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治愈你的世界(共9冊)作者名: 房琪等本章字數: 9028字更新時間: 2022-12-27 15:49:19
第2章 不要在別人的賽場上奔跑
找到你的主場,非常重要

我也知道,自己并沒有偶像劇女主角的光環,我平凡得連跑龍套的路人甲都算不上,想要被人看見,就必須站在有光的地方。
該為自己的野心道歉嗎?
“野心”,從來都不是一個貶義詞。
但從小到大,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告訴我們,人是不該把野心掛在嘴邊的,更不要提寫在臉上了。就像偶像劇很少會塑造一個勝負欲極強的主角,頒獎典禮上每個人都會看似輕松地說一句“重在參與”,隨便學學就考得的第一名永遠比通宵刷題的“小鎮做題家”看起來更酷。好像一個人鉚足了勁兒拼命爭取的樣子遠遠沒有云淡風輕來得漂亮,好像告訴別人“我想要”和“爭第一”就會在無形中給別人帶來巨大的壓力。
大學畢業那會兒參加節目的時候,節目里的導師就曾對我說:“你是一個不會藏拙的姑娘。”朋友也說過,太有野心的女孩,就像偶像劇里的女二號,因為女主角從來都是純良無害、不爭不搶的。
可我也知道,自己并沒有偶像劇女主角的光環,我平凡得連跑龍套的路人甲都算不上,想要被人看見,就必須站在有光的地方。
我一直覺得我們的成長里少了一堂課,這堂課叫——“勇敢承認自己在乎”。
毫無疑問,“溫、良、恭、儉、讓”是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的美好品質。但同樣不容忽視的是,我們必須懂得該站在什么樣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讀。它們從來不代表追求夢想時的無欲無求,取得一定成績后的止步不前,面對表揚時因不敢承受而過度恭謙,以及面對好機會時的不敢爭取和拱手相讓。勇敢承認自己在乎,承認為此所付出的努力并不丟人。我們都是平凡的大多數,想要的東西不自己努力爭取,難道要等著別人送給你嗎?
野心不是也不該是一件難以啟齒或羞于表達的事。
野心是對生活始終抱有追求和渴望,是永遠在對自己的當下給予肯定的同時,依舊有仰望的山頭和方向。承認自己的野心也就意味著對自己有明確的定位——我是誰,我想要什么,我要去哪里;同時會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知,承認自己的平凡,也承認自己的不甘平凡。始終有一個目標做燈塔,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坦然面對來自生活的打擊和傷害,永遠活得直接、熱烈、津津有味、熱氣騰騰。
我承認自己是有野心的。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野心的內容也會不同,從稚嫩到成熟,從抽象到具象。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的野心是不想居于一個穩定的工作狀態,不想待在一個幾乎沒有變化和挑戰的小地方,想去更大的城市,做不一樣的事,那些我身邊的人從未做過的事。期待別人的目光和注意,渴望被另眼相看。
后來,我到了很大的城市,隨著自己生活和工作閱歷的增長,野心開始慢慢有了更為具象的內容。當主持人的階段,我的野心是站到更高的平臺,參與更好的節目;嘗試做演員的時期,我的野心是可以有登上大銀幕的機會;后來從事自媒體行業,我的野心是要求自己可以一直輸出好內容,被更多的人認識和喜歡。
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是2022年的春天,我已經二十九歲了,我對野心的定義和認知,不再像過去一樣碎片化,而是把它變成一種想要追求的方向:我希望自己的生活是動態平衡的。我知道,這真的很難,因為它要求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和節奏有十足的掌控權,有多維度同時向上的能力,既意味著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也需要經濟上有一定積累,同時還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收放自如。

在與野心成為伙伴的這些年里,我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知道自己是一個相對自我的人,擅長單槍匹馬孤軍奮戰,眼里只有前方,有時候難免會忽略周圍人的所思所想所言。這種性格好壞參半,好處是可以目標明確一往無前,不足是我可能會因此無意中忽略了周圍人的感受。我們都知道,前行路上,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我們的人生一定是通過親情、友情、愛情等方式和其他人產生聯系的。我始終認為相信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沒有錯,只是我們要在不斷向前奔跑的同時注意調整自己的姿勢,既讓自己被燈塔照亮,又不會因此影響了別人的判斷和方向。
幾年前的我還不明白這個道理,因為我是個不安于平淡的人,所以也絲毫不掩飾對“朝九晚五”“做體面的普通人”的不認同,偏執地認為只有自己選擇的道路才是正確的。當身邊朋友走上了安穩的人生路時,我總下意識地想勸對方應該趁年輕體驗一種“不安分”的活法。但其實這大千世界紛繁復雜,并非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要不斷地向上攀爬。有人喜歡安穩,覺得舒服生活便得自在;有人喜歡挑戰,想在更高的平臺釋放野心才覺得不枉此生。“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選擇從來無對錯,我們要做的不是說服別人,而是尊重彼此。
2022年冬奧會的賽場上,“天才少女”谷愛凌在比賽時說過一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話:“我比賽不是為了打敗其他選手,不是為了滑得比別人好,而是要做到自己的百分之百最好。”
野心就像一團火,它讓我們知道,只有不斷超越,才能更有安全感。每當我們感到疲倦或稍有懈怠時,心里的那團火總會說:“只有足夠努力,你才配得上你的野心。”在它燃燒時,我們要小心別讓這份熱烈燙傷他人,只把它放在心里為自己提供能量就好。
所以,別為擁有野心而感到抱歉。總有一天,我們不用再追著光奔跑。因為,我要這光,就為我而來。
你認為的不公平,其實是你還不夠好
你知道被生活打趴下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嗎?
在北京的前幾年,我時常覺得自己很無力、無用、無能。“三無青年”這四個字像一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起不了身。
2016年,我報名參加一檔非常有名的綜藝節目。為了做一個“合格的奇葩”,我刻意改變自己平時說話的風格,朝著語氣夸張、故事獵奇、精神亢奮的狀態馬不停蹄一路狂奔。接連準備了幾個月,第一場面試就被淘汰了。從當時的幾位導師手中,我只拿到了出于善意的一票同情分,在后來播出的節目里,我的鏡頭也被“剪”得一幀不剩。當時的編導說:“我們本來是希望你成為一個年輕有趣的姑娘,結果沒想到,只剩下年輕了。”
同一年,我又參加了某衛視的選秀節目。節目需要進入訓練營練舞3個月,我沒日沒夜地訓練,腿上到處是瘀青,拉筋疼得快要虛脫了。為了這個節目,關系最好的朋友的婚禮、畢業旅行,我全都錯過了。最后,12期節目播完,屬于我的全部鏡頭加起來只有幾秒鐘,存在感微弱到仿佛我從來沒有出現過。
2017年,我的演講視頻在社交網絡上瘋傳,當時的我暗暗以為自己的努力終于被大家看到了。結果因為有人質疑我的經歷不真實,網絡暴力一瞬間從四面八方襲來,上萬條評論不堪入目,私信里被指責和謾罵的不單是我,還有我的家人。那時候,我不敢上網,不敢出門,生活就像一場噩夢。
那幾年,落榜、復讀、被淘汰、被網暴、沒收入……我真的很想問問老天,針對我一個人,有勁嗎?為什么人生對我要如此不公平?
直到后來我才明白,那些我們曾經認為的人生里的“不公平”,其實只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好。
節目上,為了博人眼球而刻意表現出來的“奇葩”,其實是一張不屬于自己也無法長期駕馭的面具。不僅遮蓋住了最真實的自己,也丟掉了最寶貴的真誠。為了迎合所謂的規則而失去了最真實的自己,最終也一定會導致動作的變形。
參加選秀活動認為自己已經足夠努力了,怎么還沒有被大家看到?那是因為有人比你更努力、更強大。這個時代,努力不應該是值得標榜的勛章和面對所有質疑時的回復話術,它應該是一種標配。當我們在抱怨為什么別人沒有自己優秀,卻比自己幸運的時候,想想馬東老師說過的那句話:“只有你足夠與眾不同,你才能足夠被需要。”
至于那些陌生人的惡意與謾罵,我們控制不了,更別期望能用自己的經歷來博取同情。這世上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很多艱難險阻的穿越,得靠我們自己。每當因為這些惡意而傷心時,我都會告訴自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我記得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比賽中,西班牙隊以3:0完勝澳大利亞隊,但這場勝利來得太晚了,西班牙隊還是因為前兩場比賽的失利而遺憾地離開世界杯賽場。當時解說員在終場時動情地說了這樣一段話:“人生當中成功只是一時的,失敗才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對失敗卻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樣子。”的確,被生活打趴下的時候,我們當然可以選擇一蹶不振,因為沒有人會替你的選擇埋單。但同時可以選擇回過頭沖它笑笑,告訴它除非我自己樂意選擇趴下,不然誰也別想把我打倒。
這幾年,我轉型做自媒體博主,越來越覺得,生活不僅需要擁有提著一口氣的堅忍,更需要擁有對自我的正確認知。
有人說,成為知名博主,無非是因為運氣好,抓住了短視頻的風口而已。可這個時代風口常有,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飛上天的豬。
自媒體時代,粉絲超過百萬的博主那么多,想在激烈的廝殺中存活下來,依靠和憑仗的不僅是你的勤奮和努力,還需要有屬于你自己的競爭力,那是你的標簽、特色和魅力。
新昌的千丈幽谷,在旁人眼里或許只是千篇一律的茂密竹林,在我看來卻載滿《繡春刀2》中北齋和沈煉的俠骨柔情。神仙居的云山霧繞,有人道這散不去的霧氣煞了風景,可我卻看見李太白“煙濤微茫信難求”的夢境。行在路上掠過萬般風景,那些高山流水就相當于一千個哈姆雷特,是英雄還是莽夫,是高尚還是粗鄙,只取決于你自己。
雖然還處在“2”字開頭的年紀,但我已經背著背包走遍了中國。我在慕士塔格雪峰缺氧暈倒,在可可西里和沙塵暴過招,在帕米爾高原找一場不周山的神話,在騰格里沙漠支帳篷等一場日出……
一個女孩子干嗎那么拼?可是,生活才不會看你是姑娘就手下留情,你需要自己去爭想要的公平。
誰說女孩就不能冒險,不能做夢,不能去遠方?我雖然身材矮小,但一直在強大自己的內心;我雖然外表柔弱,但一直都在挫折中重新站起來。穿著高跟鞋,我能走得很好,脫了高跟鞋,我更應該知道往哪兒跑。
曾經那些坐冷板凳和被人忽視的經歷讓我明白一個道理:當遇到挫敗時,如果不去想著怎么爬起來,而是一味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抱怨這個世界,那么此刻就是墜入深淵的開始。
如果用質疑的眼光看世界,漂亮姑娘后面大概都該有個大叔,年輕人有錢大抵是他有個有錢的老爸,別人比你成功一定是因為潛規則……其實你已經開始在為自己找借口。
在我看來,成功者沒有那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借口只是遮羞布,萬事不如意才是人生的常態。人生就是這樣,我們沒辦法常常都贏。停止抱怨不公,停止嫉妒別人的幸運,把那些時間留給自己,去變得更加強大吧。只有強者,才有資格把過往的丟臉經歷和挫敗變成當下的勵志故事,甚至是茶余飯后的談資。
借用我很喜歡的一段話:
無論你喜歡與否,生活都是場比賽,懦夫從未啟程,弱者死于途中,強者就必須前行,一刻也不能停。
想贏這個世界?只需要你站起來的次數比倒下的次數多一次就行。
找到木桶中最長的那塊木板
2021年東京奧運會整個賽程期間,大家都對我們的國家乒乓球隊給予了高度關注,為乒乓球隊的運動員搖旗吶喊,而提到國乒隊隊長馬龍,除了一塊塊耀眼的金牌以及超級全滿貫的身份外,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能力標簽:“六邊形戰士”。也就是說,從力量、速度、技巧、發球、防守、經驗六個維度分析,各方面技能都很強大,沒有任何一角會失衡。
說實話,對于這樣的人我是非常尊敬的,因為其強大的背后,不僅意味著有天賦加持,更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千倍萬倍的辛苦、努力、思考和迭代。同時必須要承認,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將“六邊形”的每條邊、每個矩陣最大化,勾畫得如此完美。
就像是我們從小到大耳熟能詳的那個木桶理論: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因此這個故事一直都被用來教導我們千萬不能有弱項,一個人必須把它的短板補齊。
不可否認在學生階段,這樣的底層邏輯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既定的考試規則下,任何一個科目的弱勢都會給最終的結果拖后腿。而當邁過那個名叫高考的山丘,我們會發現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格局,需要你采用不同的視角來分析。回到不再只看重平均分的真實生活中,那塊長木板其實更為重要。它是你身上最醒目的能力和標簽,是最有可能被自己和別人看到和欣賞的要素。
每個人身上都具備著別人拿不走也搶不去的特質與能力,而那塊長木板,可以讓你覺察出自己的閃光點,通過自己的優勢來確認成長的方向和目標,并且逐步確定自己是否有做成一件事的實力和能力。
長板也更多地決定了你的不可代替性。在職場上,最大的競爭力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看起來的你的細心、執行力和溝通能力。在我看來,一家公司或者一個老板,要的不是你“什么都可以”,而是你的稀缺性與不可替代性。而達到這一點最快速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你的長板無限變長。
這塊長木板的另一個名字叫作“你的優勢”。只有在一個專業的領域中讓它繼續滋長、發力,直到有一天,你的優勢足以撐起你的生活日常、你的經濟收入,才能幫你收獲足夠多的驕傲與自信。至于短板,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成長過程中,通過不斷的修飾與彌補,至少把它拉至平均水平線。
比如,團隊合作就是我的一個短板,一度給我帶來了非常多的問題和困擾。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是沒有辦法一個人完全承擔的,必須依靠團隊協作共同努力,而由于不擅長這種整合協調的能力,就會在無形中讓自己承擔太多不必要的工作和壓力,消耗太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整體的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會變低。
意識到這個問題后,我開始不斷有意識地進行調整。我從來不覺得短板是不可克服的,它可以讓我們在撞了南墻、栽了跟頭、吃了暗虧之后,不斷去提高認知而逐漸彌補。當然,這也要建立在我們已經有了明確目標和方向的基礎上,如果沒有這項基礎,再怎樣彌補短板也會顯得吃力為難。
比如,我的短板還有我長得沒有那么好看。在藝考的時候,我就開始意識到這一點,作為藝術專業的學生,容貌也是選拔的一項指標。那時候我還戴著牙套,完全不懂得如何打扮自己,只會笨笨地模仿身邊人去化妝,不僅沒有放大自己五官的優勢,反而適得其反。直到今天,我所擁有的還是同一張臉,但我不會再焦慮于自己為什么沒有那種建模一般完美的五官,也懂得了與其遮擋不足,不如放大優勢,而我手中的另外一項武器,叫作自信,叫作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無論是長板還是短板,其實都沒有必要去刻意神化它、放大它。生活不是偶像劇,故事里的主角也不會永遠是那些長得帥、成績好的學霸“男神”和長得美、家境好的漂亮“女神”。每一個平凡而努力著的我們,才是最真實的存在。
我不否認,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天才存在,他們用人類最優秀的智慧創造著最先進的文明,我們仰望并尊敬他們。但,這樣的人真的太少了。我們更希望能夠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去創造成果。
與其一生糾結那塊好像會漏水的短木板,不如找到那塊最長的木板,并用自己全部的能量讓它無限延長,然后你會發現平凡中的奇跡。
你就是自己的鎧甲
沒有安全感是一件壞事嗎?并不盡然。
正是因為沒有才會在乎,才會想要努力去為自己的生活做出一些實質性的嘗試和改變,去尋找方法來彌補和加固自己的護城河。如果沒有敏銳的洞察力,一味忽視風險的存在,當風險真的來臨時,只會更加辛苦。正像那句話所說:“潮水退去后,才能看到究竟誰在裸泳。”
安全感的內核究竟是什么?在我看來是能力,是把握人生主動權的能力,是在機會中證明自己的能力,是擁有生存本領賺到錢的能力,是能獨自建立抵抗風險機制的能力。只有用這些能力把自己武裝起來,才會讓我們在面對每一次選擇時,不害怕、不失控。
安全感同時來源于不斷對自己的出路進行清晰的判斷,不斷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從而得到更加明確的答案,把人生的節奏和基調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因此,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安全感長了一張不同的臉,擁有不同的名字。
大學剛剛畢業時,機會對我來說意味著一切,假如有一份好的工作機會和一份豐厚的工資同時擺在我的眼前,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在所有的夢想和目標面前,我一次都沒有把收入列為第一選項,當然不是因為自己有足夠的積蓄,事實恰恰相反。但這也恰好從側面驗證了一個道理:只有在拋出硬幣的一剎那,我們才真正清楚自己心中最為看重的東西。鮮衣怒馬少年時,青春不會再來一次,有些機會也不會再有,那個時候安全感的名字叫作“被選中”和“被看見”。

千萬不要害怕,安全感其實從來都沒有躲起來過,它始終就在我們身后,幫我們把自己變成可以保護自己的最堅韌的鎧甲。
后來慢慢地開始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也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我至今記得自己去電視臺實習的時候,當時的領導對我說過的一句話:“錢其實挺重要的,至少它會讓你在這座城市里過得沒有那么狼狽。”
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很深,在某種程度上也把我從簡單到非黑即白的“小白心態”中一把拉出,讓我觸摸到了真實的生活。我們必須承認,好的機會可以讓我們掌握更多的能力、看到更多的可能,可金錢的確能夠帶來實打實的來自現實層面的安全感。不得不說,我們這一生中需要用金錢來捍衛尊嚴的時刻實在太多了。一個人在外打拼,突然接到房東要求漲房租的電話;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身體出現狀況需要住院治療;孩子有興趣愛好,想要報名各種不同的課外項目;遭受了職場不公甚至霸凌,究竟是離職還是將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夢想也沒有辦法脫離生活,只是空中樓閣。金錢不是唯一,不是所有,它本身沒有那么復雜,也不需要那么多意義。只是當問題撲面而來的時候,金錢讓我們可以有一個名字叫“不”的選項,可以盡量減少那些不得以的妥協和退讓。
我曾經聽到很多女孩說過這樣的話,“我的夢想是做一個家庭主婦,做一個全職媽媽”或是“他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我們不能隨意評價任何一種夢想的高低和對錯,因為每一種家庭分工都有獨屬于自己的排列組合和最優解,我只是希望每一個女孩都能在生活中發自真心地喜愛和尊重自己,把決定權握在自己的手里,讓自己有隨時可以上牌桌出牌的權利,進可攻,退可守。而不是把犧牲和奉獻當作愛的最好的表達,把賭注全盤押在了另一個人身上。
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刻都是在和自己相處、對話,親情、友情、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的溫暖和底氣,但很多艱難時刻,我們最大的依靠還是自己。比起擁有什么樣的父母、愛人、家庭、背景,擁有什么樣的能力和內心,才是支撐我們走到最后的內核。
我們沒有辦法去阻止周圍諸多事情的改變,也沒辦法阻止很多人的離開以及很多情感的變遷,但唯一不變的是自己的內心和長在身上、刻在胸口的勇氣和能力。千萬不要害怕,安全感其實從來都沒有躲起來過,它始終就在我們身后,幫我們把自己變成可以保護自己的最堅韌的鎧甲。
成為一個平凡的人
幾年前,我有個高中時代的好友找我傾訴。那時她剛剛畢業,在北京一家不算特別知名的公司入職不久。就在她人生正拐彎換路的這個當口兒,她帶著一些迷茫和不甘來找我聊天。
朋友向我吐槽她的女性上司,認為她并不是憑借真本領才擁有今天的一切,以及另一位男性上司沒有接納自己對一個項目的想法和意見。她說了很多,關乎她對工作現狀的不滿以及心理預期的落空,她迫切地想辭職去進行某個領域的新嘗試,想做出一番成績。她聊到自己正在為了這個新的嘗試找投資,說到自己有相應的人脈資源,覺得鋪開這條路應該不難。因為她想嘗試的這個領域恰好是我所了解的,所以她希望我能提供幫助。于是我簡單問了一些基礎問題,但她給出的回答證明:她對這個領域所知甚少。
其實我這位朋友的迷茫很常見。對現狀不滿意,卻又無法靜下心來慢慢耕耘改變,有些急功近利,希望能盡快得到一個結果,盡快過上能和“成功”貼近的人生。
如果換作旁人,也許我會說一些安慰鼓勵的話,當一個不得罪人的老好人。但因為是學生時代就建立起的珍貴友誼,所以我頂著做惡人的風險直戳要害。
我問她:你能接受自己是個平凡的普通人嗎?
好友愣住了,半天之后帶著卡頓的狀態點頭說:我……我能接受啊。
但她和我都清楚,她不能。
我能理解她無法接受自己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大學剛畢業時,我們都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也有太多能夠實現夢想的方式,每一天都是充滿期待的、沒有被定義的,整個世界的大門就在我們的眼前徐徐打開。所以那個時候,承認自己是個平凡人這件事,根本就是無法想象的。
曾經十八九歲偏要勉強的我也認為,如果人生只剩“普通和平凡”,那活著還有什么勁兒?
但大多數年輕的我們,卻不愿意付出耐心等花開,我們對于出人頭地這件事有些迫不及待。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生活中浸泡的時間變長,越來越多的壓力、責任奔涌而來,哪怕我們終于開始洞悉到人生的真相之一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必然會有好的回報,很多事本來就是徒勞無功的,但我們依然很難接納自己就是一個平凡的人。
因為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從未有人真的給我們上過“平凡可貴”這堂課,我們一路走來聽了太多的“不平凡”。
我們看過太多的故事,聽過太多的傳說,里面的主角永遠有最完美的背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擁有一切,就連主流仙俠劇的人設也動不動就是六界之主、上神主神。推動劇情的主線都是為了“天下蒼生”,但故事里卻很少能看見“蒼生”,因為他們淪落成為塑造主角光環而隨意存在的路人甲乙丙。所以在我們最早的認知中,光鮮亮麗的人生才是最酷的,怎么可以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怎么可以平凡?
回到現實世界,小時候我們聽到身邊所有人都在說,你應該出人頭地,應該成為人中龍鳳,應該名利雙收……但真實的世界是由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人構成的,沒有那些法術技能,也沒辦法上天入地,真正能夠出類拔萃的人鳳毛麟角,名利也并非只有表面的光鮮與亮麗,就算上了名校,也未必能光芒四射。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仿佛正確而優秀的人生就是一張清單:
1.我要考上一所什么樣的學校?
2.我要找到一份什么樣的工作?
3.我要嫁一個什么樣的男人?
4.我要生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5.我要開一輛什么樣的豪車?
6.我要買一套什么樣的房子?
…………
當這些條條框框里有一些數值沒有達到預期,沒有匹配自己“人中龍鳳”的想象時,我們就開始充滿焦慮,急切地想改變現狀。
但其實每個人的追求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變化。比如你在二十多歲時考了公務員,覺得自己已經有了穩定的收入,但內心對更有沖勁的生活還有渴望,于是不顧一切地辭職,奔向大城市。奮斗了五年多,終于有了買車買房的能力,又可能會開始向往安逸的生活,渴望離開。這樣的過程就該被定義為糾結、混亂、不安嗎?我覺得不然,大部分人的自洽,都是需要過程去完成的,我們可以用大把時間去追求“不平凡”,但最重要的是,等到追不到、過于疲憊的那天,也應該學會坦然。
人生的選擇沒有對錯優劣之分,人生的方向也不是只有一套標準答案,或許我們終其一生就是沒辦法做這個世界的主角,但不妨礙我們可以做自己的主角。找到自己的主場,不去別人的賽道奔跑。平凡不是平庸,也并不意味著我們會放棄努力、向上、奮斗和奔跑,而是讓自己活得更加腳踏實地,不再懼怕和焦慮,學會和自己的渴望、不甘、不足相處,并學會給自己足夠的溫暖和善意。
平凡不一定是唯一的答案,但是敢于接納平凡,才是真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