。”人們通常認為教堂的結構很簡單,只是一個單一的大空間。實際上,教堂的結構極為復雜,空間布局分區明確,比如準確地劃分出圣壇、中殿、耳堂等。對于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筆下的鐘樓怪人卡西莫多而言,教堂是他的:

窩、他的家,是他的祖國乃至宇宙……甚至可以說,他以它為形狀,正如蝸牛以其殼為形狀。這是他的家,他的洞穴,他的封套……他就像烏龜依附于龜殼一般,依附著教堂。

空間環境越是多變,人們越是受到感官和神經的刺激,這種關系會越來越明顯。比如在大小不同的房間里,聲音的傳播效果也不同。在屋頂較高、面積較大的空間里,人耳聽到的說話聲和腳步聲會比實際顯得更遙遠,小房間正好相反。所以,想要組織一次能容納一百名客人的聚會,和想要進行一次和伙伴們的親密交談所需要的空間條件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四帷柱床能營造出浪漫氛圍的原因,它的頂罩和帷幔都能制造出聽覺上的親密感。味覺也是如此,在密閉的空間品嘗出的味道更為濃郁,在開放的空間則相對寡淡。因此,如果你想要在家里營造出不同的感官體驗,需要設計不同的天花板高度。

在《空間的詩學》(The Poetics of Space)一書中,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強調,結構復雜的家居空間可以讓人的思緒自由發散:

如果家宅的結構稍微繁復一些,比如設有地窖和閣樓、轉角和走廊,我們回憶的藏身之處就會被更好地刻畫出來。終其一生,我們都會回到夢開始的地方。

讓我先暫時回歸房屋中介的身份來談一談。在房地產市場里,能體現瞭望—庇護理論的房子都會異常受歡迎,這些房子的價格遠高于市場價。據房地產市場分析公司Dataloft的調研,倫敦霍克斯頓廣場一個頂層公寓的售價比當地均價高出40%以上。這個公寓幾乎是全開放式的,南面是大落地窗,可以俯瞰廣場的綠茵,還能眺望閃亮的倫敦天際線。房間一角放置了一張約2.1米見方的木板床,在深夜里為疲憊的都市人提供一個能夠恢復元氣的小窩。

最后一個例子是亨寧·施圖梅爾(Henning Stummel)在倫敦卡姆登鎮設計的建筑。這棟房子原本是一座家具倉房,前面接了一個維多利亞式的露臺。建筑核心區域是一個高聳的社交空間,體量類似19世紀的工廠;一個鋼架屋頂之下,劃分出廚房、客廳、餐廳和工作室等區域;休息區位于建筑后方,隱蔽在膠合板箱里,來訪者需要通過一扇隱形轉門方可到達。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垦利县| 新平| 江源县| 韩城市| 东辽县| 东安县| 沙坪坝区| 齐齐哈尔市| 彭阳县| 长宁区| 修水县| 平凉市| 营口市| 乐昌市| 富川| 连云港市| 炎陵县| 彝良县| 元江| 儋州市| 梁平县| 子长县| 容城县| 宁夏| 绥芬河市| 苏州市| 海伦市| 栾城县| 南陵县| 嫩江县| 吉木萨尔县| 博客| 石渠县| 永顺县| 依安县| 寿阳县| 温泉县| 婺源县| 彩票|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