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信息科技:構建銀行數字化發展新圖景
- 梁禮方
- 2837字
- 2022-12-20 18:07:59
推薦序一
收到梁禮方所著《銀行信息科技:構建銀行數字化發展新圖景》的書稿,翻閱中,我深感這本關于銀行信息科技的技術與管理專著的分量之重。長期以來,銀行科技界一直期盼這樣的科技力作出現,如今本書即將面世,我十分欣慰,不禁為他點贊。
梁禮方是國內資深的銀行信息科技專家之一,是中國最早引進大型計算機的管理者之一,是中國銀行業最大的軟件中心的領導者之一,是中國銀行信息科技最早的實踐者之一,也是我深為佩服的銀行信息科技專家之一。他于1975年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并開始從事科技工作,成為我國第一代金融電子化的開創者、建設者。1984年,他轉入中國工商銀行(以下簡稱“工行”)工作,成為工行最早的科技骨干。截至2020年,工行已有科技專業人員3.48萬人(人員比重為7.7%),這一強大的銀行科技力量,保障了全球最大商業銀行業務的穩定發展,引領了銀行科技的發展方向,其中還涌現出了一大批技術業務專家。
我曾是梁禮方的直接領導,更是他的同事和知心朋友。1998年,我擔任工行廣東省分行行長時,最先遇到的嚴峻挑戰就是數據集中的問題。當時,廣東省分行有7個計算機中心,主要使用IBM和日立公司的兩種大型計算機主機,還有各地的微機系統。這些系統彼此分割、并不兼容,給業務帶來的煩惱就不必多說了。我起用了梁禮方擔任廣東省分行科技處處長,在總行的領導下安全、順利地實現了數據集中。這是一次極其艱巨的技術挑戰,開了先河,彰顯了工行技術與管理的高度,也顯示了梁禮方在銀行業務與技術管理上的專業水準、處理復雜工程的優秀組織能力以及深厚的技術功底。
2002年起,梁禮方擔任工行總行軟件開發中心的總經理。在任職的8年間,他為建設強大的軟件開發中心付出了辛勤努力,為推進工行電子化、信息化進程建功立業,從構建基礎設施到IT軟件工程的研發組織、流程、規范與標準化體系等一系列工作,處處做得有亮點、有特色。其間,工行的軟件工程師與程序員從200多人發展到3000多人,他協助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科技人才,為工行的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在貫徹工行發展戰略的過程中親歷了一系列重大的系統工程,獲得過數十個獎項,發表了數十篇論文,被授予“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立足科技崗位,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為中國銀行業的技術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從另一個視角見證了我國金融電子化起步、發展、普及、深化的發展進程。退休后,他依然耕耘不息,繼續為中國銀行業科技發展發揮余熱。像梁禮方這樣的金融科技元老還有很多,他們為金融科技奠基,所有銀行科技進步和成就的背后,處處有他們的功勞和奉獻。他們在中國金融史上書寫了科技工作濃墨重彩的一筆,怎么贊譽他們都不為過。我十分尊重、敬佩他們,全心全意地信賴、依靠他們,希望與他們一同完成工行服務經濟、服務人民的金融重任。
梁禮方之特長,在于既熟悉業務作業,又精通技術,還善于管理。他的業務、技術與管理能力并重,既能領悟總行的發展戰略要求,又能熟練把握、落實技術策略,還能施行管理到位的組織措施,這種綜合能力是許多人不具備的。他的成長、成功來自工行大發展的實踐,來自自身不斷跟蹤前沿技術、鉆研學習和善于總結提高。這些都可從本書得到全面的詮釋。商業銀行科技管理與發展正需要這樣的人才,這也正是我向業界推薦這本書的基本出發點。
如今全球已進入科技的時代,談及科技在銀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再也不會有人懷疑了。銀行早已從手工操作型轉變為現代技術型,信息化、數據化的發展更是增強了技術的力量。向前看,未來的銀行一定是駕馭科技的銀行,未來的金融人才一定是善用技術的人才。科技有其“神功”,銀行會不斷引入新科技來強化金融功能和作用,使自己更具競爭力,為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動力。未來,科技的發展依然會由市場來引領,由業務做導航,靠人才來駕馭,靠創新上臺階。
科技要發展,首先要擺好與業務的位置,正如我在《銀行與未來 商業銀行特征、轉型與發展趨勢》一書中所述,業務是主,技術是仆,科技永遠為保障金融發展服務。金融駕馭技術,技術從屬服務,不能本末倒置。“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金融是騎手,技術如乘騎,不能顛倒。駿馬使騎手跑得更快,但若沒有騎手,駿馬只是牲口。銀行需要采用什么技術,市場需求與發展說了算。需求永遠是導向,它使銀行選擇了技術,而技術應服務于業務。一旦“反仆為主”,業務很可能就會一團糟。技術不斷地推陳出新、更新換代,一代一代地演進,而金融駕馭著新技術,猶如不斷地換騎,從一個驛站駛向下一個驛站,使自己煥發新的活力。
金融市場自有規律,其中的定力就是金融的功能和力量。技術提高效率、提供機會、改善金融,但終究是為金融服務的。幾百年以來,一項項重大的新技術都曾對金融業產生過深刻的影響,但都未能改變金融業的屬性和本質。在完善的金融市場中,行業間職能的邊界清晰,技術只是橋梁和通道,不能喧賓奪主。技術是為業務經營服務的,不用過度超前。它應當始終圍繞信用、風控與成本,多關注服務、安全與盈利。千萬不要過度創新技術,不要受媒體影響而迷失方向,不要盲目采用不成熟的新技術,不要搞價值不大、花里胡哨的應用,圍繞銀行經營的宗旨來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銀行信息科技有兩大原則。第一,要確保安全運行,運行管理始終是銀行科技首要的、核心的任務。缺少穩定可靠的系統及有效的技術管理的保障,經營就會如履薄冰、不得安寧。第二,堅持應用開發要跟進業務、技術要落腳經營的宗旨。關鍵是要建立使科技與業務保持良好關系的機制,讓二者緊密合作,以共同應對市場的挑戰。科技部門應始終圍繞著這兩大原則,不斷地努力探索和實踐創新。
本書的內容系統而豐富,包括中國銀行業的信息化發展進程、銀行科技架構、信息系統架構與建設、科技管理等內容,涵蓋了銀行信息科技的方方面面。我感受到,本書就是梁禮方先生30多年銀行信息科技工作經驗的積累與總結。當實踐升華到理論,無數經驗匯集形成文字,又輔以大量翔實的數據與實例,本書就具有了實操性,自然會成為一本銀行信息科技管理寶典。它能為主管科技的銀行行長、首席信息官、科技部門管理者、技術架構師以及業務產品創新部門管理者提供系統、翔實的銀行信息科技介紹。銀行有大小,銀行信息科技業務有差異,但科技對銀行的支撐功效與作用幾乎是一樣的。我向大家推薦本書,希望它如同一把技術的金鑰匙,幫助每個人找到答案,消除困惑,有所啟發。
隨著中國銀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面對挑戰與機遇,特別是當前涌來的金融科技浪潮,一些金融從業者難免覺得壓力頗大,唯恐落伍。未來的發展路途上,銀行科技如何定位,如何提升科技競爭力,如何培養一支強大的科技隊伍,如何建設好科技體系,將成為各家銀行面臨的共同難題。科技有其內在的規律,無論是大銀行還是中小銀行,盡管技術裝備上會有差別,但其核心系統架構、技術體系的建設與科技管理中的邏輯是一致的,配置是相似的,業務是類同的,管理是相通的,市場是共同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去探索和發現未來銀行業的新世界。
張衢
中國工商銀行原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