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浪汗青堂·帝國開拓者(套裝共四冊)
- (意)亞歷桑德羅·巴爾貝羅等
- 11字
- 2022-12-27 15:47:06
第2章
對倫巴第人的戰爭
繼承權的艱難劃分
768年9月,國王丕平在巴黎駕崩,可能死于水腫病。他的兩個兒子,查理與卡洛曼,分享了父親的王國。當時還沒有實行長子繼承制,甚至在王國中也是這樣,財產要在男性子嗣中分配。在決定如何分割領地時,臨終的國王并沒有沿襲法蘭克王國的傳統邊界,而是如同之前他的父親查理·馬特那樣,大體進行了新的領土劃分。查理繼承了法蘭克人領土的外圍,一大塊新月形的土地。從阿奎丹北部的大西洋海岸開始,沿著盧瓦爾河以北延伸至紐斯特里亞的一部分和奧斯特拉西亞的大部分地區,再繼續沿著海岸線至弗里斯蘭(Frisia,亦譯弗里西亞),然后轉向東南,囊括了大部分的日耳曼省份,直到圖林根。卡洛曼繼承了內部的領地,包括奧斯特拉西亞的一小部分、日耳曼東南的阿勒曼尼亞諸省、大部分的紐斯特里亞(包括塞納河流域),還包括從孚日山脈沿著羅訥河谷直到地中海的勃艮第王國、高盧的大部分東南地區,以及阿奎丹的內陸地區。
在這新的現實背后,包含著這樣一種思想,那就是淡化傳統的法蘭克王國觀念,強調法蘭克民族的統一。有兩位國王,但只有一個王國。兩兄弟分別在努瓦永(Noyon)和蘇瓦松兩城行受膏禮并非巧合,兩城離得很近,這個地區是丕平國王最常居留的地方,也是他們的母親貝特拉達客居的修道院之地。他們兩人之間的關系很快就變得緊張。可能是分割導致的地緣政治因素,迫使他們采取對抗政策。查理得到了向日耳曼異教地區自由擴張的機會,而卡洛曼卻要面對最危險的邊界——面對穆斯林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以及最敏感的邊界——面對意大利的倫巴第王國。可能他們兄弟二人以及他們身邊世俗與神職的權貴們,都是非常謹慎的。查理繼位第二年,就鎮壓了阿奎丹的叛亂。而卡洛曼的追隨者們卻建議自己的國王不要插手協助查理。當然,我們也要記住,這個事件現在可見的唯一記錄,是在查理的宮廷里記述的。當時卡洛曼的史官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版本。1
他們彼此間的不信任還能得到一些事實的印證。在卡洛曼生前,除了查理出征懲罰阿奎丹的叛亂,兄弟二人都沒有指揮過軍事戰役。如果我們想到查理曾經空出手來,就會感到很驚訝。查理幾乎沒有哪年不在向周邊民族發動戰爭。簡言之,分割王國導致一種不穩定的狀況,只是他們的母親居中調停才維持了兩兄弟的和平。然而造化弄人,這種平衡沒有持續太久。771年12月1日,在患病數月之后,卡洛曼撒手人寰。這位不幸的國王雖然年僅二十,但已經有兩個兒子,兩人由他們的母親蓋博嘉(Gerberga)攝政。王國的權貴們也覬覦王位。查理迅速行動搶占先機,宣稱自己是法蘭克人唯一的國王,并占領了他弟弟的領土。許多曾經效忠卡洛曼的主教、修道院院長和伯爵都臣服于新的主人,但另一些人則追隨先王的遺孀和王子,逃往意大利尋求庇護。
這種逃亡本身就說明了兄弟二人互有芥蒂。《年鑒》中的條目聲稱“國王并沒有為他們背逃意大利而氣惱,覺得此事無足輕重”。這段在查理宮廷中撰寫的歷史記錄,帶有一方派系杜撰出的夸耀意味。2一段時間后,愛爾蘭人卡特伍爾夫(Catwulfo)給查理寫了一封充滿溢美之詞的書信,信中他迫不及待地恭祝查理兵不血刃征服了兄弟的王國。3如果統一是一件必然且眾望所歸之事,那這種恭維就顯得有些突兀。這位順應全體法蘭克人民意的國王,不再關注自己的弟妹,以及那些追隨她逃往意大利的流亡者。現在他感到可以隨心所欲,將自己的雄心轉向他處。在卡洛曼去世幾個月以后,按捺許久的查理率軍渡過萊茵河,與北方的異教徒作戰。
772年夏季發動的對薩克森人的戰役,是短促而決定性的。法蘭克人深入敵境,以武力強行樹立自己的權威,并強迫薩克森人交付12名來自高貴家族的人質,以保證他們的臣服。當查理回到位于列日附近赫斯塔爾的祖居慶祝圣誕之時,這位凱旋的法蘭克人的唯一國王應該不會想到,為了最終使薩克森人徹底臣服,自己的整個余生都在不斷對他們發動戰爭。但在他完成這項事業之前,他首先要把注意力轉移到意大利,這里是卡洛曼家人的避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