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如此,朝鮮騎兵的戰(zhàn)斗力也在迅速喪失,不到半小時便已經(jīng)全線崩潰,再也顧不得后面督軍的統(tǒng)帥。
義軍騎兵是時候復仇了,迅速將手里的手銃上膛,然后沖刺向后面的朝鮮步兵殺去,許多朝鮮步兵紛紛中彈倒地。
不是朝鮮沒有火銃,而是朝鮮不給騎兵用火銃,因此朝鮮騎兵沖鋒的過程中只能拿著冷兵器大聲叫喊。
至于歷史上朝鮮軍隊有多拉跨呢。
爆發(fā)釜山鎮(zhèn)戰(zhàn)役之時朝鮮守將鄭撥組織了較為頑強的抵抗,朝鮮軍隊弓箭手殺傷了不少日軍,但仍然在日軍火繩槍的攻擊下敗下陣來,釜山很快被攻破。
根據(jù)記載,當時的局勢是“賊分道長驅(qū),連陷諸邑,無一人敢拒者”。在攻打東萊府城前,日軍以一紅衣青巾的木偶人擺出,竟然震懾得城內(nèi)奔走嚎哭。
朝鮮官將除極少數(shù)悍勇之人進行了抵抗外,大多數(shù)皆臨戰(zhàn)脫逃,尚道左兵使李玨“自兵營馳入,俄聞釜山陷,恒撓失措,托言我大將當在外掎角,即出陳于蘇山驛,象賢苦留同守,不從”。
“當時監(jiān)司金晬,分付各邑守令,相繼入送,而或中逃去,或出門輒走。草溪守李惟儉,放其軍使之散,繼而逃,蔚山守李彥,在東萊為賊所執(zhí),后二日脫還,兵使水使相繼棄鎮(zhèn)。其他僉使萬戶,難以悉記,自釜山至此,一無交戰(zhàn)者”。
朝鮮繼承了高麗的弓箭手,發(fā)展出了朝鮮弓箭手,這是當時朝鮮唯一可以使用的防御手段。
“哀我軍民,尚安所恃賴,而不逃且散哉,狂瀾橫潰,莫可堤防,城無荷戈之卒,邑無效死之臣,賊之所到,如入無人之境,遂使嶺南一道,陷為賊藪,土崩瓦解,莫保朝夕,此何等時變耶?!?
兵敗如山倒,還倒得這么快,不僅朝鮮方面自身狼狽,甚至就連明朝都詫異,遣使去問:“貴國向為東國之強者,為什么突然失陷于倭賊?”
首先這和朝鮮王朝的腐敗有關(guān)。1592年,朝鮮王朝已經(jīng)立國200余年,各種積弊已經(jīng)相當多了,加之朝鮮地緣特殊,所以除極少數(shù)邊境部隊有一定戰(zhàn)斗力外,地方上幾乎是兩百年不知兵。
而更糟糕的是,朝鮮王朝當時還碰上黨爭,使得國家決策大受影響,戰(zhàn)爭準備嚴重不足,所以即使戰(zhàn)前就已經(jīng)察覺到日軍可能有動作,也沒有積極準備。
朝鮮人當時就反?。骸傲虚€為國家干城,而或望風奔潰,或框怯退縮,守令為一邑君長,而率皆搬移妻子,焚棄兵庫,無一人抗義奮忠,先登擊賊者”。
朝鮮軍隊在萬歷援朝之后設立了訓練都監(jiān),利用明軍培訓出來的教官將部隊分為“炮手、射手、殺手”三類。
即炮手負責火炮;射手負責使用弓箭、火銃等;殺手則是使用近戰(zhàn)兵器,作戰(zhàn)之時三者混合編組配合作戰(zhàn)。
因此朝鮮步兵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只不過由于后期朝鮮財政負擔比較大,便讓士兵實行類似邊屯田邊訓練的制度,其訓練效果實在是差強人意。
而義軍騎兵剛剛破敗了一萬騎兵士氣大增,儼然形成了大軍壓境之勢,殺朝鮮步兵那是一個毫不留情。
朝鮮步兵也感受到了這股威壓,想要用手中的鋼刀掃掉這股陰霾,而最終的下場卻是被義軍騎兵開膛破肚。
“啪~啪~啪~啪~啪~啪!”
新一輪的槍聲開始了,見識過其威力的朝鮮步兵頓時亂作一團,出現(xiàn)了潰敗的跡象,原本十分整齊的陣型開始松動。
“啪~啪~啪~啪~啪~啪!”
又一輪槍聲開始了,敵軍應聲倒地。手持鋼刀的義軍騎兵利用馬匹的加速度狠狠地砍在朝鮮步兵身上,鮮血混合著沙土浸染了大地。
朝鮮軍隊的陣型已經(jīng)搖搖欲墜,義軍士兵手中的火銃就像是死神的鐮刀,而震耳欲聾的槍聲就像他們的催命鐘,每時每刻都有人不斷倒下。
“啪~啪~啪~啪~啪~啪!”
再一輪槍聲開始了,成排成批的朝鮮步兵倒下,手里反擊的弓箭鋼刀就像玩具般綿軟無力,義軍騎兵就像是單方面屠殺。
“媽媽我害怕思密達!”一名朝鮮士兵忍不住驚叫出聲。
這句話感染了全場的朝鮮士兵,眼淚開始淅淅瀝瀝地滴落了下來,有些甚至已經(jīng)開始下跪投降,立馬被督軍隊砍倒。
此時朝鮮軍隊的陣型才徹底崩潰,他們再也繃不住了。兵敗如山倒,即使后面有刀山火海他們也不愿意再前進一步,紛紛四散而逃。
“兄弟們殺?。 ?
“殺朝鮮狗賊!”
“踏平朝鮮國!”
即使成為了潰兵也免不了死亡的下場,只會讓敵人更好的屠戮而已,可被殺怕了的朝鮮士兵哪還管的了這么多。
張金生的臉色煞白,著急忙慌地找不著將領(lǐng)撤退,他也管不得這些士兵了,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易清山大喜過望,朝著人群大喊道:“投降不殺,投降不殺!投降者一律優(yōu)待!”
眾義軍騎兵聞言也跟著喊道:“投降不殺,投降不殺!投降者一律優(yōu)待!”
義軍騎兵嘴里雖如此說,不過手里的活仍然沒有停下,除非他們停止?jié)⑻硬⒚鞔_表示會投降他們才會停手。
“我投降!我投降思密達!”這時一名被嚇得要死的朝鮮士兵扔掉了自己的武器,并且跪下表示自己要投降。
義軍騎兵果然遵守承諾,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其他的朝鮮士兵見狀大感安全,連忙上桿子投降。
投降雖然丟臉,但總比丟命強。投降的人越來越多,很快便來到了數(shù)萬人。
好家伙,竟然投降了這么多人,這是易清山萬萬沒有想到的,朝鮮戰(zhàn)斗力拉跨還真不是吹的。
易清山只好分派了兩千騎兵負責押送俘虜,這些俘虜正好送去汪清縣勞動改造,為義軍提供戰(zhàn)爭基金。好在朝鮮緊挨著汪清縣,要論距離的話也不是很也不是很遠。
剩下的一萬騎兵追擊了數(shù)十里才罷休,路上又逮回了很多俘虜回來,加上之前投降的俘虜差不多有兩三萬了。
眾義軍騎兵將他們的手腳牢牢捆縛,又仔細檢查身上是否攜帶有武器。畢竟兩千人想要看管三萬人可不是鬧著玩的,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引發(fā)暴動。
大軍在鴨綠江渡口重新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