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別做斷生意
- 經商從做人開始:華人首富李嘉誠的生意哲學與處世技巧
- 德川編著
- 897字
- 2014-11-22 12:00:38
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
——李嘉誠
創業初期的李嘉誠年少氣盛,急于求成,一味追求數量,而忽略了企業信譽的關鍵——質量。所以,創業不久,一帆風順的李嘉誠遭到當頭棒擊,長江塑膠廠遭到重大挫折。
一家客戶宣布李嘉誠的塑膠制品質量粗劣,要求退貨。多米諾骨牌效應出現,接二連三的客戶紛紛拒收長江塑膠廠的產品,還要長江廠賠償損失!倉庫里堆滿因質量欠佳和延誤交貨退回的玩具成品。索賠的客戶紛至沓來。還有一些新客戶上門考察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見這情形扭頭就走。
“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
客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不由李嘉誠不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屋漏偏遭連夜雨。銀行知悉長江塑膠廠陷入危機,立即派職員催還貸款。全廠員工人人自危,士氣低落。黑云壓城城欲摧。長江塑膠廠面臨著遭銀行清盤、遭客戶封殺的生死存亡的嚴峻局勢。
質量就是信譽,信譽是企業的生命。李嘉誠竟然鑄成如此大錯,他深為自己盲目冒進痛心疾首。李嘉誠在母親的開導下,痛定思痛,以坦誠面對現實,力挽狂瀾。李嘉誠的第一招是“負荊拜訪”。
首先要穩定內部軍心,這是企業能否生存的前提條件。因此,李嘉誠向員工坦率地承認自己的經營錯誤,并保證絕不損害員工的利益,希望大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李嘉誠言出必信,因此,員工的不安情緒基本得到穩定,士氣不再那么低落。
后方鞏固之后,李嘉誠就一一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認錯道歉,祈求原諒,并保證在放寬的期限內一定償還欠款,對該賠償的罰款,一定如數付賬。李嘉誠坦言工廠面臨著空前危機,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懇切地向對方請教拯救危機的對策。李嘉誠的誠實,得到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諒解。大家都是業務伙伴,長江塑膠廠倒閉,對他們同樣不利。銀行、原料商和客戶一致放寬期限,使李嘉誠獲得了收拾殘局、重振雄風的寶貴時間。
李嘉誠的第二招是立即清查庫滿為患的積壓產品,將其分門別類、選好汰劣,然后集中力量推銷,使資金得以較快回籠,分頭償還了一部分債務,解了燃眉之急,緩了一口氣。
李嘉誠的第三招是利用緩沖的喘息機會,對工人進行技術崗位培訓,同時籌款添置先進的新設備,以保證質量。
李嘉誠百般努力,在銀行、原料商和客戶的諒解下,終于一步一步地捱過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