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鶴仙樓評點
- 我在大明改稻為桑
- 愛思基摩人
- 2124字
- 2023-02-10 22:35:43
蔣冕這番話朱厚熜不知聽過多少遍了,甚至都感到幾分不耐煩,他當然知道此事牽扯甚大,但他需要的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而不是這樣虛無縹緲地拖下去。
“鐺~”又是一聲磬音傳開來,朱厚熜敲動磬鐘,將眾人的目光吸引過來,“朕剛才聽了蔣卿、張卿、桂卿之言,頗有感悟,漢初之際天下凋敝,遂用黃老之學,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然當下弊出于政,如果還行無為之治,恐怕民變在即!”
剛才蔣冕為了增加說服力,舉了西漢開國之初的例子,但那時的情況與當下極為不同。
漢初的時候,天下百姓銳減,民間凋敝,所以劉邦才行無為之治,所謂的無為之治就是三個字——不折騰,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可當下的情況卻是土地兼并嚴重,民間財富不均,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種情況下還搞無為之治簡直就是在慢性自殺!
只有變無為為有為,減少土地兼并,通過稅收的手段,向富人課重稅,窮人減稅甚至不交稅,緩和社會矛盾,才有一線生機。
聽到皇上還是沒有采納他的意見,蔣冕憤而起身,拱手道,“臣才薄學淺,不能輔佐皇上,請求辭去首輔一職,回鄉終老!”
饒是朱厚熜的性子好,此時也不免發怒,若不是張璁、夏言等人資歷不夠,哪還輪得到他來當這個首輔?
朱厚熜拿起一枚小鐵錘,用力敲了一下面前的磬鐘,“鐺”,一道空寂曠遠的磬聲在殿內傳播開來。
“不許!”朱厚熜重聲道,“首輔之職,關系甚大,豈能因一時之挫折而輕言放棄!”
怎嗎,連辭職都不被允許嗎?
蔣冕剛想辯駁幾句,他身旁的毛紀急忙拉住他,示意他不要再說話,蔣冕無奈,只能拱手道,“臣知錯!”
“哼!”朱厚熜冷哼一聲,隨即拂袖而去。
群臣立即起身,恭身道,“臣等恭送皇上!”
出了內閣,見群臣散去,蔣冕看向一旁的毛紀不悅道,“維之(毛紀的字),你為何攔我?”
毛紀嘆道,“方才在大殿上,六部尚書俱在,可除了我,還有誰為你說話,反而是張璁和桂萼攜手并進,又有皇上撐腰,來勢洶洶,與其和他們硬碰硬,不如先退一步再說!”
毛紀原本以為楊廷和去位后,留下來的六部尚書都會轉投過來以蔣冕為首,繼續和皇上對著干,可方才照他所見,六部尚書根本就不為所動,沒有一個上前幫蔣冕說話,這才導致蔣冕這里以一敵二,陷入下風!
論對朝臣的影響力,蔣冕比起楊廷和來,還是遠遠不如!
想到這里,毛紀對蔣冕建議道,“回去后,我們還是要一一登門拜訪,與六部尚書聯絡一番!”
蔣冕想了想,也覺得此舉勢在必行,不說把六部尚書都拉到他的陣營里,但至少也要讓六部尚書保持中立,否則就會如今天的情況一樣,會有人率先跳出來唱反調。
明時坊順天貢院,經過三天兩夜的鏖戰,會試的最后一場終于落下了帷幕,參加會試的舉子陸續離開考場。
因為在考場里都是吃些干果、饅頭、肉干這類的食物,一個個長時間不見葷腥,餓得兩眼直冒綠光,甫一出場便呼朋喚友直奔酒樓而去。
恰巧距離順天貢院的不遠處開了一家名為鶴仙來的酒樓,還曾在《大明時報》上登過廣告,廣為四方所知,一時間酒樓里摩肩接踵,人聲鼎沸。
徐階尋了一個在大堂邊上的位置,點了幾樣可口小菜,盛上米飯便開始吃了起來。
就在他大快朵頤的時候,大堂里的舉子卻開始高談闊論起來,就像后世的考后對答案一樣,答對者心中竊喜,答錯者捶胸頓足。
其中尤以位于正堂中央的一桌人最為惹人注目,坐在主位上的是一名神色極為囂張的年輕人,看模樣不到二十歲,手執折扇,身穿一件拉風的紅色錦袍,坐在他身旁的還有三名容貌不凡的青年。
徐階認得這個人,據說叫嚴世蕃,出身官宦人家,因為射題極準,在京師備受士子們的推崇,雖然其人去年秋闈失利,沒能考上舉人,但絲毫不妨礙他在舉子們心中的地位。
畢竟其人還年輕,后來居上的可能性極大。
嚴世蕃從旁人那里知道了最后一題的題目,他咧嘴一笑,啪得一聲收起折扇,饒有趣味道,“各位,你們最后一題怎么答的,說出來讓在下評點一番!”
一名相貌憨厚的舉子站出來道,“在下是從選人用人角度入手……”
嚴世蕃一聽,臉上呵呵一笑,不待他說下去,拿起折扇往桌上一敲,打斷了他的話,“世兄可以回去準備下一屆的會試了!”
舉座嘩然,一些同樣從這個角度入手的舉子頓時面如死灰,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有人不服氣道,“你連舉人都沒考上,憑什么這么說?”
嚴世藩絲毫不作理會,看向眾人問道,“還有誰要說嗎?”
一名鬢發如霜的中年男子小心翼翼道,“在下是從朝廷府庫財貨的開源節流入手。”
嚴世藩略作沉吟,拿起扇子在桌子上輕輕敲動。
有戲?一些同樣從這個角度入手的舉子見此情形,頓時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如果閣下前面的文章還做得不錯,或許還有機會!”嚴世藩淡淡道。
噗!這都不行?
人群里雜音不斷,相信的舉子面如死灰,口中喃喃不斷,不信的舉子則是露出不屑之色,全然沒有將嚴世藩說的放在心上。
有人小聲道,“這個姓嚴的如此大放厥詞,不怕此番會試的大才站出來打他的臉嗎?”
一旁的友人嘿然道,“你沒看到他身旁坐在的那三個人?一個是江西的費循,一個是湖廣的李子謙,還有一個是浙江的楊炯,都是此次會試會元的熱門人物,如果這個家伙說的不對,他們早就站起來了!”
聽了友人這么說,那人立馬閉了嘴!
鶴仙樓里的舉子越聚越多,大堂里更是擠得水泄不通。
嚴世藩拿出上個月的《大明日報》鋪在桌子上,指著第一版洋洋得意道,“各位,現在可不是以前閉門讀書的時候了,要是再對朝廷的風向一無所知,就算考一輩子,也要名落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