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投資理財需要明白的金科玉律(2)
- 每天讀點投資理財學
- 云牧心主編
- 5469字
- 2014-11-24 13:24:59
投資的正確觀念應該是:該貪時必須貪,不該貪時堅決不貪。你有10萬資產,拿出1萬來炒股,你想賺10倍,這不叫貪心,相反,如果你只賺了10%就收手,不僅是傻,而且非常危險,因為市場不會總是提供那些低風險的投資機會給你,下一次你可能要追高買進,而緊接著又可能會趕上大跌,你反而變成了虧損,這就是該貪而不貪的結局。倘若你把10萬全拿來炒股,哪怕你只想賺10%,也是不該貪。
工薪階層可以大膽地投資,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借錢,不要抵押,不要典當,不要將身家性命全部拿來賭,只用些閑錢來投資。你能承受100%的風險,你就有勇氣和耐心博取任何暴利,無論牛市或熊市,你都可以去投資或投機,市場永遠有機會,只要它不關門。
缺乏理財觀念的人較易受騙
在這個社會上,以“高收入兼職”或其他手段騙取金錢的事情層出不窮,且無往不利。被害人中,以小有積蓄者和剛領退休金的老人占多數。
仔細想起來,沒錢的人絕不會碰到這種事,相對地,家財萬貫的大富翁們根本不需要從事這種冒險投資,所以也不會上當。而唯有那些手頭有點小錢并且還想賺更多錢的人,最不容易逃過上當的心理盲點,也因此就成為騙徒們最佳的目標。
基本上,這種人缺乏金錢感,當遇到錢多時可能就會不知如何處置,再加上他們還免不了有投機的心理,所以一看到有賺錢的機會,便心癢難耐,一心想帶著錢去試試看、闖闖看,反而使騙子們有機可乘。
多年前,在日本曾發(fā)生過一起高爾夫球場投資案件。有人以建高爾夫球場為名,要求投資者每人提供兩三百萬日元作為興建資金,結果球場尚未建成,他就攜帶巨款跑了!其實,就算球場真能建成,會員成千上萬,也不可能每個人都受到相同的利益,故此項投資根本難以獲利。
后來再經過仔細研究,發(fā)現許多大企業(yè)經理級以上的人物涉入其中。這些平常處理大批事務有條不紊、做事有判斷有擔當的人,竟然都僅僅看了一張宣傳單隨手便掏了兩三百萬元來投資,實在是使人驚訝。
其實整個事情大家都歸咎于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對金錢的判斷力都不夠充分。
不過,一來這種事情不常發(fā)生,二來這些金額對他們來說并非極大的負擔,所以事情既然發(fā)生,也就自認倒霉,受到教訓就算了。然而對于家庭主婦和退休老人來說,一生積蓄就這么完了,實在沒辦法不痛心,但慘劇已造成,錢是再也找不回來了!
所以,我們千萬別因一時的投機心理,賠上一生的積蓄,這樣得不償失。
投資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許多工薪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的觀念。普遍認為,每月固定的工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余財可理呢?“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與自己的生活無關”仍是一般大眾的想法。
事實上,越是沒錢的人越需要理財。舉個例子,假如你身上有1萬元,但因理財錯誤,造成財產損失,很可能立即出現危及你生活保障的許多問題,而擁有百萬、千萬、上億元“身價”的有錢人,即使理財失誤,損失其一半財產亦不致影響其原有的生活質量。因此,必須先樹立一個觀念,不論貧富,理財都是伴隨人生的大事,在這場“人生經營”過程中,愈收入低的人就愈輸不起,對理財更應要嚴肅而謹慎地去對待。
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大眾生活信息來源的報章、電視、網絡等媒體的理財方略是服務少數人理財的“特權區(qū)”。如果真有這種想法,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當然了,在蕓蕓眾生中,所謂真正的有錢人畢竟占少數,中產階層、中下階層仍占絕大多數。由此可見,投資理財是與生活休戚與共的事,沒有錢的人或初入社會又無一定固定財產的中產等層次上的“新貧族”,都不應逃避。即使捉襟見肘、微不足道亦有可能“聚沙成塔”,運用得當更可能有“翻身”的契機呢!
其實,在我們身邊,一般人光叫窮,時而抱怨物價太高,工資收入趕不上物價的漲幅,時而又自怨自艾,恨不能生在富貴之家,或有些憤世嫉俗者更輕蔑投資理財的行為,認為那是追逐銅臭的“俗事”,或把投資理財與那些所謂的“有錢人”畫上等號,再以價值觀貶抑之,殊不知,這些人都陷入了矛盾的思維中——一方面深切體會金錢對生活影響之巨大,另一方面卻又不屑于追求財富。
因此,我輩蕓蕓眾生必須要樹立的觀念是,既知每日生活與金錢脫不了關系,就應正視其實際的價值。當然,過分看重金錢亦會扭曲個人的價值觀,成為金錢的奴隸,所以要誠實面對自己,究竟自己對金錢持何種看法?金錢問題是否已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避免之痛”了?
財富能帶來生活的安定、快樂與滿足,也是許多人追求成就感的途徑之一。適度地創(chuàng)造財富,不要被金錢所役、所累是每個人都應有的中庸之道。要認識到,“貧窮不可恥,有錢亦非罪”,不要忽視理財對改善生活、管理生活的功能。
從金融工作的經驗和市場調查的情況綜合來看,理財應“從第一筆收入、第一份薪金”開始,即使第一筆收入或薪水中扣除個人固定開支及“繳家?guī)臁敝馑o幾,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錢的聚斂能力。1000萬元有1000萬元的投資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財方式。絕大多數的工薪階層都從儲蓄開始累積資金。一般薪水僅夠糊口的“新貧族”,不論收入多少,都應先將每月薪水撥出10%存入銀行,而且保持“不動用”、“只進不出”的情況,如此才能為聚斂財富打下一個初級的基礎。假如你每月薪水中有500元的閑余資金,在銀行開立一個零存整取的賬戶,劈開利息不說或不管利息多少,20年后僅本金一項就達到12萬了,如果再加上利息,數目就更不小了,所以“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忽視。
當然,如果嫌銀行定存利息過低,而節(jié)衣縮食之后的“成果”又稍稍可觀,也可以去開辟其他不錯的投資途徑,或入戶國債、基金,或涉足股市,或與他人合伙創(chuàng)業(yè)等,這些都是小額投資的方式之一。
總之,不要忽視小錢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其效果就自然驚人。最關鍵的起點問題是要有一個清醒而又正確的認識,樹立一個堅強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我們再次忠告:理財先立志——不要認為投資理財是有錢人的專利——理財從樹立自信心和堅強的信念開始。
提早做規(guī)劃,別“等有了錢再說”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一輩子勤奮努力,辛辛苦苦地存錢,卻又不知所為何來,既不知有效運用資金,亦不敢過于消費享受;或有些人圖“以小搏大”,不看自己能力,把理財目標定得很高,在金錢游戲中打滾,失利后不是頹然收手,而是放棄從頭開始的信心,落得后半輩子悔恨抑郁再難振作。
要圓一個美滿的人生夢,除了要有一個好的人生規(guī)劃外,也要懂得如何應對各個人生階段的生活所需,而將財務做適當計劃及管理就更顯得必要。因此,既然理財是一輩子的事,何不及早認清人生各階段的責任及需求,制定符合自己的理財規(guī)劃呢?
許多理財專家都認為,一生的理財規(guī)劃應趁早進行,以免年輕時任由“錢財放水流”,老來時才嗟嘆空悲切。
求學成長期
這一時期以求學、完成學業(yè)為階段目標,此時即應多充實有關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若有零用錢的“收入”應妥善運用,此時也應逐漸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念,切勿“追趕時尚”,為虛榮所役。
初入社會青年期
初入社會的第一份薪水是追求經濟獨立的基礎,可開始實務理財操作,因此時年輕,較有事業(yè)沖勁,是儲備資金的好時機。從開源節(jié)流、資金有效運用上雙管齊下,切勿冒進急躁。
成家立業(yè)期
結婚是人生轉型調適期,此時的理財目標因條件及需求不同而各異,若是雙薪無小孩的“新婚族”,較有投資能力,可試著從事高獲利性及低風險的組合投資,或購屋或買車,或自行創(chuàng)業(yè)等。而一般有了小孩的家庭就得兼顧子女養(yǎng)育支出,理財也宜采取穩(wěn)健及尋求高獲利性的投資策略。
子女成長中年期
此階段的理財重點在于子女的教育儲備金,因家庭成員增加,生活開銷亦漸增,若有贍養(yǎng)父母的責任,則醫(yī)療費、保險費的負擔亦須衡量,此時因工作經驗豐富,收入相對增加,理財投資宜采取組合方式,貸款亦可在還款方式上彈性調節(jié)。
空巢中老年期
這個階段因子女多半已各自離巢成家,教育費、生活費已然減少,此時的理財目標是包括醫(yī)療、保險項目的退休基金。因面臨退休階段,資金亦已累積到一定數目,投資可朝安全性高的保守路線逐漸靠攏,有固定收益的投資者尚可考慮為退休后的第二事業(yè)做準備。
退休老年期
此時應是財務最為寬裕的時期,但休閑、保健費的負擔仍大,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時,若有“收入第二春”,則理財更應采取“守勢”,以“保本”為目的,不從事高風險的投資,以免影響身體健康及正常生活。退休期有不可規(guī)避的“善后”特性,因此財產轉移的計劃應及早擬定,評估究竟采取贈與還是遺產繼承方式符合需要。
上述六個人生階段的理財目標并非人人可實踐,但人生理財計劃也決不能流于“紙上作業(yè)”,畢竟有目標才有動力。若是毫無計劃,只是憑一時之間的決定主宰理財生涯,則可能有“大起大落”的極端結果。財富是靠“積少成多”、“錢滾錢”地逐漸累積,平穩(wěn)妥當的理財規(guī)劃應及早擬定,才有助于逐步實現“聚財”的目標,為人生奠定安全、有保障、高品質的基礎。
不要奢求一夕致富,別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里
有些保守的人,把錢都放在銀行里生利息,認為這種做法最安全且沒有風險。也有些人買黃金、珠寶寄存在保險柜里以防不測。這兩種人都是以絕對安全、有保障為第一標準,走極端保守的理財路線,或是說完全沒有理財觀念;或是也有些人對某種單一的投資工具有偏好,如房地產或股票,遂將所有資金投入,孤注一擲,急于求成,這種人若能獲利順遂也就罷了,但從市面有好有壞波動無常來說,憑靠一種投資工具的風險未免太大。
有部分投資人是走投機路線的,也就是專做熱門短期投資,今年或這段時期流行什么,就一窩蜂地把資金投入。這種人有投資觀念,但因“賭性堅強”,寧愿冒高風險,也不愿扎實從事較低風險的投資。這類投機客往往希望“一夕致富”,若時機好也許能大賺其錢,但時機壞時亦不乏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的“活生生”例子。
不管選擇哪種投資方式,上述幾種人都犯了理財上的大忌:急于求成,“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缺乏分散風險的意識。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工商業(yè)的發(fā)達和加入WTO、國際市場的大開,國人的投資渠道也愈來愈多,單一的投資工具已經不符國情民情,而且風險太大,于是乎有“投資組合”的觀念應運而生,目的既為降低風險,同時也能平穩(wěn)地創(chuàng)造財富。
目前的投資工具十分多樣化,最普遍采用的有銀行存款、股票、房地產、期貨、債券、黃金、共同基金、外幣存款、海外不動產、國外證券等,不僅種類繁多,名目亦分得很細,每種投資渠道下還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若不具備長期投資經驗或非專業(yè)人士,一般人不容易弄清楚。對于一般大眾對基本的投資工具要有所了解,并且認清自己的“性向”是傾向保守或具冒險精神,再來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量力而為”選擇較有興趣或較專精的幾種投資方式,搭配組合“以小搏大”。投資組合的分配比例要依據個人能力、投資工具的特性及環(huán)境時局而靈活轉換。個性保守或閑錢不多者,組合不宜過于多樣復雜,短期獲利的投資比例要少;若個性積極有沖勁且不怕冒險者,可視能力來增加高獲利性的投資比例。各種投資工具的特性,則通常依其獲利性、安全性和變現性(流通性)三個原則而定。例如銀行存款的安全性最高,變現性也強,但獲利性相對較低;股票、期貨則具有高獲利性、變現性也佳但安全性低的特性;而房地產的變現能力低,但安全性高,獲利性(投資報酬率)則視地段及經濟景氣而有彈性。
配合大經濟環(huán)境和時局變化,一般說來,經濟不景氣、通貨膨脹明顯時,投資專家莫不鼓勵投資人增加變現性較高且安全性也不錯的投資比例,也就是投資策略宜修正為保守路線,維持固定而安全的投資獲利,靜觀其變,“忍而后動”。經濟回蘇,投資環(huán)境活絡時,則可適時提高獲利性佳的投資比例,也就是冒一點風險以期獲得高報酬率的投資。
了解投資工具的特性及運用手法時,搭配投資組合才是降低風險的“保全”作法。目前約有八成的人仍選擇銀行存款的理財方式,這一方面說明大眾仍以保守者為多,另一方面也顯示,不管環(huán)境如何變化,投資組合中最保險的投資工具仍要占一定比例。理財專家認為,不要把所有資金都投入高風險的投資項目?!巴顿Y組合”乃是將資金分散至各種投資項目中,而非在同一種投資中作組合。有些人在股票里玩組合,或是把各種共同基金組合搭配,其實質上仍然是“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做法,故依舊是不智之舉。
理財要有新理念
健康即省錢
有道是“健康是?!保眢w健康不上醫(yī)院不吃藥,自然就能省下一大筆錢。如果不懂得愛惜身體而一味節(jié)省,什么都不舍得花,無疑步入一種“貪小失大”的誤區(qū)。何況,如今醫(yī)藥費偏高,一旦身體不適,上一次醫(yī)院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若患上重病,可能會將多年積蓄一掃而光,嚴重的甚至有破產的危險。應該在健康上多做些投資,唯有健康才是最大的節(jié)約。
平安就是賺錢
人生在世,平平安安不僅是一種福氣,而且等于賺了錢。因此,理財當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上。從居家到出門,從大人到小孩,從用電到用火,從電器到照明,從騎車到走路……都應該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如自行車、熱水器、高壓鍋、電線等若出現老化、破損、陳舊、超期……就應該及時調換,不能為了省錢而將就。安全上不出問題,就等于抱了一個“金娃娃”。
心明不破財
現在市場上,騙人的把戲更是層出不窮,且往往打著各種誘人的幌子。要使自己不破財,就應該保持警惕。尤其是對那些類似“雙簧”的把戲,更應該去掉“貪便宜”的心理?!疤焐喜粫麴W餅”,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上當受騙。不破財也是最成功的理財。
發(fā)現等于發(fā)財
現在值錢的東西越來越多,諸如錢幣、字畫、古董、家具、古籍……一旦發(fā)現其身價,簡直是挖到了一堆金元寶。因此,在理財過程中還應該善于發(fā)現,一旦有所發(fā)現就會給你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