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很生動的描述了隋煬帝的荒唐。
遷都那么大的事,他居然聽人拍了句馬屁說‘從古到今的帝王不是不知道,這不是等著您呢么’這一句話便拍腦袋決定了。
可是整理這份資料的江湖異士表示,他覺得隋煬帝固然有錯,但不能全盤否定。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就能看得出來,這人是很有抱負,很有自己的堅持。
這等心性之人,小事會含糊,但大事絕對不會聽信一個馬屁精的話。
所以,遷都應該另有原因。
于是,經過一系列的印證,回到原點。
江湖異士學著隋煬帝登上邙山,而后這個江湖異士竟然驚恐的發(fā)現(xiàn),在圖河上游,正好是《大荒經》中提到的石山!
也就是記載禹所積石所在之處!
這是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
隋煬帝很可能是個大禹迷弟,他遷都、造運河是在向偶像致敬!
在他看來,只有大禹才值得自己崇拜,他也要做一個能夠改天換地,福澤萬民的千古大帝。
腦海中,隋煬帝的人物資料卡貼在了大禹下邊,接下來是愚公。
人物:愚公
生平:移山,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太行,王屋二山,與大禹治水所經之山重合)
這份資料沒有江湖異士整理,是蘇塵剛剛想到的。
也就是那一閃而過的靈感。
這個來源于太行、王屋二山,還有小時候背的課文《愚公移山》、看過的神話故事《精衛(wèi)填海》。
他覺得,很有可能愚公便是說的大禹,而《精衛(wèi)填海》也是在記錄治水中的一段事跡,這段事跡便是而今津城那一塊。
這并非胡亂猜想,而是有所依據(jù)。
愚公移山作為一個神話故事,從頭到尾的資料太過完整,而且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湯問》,這本古書真實度存疑,但其中描述愚公的時候,多次提到大禹,更是讓人疑惑。
蘇塵并未直接把愚公定性為大禹,反正是大膽猜測。
不過,如果這些資料都是真實的話,那整條線就有意思了。
禹所積石能證明大禹的存在,而這石頭應該就在《大荒經》記載的石山附近。
至于禹所積石可能已經被隋煬帝或者其他人挖走,可能性不大。
江湖異士中不乏盜墓能人,他們的本事可不是蓋的。
蘇塵徑直陰神出竅,他要再探石山!
之前他騰云駕霧只是粗略的瞥了一眼,因為之前沒有想到愚公移山和精衛(wèi)填海這兩個故事。
他覺得如果真是《大荒經》里寫的那么簡單,那禹所積石早就被發(fā)現(xiàn)了。
現(xiàn)在看來,他的想法可能錯了。
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這些假傳真道的故事看下來,《大荒經》里寫的東西,很可能也只是一個表面。
甚至可能,禹所積石根本不是一塊石敢當類似的小石頭,而是某一段工事。
那一段工事阻擋了洪流,于是被稱為禹所積石。
“沒想到你們對我們國家的歷史這么感興趣,誠然,大禹的存在與否,我們還未得到證實,但我們可以拿出相應的佐證。
這樣,我們現(xiàn)在乘坐直升機,去到相關的現(xiàn)場感受一下如何?
說不定能找到線索呢?”
“怎么了?想拖延時間?你們對于自己的胡謅,圓不過來了?”赫卡特見蘇塵不能拿出直接證據(jù),冷笑了起來。
“閉嘴!”女帝的小助理呵斥道。
其他江湖異士也很是憤怒。
侮辱他們可以,但侮辱大禹、侮辱蘇塵就不行!
蘇塵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
場面立馬靜了下來,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蘇塵身上。
“別掙扎了,你們所謂的上古史不過是個笑話,如果你們真有幾千年的歷史,那么,為什么你們古代中原地域工程那么稀疏?
你們看看人家法老國和蘇美爾留下的奇跡。
那才叫上古文明。”赫卡特冷笑越來越甚。
蘇塵嘆了口氣:“此言差矣,這恰恰是體現(xiàn)我們上古文明的地方。
他們那個年代只會勞民傷財?shù)母銧I造皇權的寺廟墳墓,而我們把所有的人力智慧都投入到治水等基建當中。
他們將山川改道、滄海留下的狼藉之地變成桑田、留下的奇跡就是我們華夏人民賴以生存了數(shù)千年的萬里沃土!”
“哇!說得好。”
“我翻開史書,上面寫著各種故事,我卻橫豎睡不著,一直看了一夜,才從字縫里邊看到了‘基建狂魔’四個字!”
“嘶,基建狂魔果然是遺傳的。”
“看哭了啊,正因為有無數(shù)這樣的先賢才有我們的現(xiàn)在啊。”
觀眾們也紛紛叫好。
赫卡特也被說得怔了怔,只是很快,她的神色便再次冰冷下來:“講故事并不能證明什么,除非你拿出確切的證據(jù)。”
蘇塵笑道:“先休息一會兒吧,直升機快到了。”
“那肯定不行。”赫卡特道。
“我們說可以就可以。”女帝的小助理道。
蘇塵道:“這會兒都快中午了,大家先去看看現(xiàn)場,然后再安排吃飯。”
“沒錯,我們餓了。”江湖異士們道。
蘇塵說完也不管那些老外同不同意,徑直來到了洛城官方給他安排的休息室。
很快,直升機準備好了,不多時,大家便都來到了石山上空。
盤旋在石山上空,蘇塵依舊查探不到任何的能量波動。
見識過那圓形石影的厲害,蘇塵也不以為意。
那種古物件查探不到很正常。
之所以帶著老外們來到這種地方,并不一定要找到大禹的那塊石頭。
即便找不到,那給在直播間看的華夏人看看,老祖宗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也是不虧的。
可是這四周卻給他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好像一直有人在這附近鎮(zhèn)守,保這一方平安。
《太極祭煉內法》有說過,始則積功,終則成道。
不過這里的得道不是成仙。
漢末劉熙《釋名》一書解釋:“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仙是人得道而成。
禹所積石是物件,物件收集功德成道,最多只能成鬼神。
類似一些人間的大功德者,人們不愿其死去,各種愿望加身,最終將其送入大道,與道合真,成就功德之神。
坐在直升飛機上,蘇塵掃視四周。
再一次的仔細觀察,蘇塵心中那股莫名的感覺越來越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