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石油危機與國際政治 經濟格局(4)

歷史經驗表明,石油出口國因油價上漲而帶來的經濟增長小于石油進口國因此而遭受的損失,因此油價上漲對于整個全球經濟的影響是負面的。也就是說,石油進口國因油價上漲而遭受的損失超過了歐佩克和其他石油出口國因油價上漲而帶來的經濟利益,至少在油價上漲后最初的一兩年是這樣的。在過去每一次油價上漲中,全球經濟增長無一例外地遭到下滑,包括1999年到2000年發生的油價上漲。

綜合油價上漲對全球經濟帶來的直接影響表現在,在油價上漲后的第一年,全球GDP將下降0.5%,也就是損失2550億美元。到2008年,由于石油出口國對進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可能會刺激石油進口國的出口,全球經濟的損失會隨之減少。在油價上漲10美元后的第一年,石油進出口國之間轉移的收入可達到1500億美元。

二、高油價對國際金融市場會造成較大沖擊

油價上漲除了影響經濟活動,影響公司利潤,造成通貨膨脹外,還會對金融市場也造成影響,特別是在股票價格、匯率以及政府融資上。國際金融市場會上調石油進口國的股票和債務估值,而對石油出口國的股票和債務估值則會下調。對于像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政府繼續對石油產品進行補貼,以幫助貧困家庭和國內工業,那么油價的上漲將使這些石油進口國的財政更加惡化。隨著國際油價的上漲,補貼負擔將加重,使政府預算平衡受到壓力,增加了社會不穩定性。

三、高油價還會帶來公司和消費者信心下降

高油價會帶來公司和消費者信心下降從而改變投資、儲蓄和支出結構和水平,而如果石油進口國措施采取不得當,又將在中長期放大這些負面后果。

不過,油價上漲也并非完全是壞事。油價上漲有助于推進世界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促進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節能技術的不斷創新,促使發展中國家加快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和能源利用率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以能源資源出口為主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從中直接受益。

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通過調整出現明顯變化。在國內生產總值中,耗能多的制造業所占比重減少,而耗能少的服務業所占比重加大。再加上節能技術的發展、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替代能源的增加,石油對經濟的影響逐漸下降。以不變價格計算,發達國家每1美元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的石油,比70年代初期減少了一半。因此,油價上升對這些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通貨膨脹的影響相對減輕。以美國為例,石油開支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1981年的8.5%下降到現在的約3%。如果每桶油價上漲10美元,僅會使其每年進口原油和石油產品的總開支增加360億美元。這與美國8萬多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為數甚小。

當然,油價上升對各國的具體影響并不一樣。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研究表明,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每桶油上漲10美元,一年后美國和西歐的經濟增長率要減少0.2個百分點,日本的增長率要減少0.4個百分點。如果歐元對美元的匯率下跌,而國際市場的油價又是以美元計算的,所以油價上升對歐元區經濟的影響要大一些,但也不至于使其經濟走向衰退。至于亞洲經濟復蘇進程會不會被油價上升所打斷,經濟學家大多持審慎的樂觀態度。據世界最大的投資銀行美林公司估計,即使2001年每桶原油的平均價格達到33美元,除日本以外的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減少0.5個百分點。

因此,總的來看,目前的油價水平尚不會使世界經濟總體走勢發生逆轉,油價波動不會對世界經濟造成災難性的沖擊。

17.歐佩克還能否左右世界石油市場?

2004年7月3日,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宣布沙特等國將增產每天50萬桶油,第二天歐洲布蘭特的石油價格就下降了1.5美元/桶。

2004年7月17日,歐佩克秘書處在宣布近期內再度增加原油開采量后,國際市場油價再度下跌。

2004年3月和6月的兩次歐佩克會議都成了世界媒體的焦點。主要歐佩克國家能源部長的只言片語都可以讓石油價格上升或下降幾個美元,世界石油市場好像被歐佩克控制住了。歐佩克真的能重新壟斷石油市場嗎?

要分析世界石油市場是否被歐佩克所左右,就有必要回顧一下其40年的發展歷史。

歐佩克成立于1960年,創始國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赤道幾內亞、加蓬、尼日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阿聯酋和卡塔爾等石油輸出國。其后,赤道幾內亞和加蓬又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退出,目前該組織還有11個成員國。

歐佩克最輝煌的時候是70年代和80年代初,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的時期。70年代初,歐佩克控制著世界54%的原油產量和87%的石油貿易量。1973年10月,阿以戰爭爆發,歐佩克單方面將官方價格提高70%。同時,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OAPEC)決定對以色列的盟國(主要是美國與荷蘭)禁運石油,石油價格更是暴漲,阿拉伯輕原油的價格從戰前的3美元/桶在三個月之間漲到12美元/桶,一共翻了兩番,現貨市場的最高油價曾達19.35美元/桶,這就是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它給世界經濟,特別是西方依賴于進口石油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1985-1986年,歐佩克經歷了創建以來的第一次嚴重危機。十幾年來,昂貴的價格壓低了全球的石油需求量,大大高于生產和投資成本的原油價格使大量非歐佩克地區的石油資源被開發和投產,這包括歐洲的北海、美洲的墨西哥灣和非洲西海岸。80年代初,沙特阿拉伯作為卡特爾的領導者,一直扮演著搖擺生產者(swingproducer)的角色,就是說,每當市場出現過剩而影響該組織共同決定的價格時,沙特王國就獨家降低產量來穩定價格。這樣,沙特的產量就由1984年第一季度的490萬桶/天降到1985年第三季度的230萬桶/天。吃夠了這個虧,沙特決定放棄搖擺生產者的角色來爭回其應有的市場份額。歐佩克內部于是就開始了歷時一年的價格戰,原油價格急速下跌,在1986年7月跌到最低點(7美元/桶)。價格戰以后,石油價格回升,一直在15-20美元/桶之間波動,1990-1991年的海灣戰爭曾一度將石油價格推到35美元/桶,但一等戰爭結束價格就回到了其正常的波動范圍。

1998年,歐佩克又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危機。這次起因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之前,亞洲高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石油需求增長是世界石油市場的動力和支柱因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東南亞、韓國及日本的石油需求量突然大幅度下降。沒顧到這一點,單憑過時的需求信息和預測,歐佩克在1997年11月的雅加達會議決定增加產量,伊拉克又從1998年初重新大幅度增加石油輸出,再加上1997、1998之冬北半球的溫暖氣候降低了取暖用油的需求,這樣1998年全年都是供大于求。工業石油庫存爆滿,甚至出現了裝滿石油的大型油輪在海上漂流幾個月找不到買主的情況,石油價格不斷下降,歐佩克找不到共同的響應措施。當時,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在石油生產額及地區影響等方面鬧矛盾;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正在為爭奪美國市場而激戰;伊拉克表示要不顧一切繼續增加輸出以彌補在聯合國制裁下失去的收成;委內瑞拉和科威特都公布了宏大的石油擴產計劃并宣布歡迎外國投資。一時間,危機成了輿論的焦點,一位成員國前石油部長曾公開宣稱該組織無疑是瀕臨滅亡了,很多知名人士也稱歐佩克為強弩之末。

然而,最適合歐佩克情況的還是英國牛津大學歐佩克問題專家馬布羅教授所稱的“茶泡袋”(Teabag):不到足夠熱的水里不起作用。石油價格的急劇下降,給中東地區許多單靠石油收入來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安定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給一些非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像墨西哥、挪威和俄羅斯等,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于是,在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和委內瑞拉三國的帶領下,歐佩克和幾個非成員生產國在1998年曾兩度在阿姆斯特丹和利雅得達成協議,以抑制產量的方式來扭轉價格趨勢。可是那時水還不夠熱,“茶泡袋”沒起作用,兩次協定之后沒人遵守,成了一紙空文。一直到1999年2月,當石油價格跌到10美元/桶以下時,“茶泡袋”起作用了。三個主要生產國在荷蘭達成第三次降產協議。

今后歐佩克能否控制世界石油市場的局勢?答案是否定的,通過剛才回顧歐佩克控制世界石油市場的歷史我們能夠看出:控制這么大的世界市場并沒有這么簡單,歐佩克的總體產量也不像一個水龍頭一樣可以隨意調節。

首先,國際石油市場本身就是一個不穩定的市場,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由石油市場內部性質所決定的。比如資源和生產的不均勻分布,漫長的運輸路線,從原油生產到最終產品消費的一系列復雜環節,投機者的存在和市場心理,石油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緊密聯系等。石油作為一種地緣政治商品,也受很多石油市場外部因素的影響:比如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運,1978年的伊朗革命,1990-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氣候的冷熱也直接影響到市場行情。歐佩克即使有通天本領,又怎么能控制這些不穩定因素呢?

其次,市場控制的最基本條件是有可靠、及時、全面的市場信息,而這正是大家所缺少的,更不用提歐佩克對這些信息缺少的程度了。歐佩克成員國提供的生產數據是最不可靠的,每次歐佩克會議都不得不用二手數據代替官方數據來做為決定的基礎!世界能源需求量的統計數據一般有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差,而世界各地的庫存石油量變化也很難及時統計到。

即使有準確、及時、全面的市場信息,還要有能力針對這些信息作出迅速的反應才行。這又是歐佩克作為一個整體所難以做到的。歐佩克成員國有富有窮,參差不齊,11個成員在宗教、文化、政治體制上不同,他們享有不同的資源儲量和不同的生產能力,最關鍵的是剩余生產能力的不同。在討論是否增加產量時,無剩余生產能力的國家就會反對,而剩余能力多的國家就會支持。從策略上,資源擁有量大的國家打長遠算盤,不希望以過高的價格來抑制消費,鼓勵競爭生產和競爭能源的發展,而資源少的國家則注重于短期利益,希望價格越高越好,這種策略差異和根本利益分歧必然拖延對市場的共同反應。

不過,雖然歐佩克很難控制世界石油市場,但并不否認它是國際市場上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中東地區擁有世界上2/3的探明石油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及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會有增無減,歐佩克的影響在今后若干年里還是很大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阳县| 延寿县| 吉林市| 苏州市| 揭西县| 林口县| 嘉峪关市| 鞍山市| 襄樊市| 遵义县| 海淀区| 南京市| 淄博市| 遵化市| 青浦区| 津南区| 太仆寺旗| 勃利县| 房产| 明水县| 郸城县| 科技| 临江市| 焦作市| 新余市| 泾川县| 喜德县| 益阳市| 华安县| 中西区| 绥化市| 海南省| 辽宁省| 峨边| 江门市| 长治市| 江门市| 巴林右旗| 云南省| 绥芬河市| 霍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