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氣銷為日月光:豐子愷戰時日記
- 豐子愷
- 1193字
- 2022-12-29 14:37:56
十一月一日(星期二)
校中時鐘改早,與我的表不對,我到校已脫簡師國文一課,約下午補授。第二課為師訓班圖畫教材教法。上星期我請假,今天還是初次上這班的課。先請不懂我話的人舉手。結果大家不舉手,我很高興。為講圖畫教材問題如下:
“圖畫教材甚廣,凡宇宙間森羅萬象,無一不是圖畫教材。把各物的畫法一一教給你們,例如今天教畫馬,明天教畫牛,后天教畫花,再后天教畫鳥……十年也教不完。且所教的限于各物的某一種狀態,死板而不能隨意應用。中國舊時的學畫法,便是犯這毛病:學畫者大都備《芥子園畫譜》一冊,依樣描葫蘆,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舉一而不能反三。因此多數的中國畫毫無創意,大都是在抄東襲西,從各種畫譜中所摹得的景物堆砌起來,成為一幅。因此畫中景物拘泥于古代。例如人物,必作古裝;例如舟車,必作古制。二十世紀的畫家,對目前景物如同不見,而專寫古代狀況。這是何等不合理的事!他們的工作,實在不是作畫,只能稱是‘湊畫’。你們學圖畫,切勿犯這毛病!要你們不犯這毛病,我不把各物的畫法教你們,而教你們一個‘一通百通’的方法。這方法包括一切圖畫教材了。
“所謂‘一通百通’的方法,便是訓練你們的眼睛和手。我們的眼睛原來具有對形狀、色彩的辨識力。人的臉貌、形狀、色彩千差萬別,而普通人都不認錯他的親屬朋友和識者。不滿一歲的嬰孩,也能辨識母親或乳母的顏貌。這足證人的眼睛,對于形狀色彩原來具有辨別力。不過一般人沒有受過圖畫的訓練,對于形狀色彩的不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們看到兩只不同的臉孔時,辨別了他們的不同還不滿足,必須研究其所以不同的地方何在。對于山水、樹木、花鳥、器什的形狀,亦復如是。堆積這種研究,能辨識各物形狀、色彩的不同所在后,你的手便會與你的眼合作,而在紙上描出所見各物的特相。‘得心應手’,即是‘一通百通’。一通百通,則凡看得見的,都畫得出。無論到什么地方,無論教何種學生,都可因地制宜,因人施教,而教材永無窮乏之虞了。
“諸君在學的一年中,請努力訓練自己的眼睛,我則從旁加以指導。”
下課后,在校與學生一同吃午飯。這樣的飯,我有十多年不吃了。默默地吃,容易吃飽,我吃了一碗半就罷。下午在王、傅二兄的房間中休息閑談。二時四十分,為簡師補國文課。上次講我的《我的苦學經驗》,其主要目的是使他們習聽我的口音。至于自白我為學的經驗,勉勵他們為學,卻是副目的。因為我未諳他們的性格,尚不能決定教學的方針。今天我教他們讀廚川白村
的Essay〔小品文,隨筆〕。因為我曾閱入學試驗的國文卷子,記得以“人生于世”開篇的卷子很多,料想廣西青年中犯此毛病者必有其人,故提倡Essay以調劑之。魯迅先生譯筆太過謹嚴,有幾處難怪學生看不懂。經我在黑板上改譯中國文式的,猶有人看不懂。懂的人亦似乎少有興味。事后我方知所選程度太深。下次當降低標準。
四時返家,牛棚地已由工人填平,漏尚未修。明日無課,原定赴桂林。自覺疲勞,派軟軟(我的三女)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