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是指法律規定各種勞動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必須考慮,不具備這些條款,勞動合同不成立和生效。必備條款又包括以下幾個具體方面: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用人單位是勞動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沒有用人單位,勞動合同不會訂立,也不會成立。勞動合同明確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才可能將勞動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落實到用人單位身上,在產生勞動爭議時,有利于勞動爭議的解決和處理。同時,有利于勞動行政部門、工會、用人單位組織、行業主管部門對勞動合同的管理和監督。用人單位的名稱是指用人單位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用以確定和代表自身,并區別于其他法律主體的文字符號和標記,用人單位都有名稱;用人單位的住所是指他們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用人單位都必須有住所;用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是指用人單位的法人代表,也就是用人單位對外發生法律關系時,由法律規定代表其作出法人意思表示的人;用人單位的負責人是指法律規定代表用人單位對外作出用人單位意思表示的人,并不是每個用人單位都是法人,不是法人的用人單位由其負責人對外代表用人單位作出用人單位的意思表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勞動者是勞動合同的另外一方當事人,沒有勞動者,勞動合同也不會訂立,也不會成立。勞動合同明確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證件號碼,才可能將勞動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落實到勞動者身上,在產生勞動爭議時,有利于勞動爭議的解決和處理。同時,有利于勞動行政部門、工會、用人單位組織、行業主管部門對勞動合同的管理和監督。勞動者的姓名是指經戶籍登記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正式用名;勞動者的住址是指勞動者長期生活和活動的主要場所;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號碼是指由公安機關發放,證明居民身份的法定證件號碼;勞動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是指除居民身份證以外能證明勞動者身份的其他有效證件的號碼,如護照、工作證、軍官證、學生證等等有效證件的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勞動合同期限是指勞動合同的有效期限。勞動合同期限分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三種。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明確了勞動合同開始時間,也明確了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明確了開始時問,沒有明確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不是終身勞動合同,除了勞動合同雙方可以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外,當法律規定的條件或者雙方當事人約定解除的條件出現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也能解除。以完成一定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明確約定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勞動合同終止。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工作內容是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和職責,勞動者從事何種工作、從事這種工作要達到的目的、從事這種工作有什么要求等等。勞動合同明確勞動者從事什么工作,可以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明了工作的類別和范圍;明確勞動者從事工作要達到的目的,可以明確衡量勞動者是否完成工作任務;明確勞動者從事工作的要求,可以明確劃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不同的工作地點,實行不同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明確勞動者的工作地點可以明確勞動者將來要適用什么標準。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合同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作出明確的約定,保護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和休息權,提高勞動效率。工作時間,是指勞動者為履行勞動義務,在法定限度內應當從事勞動或者工作的時間。工作時間不僅包括作業時間,還包括準備工作時間、結束工作時間以及法定非勞動消耗時間;不僅包括在崗位上的工作時間,還包括依據法規或者單位行政安排離崗從事其他活動的時間。休息休假,是指法定的勞動者得免于履行勞動給付義務而自行支配的時間。休息范圍包括日常休息時問和休假。日常休息時間也簡稱休息,包括工作日內不計入工作時間的間歇時間和計入工作時間的問歇時間,以及兩個工作日之問的休息時間和兩個工作周之問的休息時間。休假包括勞動者依法享受的各種假日。
(六)勞動報酬。勞動報酬,是指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工資和其他報酬。用人單位可以根據本單位的情況,確定不同勞動崗位的具體勞動報酬。在勞動報酬的給付形式上,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如計件工資、計時工資、效益工資等等。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必須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如勞動報酬不得低于當地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不得低于集體合同規定的工資標準,必須以貨幣形式支付,在定期的時間支付。
(七)社會保險。勞動者以勞動為謀生手段,如果勞動者完全或者部分喪失了勞動能力,就會暫時或者永遠喪失勞動機會,就會面臨失去生活來源的危險。為了確保勞動者的生存和勞動力的再生產,勞動者應當得到一定的物質幫助,使其至少在喪失勞動能力和勞動機會而不能勞動或者暫時終止勞動時能維持基本生活需要。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依法在勞動合同中對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生育和死亡保險、農民工社會保險等保險的繳納方式、繳納數額等作出明確的約定。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勞動保護是指用人單位為了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預防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國家對勞動保護標準有規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勞動保護標準不得低于國家標準;國家對勞動保護標準沒有規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可以自主約定勞動保護的標準。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約定勞動保護時,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保護標準應當能保證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勞動者可以對勞動保護提出特殊的要求,并與用人單位協商,并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勞動條件,是指勞動者完成勞動任務的必要條件。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條件不能低于集體合同中規定的勞動條件,約定的勞動條件低于集體合同的規定,該約定無效。勞動者需要特殊的勞動條件的,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并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用人單位沒有給勞動者提供各項必需的勞動條件的,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對于一些特殊的行業或者職業的勞動者,需要給予他們特別的保護,一些法律、法規將對他們和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作出特別的規定。當法律、法規為了保護他們的利益,規定了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這些事項也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
勞動合同約定條款是指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在勞動合同中自由選擇議定的條款。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約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的條款。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在議定勞動合同條款時,要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原則。
10.勞動合同在什么時候生效?
勞動合同的生效時間就是指勞動合同在什么時候生效。勞動合同生效的時間有兩種:
(一)勞動合同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后生效。勞動合同經用人單位協商一致后,形成了勞動合同文本。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后,如果勞動合同沒有產生無效的原因,勞動合同生效。
(二)附生效期限和附生效條件的勞動合同在期限到來或者條件成就時,勞動合同生效。期限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以將來的客觀確定到來的事實,作為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附款;條件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以將來是否成就的事實,作為法律行為的附款。附生效期限和生效條件的勞動合同,在生效期限到來前、生效條件成就前,勞動合同不生效。
11.何為勞動合同試用期,制定試用期意義何在?
勞動合同試用期,是指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的,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是否合格進行考核,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是否適合自己的要求進行了解的期限。勞動合同的試用期是勞動合同的一個條款,不是一個獨立的合同,也不是一個獨立的期限,其包含于勞動合同期限內。用人單位使用勞動者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經過一段時間后訂立勞動合同,說前面沒有訂立勞動合同而使用勞動者的期限為試用期的,該說法不能成立。
在勞動合同中約定試用期,可以使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有一個相互了解和考核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雙方當事人相互適應和磨合,相互了解和考察,最后確定是否固定穩定的勞動關系,這有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勞動合同試用期作為勞動合同期限中一個特殊的時期,對調整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幫助用人單位以最低的成本爭取優秀的勞動者,促進勞動者的風險意識和競爭意識的提高,最終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試用期是勞動合同中的一個約定條款,由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自由約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訂立勞動合同時法律地位雖然平等,事實上與用人單位相比卻處于嚴重的劣勢,試用期等內容基本上由用人單位單方決定。在這種情況下,任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用人單位勢必會依仗其強勢地位,任意規定試用期,并隨意以試用期不合格為由解除勞動合同,從而得以大量使用廉價勞動力,侵害勞動者的權益,破壞勞動力市場公平和公正的秩序。規范試用期,防止用人單位以試用期損害勞動者的權益,維護勞動關系的和諧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12.勞動合同試用期期限如何確定?
(一)確定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方式。有人建議以勞動者工作崗位的性質不同規定可以約定不同的試用期期限,如非技術性崗位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一個月,技術性崗位的試用期不超過二個月,高級技術崗位試用期不超過六個月。考慮到現實中的工作崗位千差萬別,難以用統一的標準加以確定,沒有采用。勞動合同的期限長短清楚明白,便于統一,也反映了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對對方的期望,以勞動合同期限的長短不同規定不同的試用期限,方便易行,也符合實際。勞動合同期限長,勞動合同對雙方當事人影響較大,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應當有較長的時間進行了解,以清楚對方是否適合;勞動合同期限短,勞動合同對雙方當事人影響較小,就沒有必要約定較長的試用期期限。
(二)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期限長短。用人單位偏好和勞動者約定較長的試用期期限,給予勞動者較低的勞動報酬。為了防止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過長的試用期期限,損害勞動者的利益,依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期限的不同,將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期限分為三種。第一,試用期期限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第二,試用期期限不得超過二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第三,試用期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的試用期超過法律規定的限度,約定的期限無效。
13.試用期間,勞動者工資如何確定?
一、約定試用期的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國家的規定
為了促進社會財富的創造,保護勞動者的利益,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的試用期工資不得低于國家的規定。
(一)勞動者在試用期期間的工資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最低工資標準。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國家依法規定的,勞動者在法定時間或者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在最低限制內應當支付的足以維持勞動者及其平均供養人口基本生活需要的勞動報酬。所謂正常勞動,是指勞動者按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在法定工作時間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從事的勞動。勞動者依法享受帶薪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生育(產)假、節育手術假等國家規定的假期間,以及法定工作時間內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視為提供了正常勞動。最低工資標準一般采用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確定和調整月最低工資標準,應當參考當地就業者及其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職工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平、就業狀況等因素。確定和調整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應當在頒布的月最低工資標準的基礎上,同時還應當適當考慮非全日制勞動者在工作穩定性、勞動條件和勞動強度、福利等方面與全日制就業人員之間的差異。最低工資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人民政府規定。確定最低工資標準可以采用比重法或者恩格爾系數法。所謂比重法,就是根據城鎮居民統計調查資料,確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戶為貧困戶,統計出貧困戶的人均生活費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個就業者的贍養系數,再加上一個調整數。所謂恩格爾系數法,就是根據國家營養學會提供的年度標準食物譜及標準食物攝取量,結合標準食物的市場價格,計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標準,除以恩格爾系數,得出最低生活費用標準,再乘以每一就業者的贍養系數,再加上一個調整數。最低工資標準是勞動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費用,在試用期的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下列各項以后,應當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延長工作時間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