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對不起了,黃老師

十一月初,北方的天氣變冷,家家戶戶都點著了爐子。

遠遠望去,整個光字片,到處都是升起的裊裊青煙。

周秉昆成了老邱宿舍的常客,為了方便留宿,周秉昆買了木料,把小鐵床改造成了雙層的架子床。

三個多月的時間,周秉昆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粵語了。

這段時間,在老邱的宿舍里,周秉昆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說--尋秦記。

嗯,你沒看錯。

就是尋秦記。

不管這個時空有沒有黃易這人,至少在這個年代,他肯定還沒寫出這本書。

為了翻起沉淀在腦海中的記憶,周秉昆把剩余不多的經驗,全都加到了博聞強記的能力上,剛剛加到了4級,附帶著加成屬性,精神力漲到了15點。

腦力增強,記憶里的東西,翻閱起來不再晦暗,大概故事都能回憶的七七八八了。

當老邱同志看完這本書后感嘆,他終于見著活的少年神童了。

書中項少龍穿越時空回到古代,這種天馬行空的設定,暫且不提。講述了項少龍周旋列國、出生入死,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把故事講的跌宕起伏,引人入勝。還有大量不可描述的,非常精彩令人浮想聯翩的XXOO情節,這孩子都是從哪學會的?

周秉昆會說英語和俄語,還用不到三個月就學會了粵語,這些都沒讓老邱同志震驚,但這本書把他折服了。

有一次喝酒,老邱忍不住感嘆一句:小周,現在想想,叫你聲師傅,真的不虧!

老邱,這都是我抄的!

這話周秉昆只能默默藏在心底,厚著臉收下了老邱的崇拜。

周秉昆心想,假如這個時空也有黃易的話,到時一定多關照他一下。

羊毛就得逮著一個薅,下一本他都想好了,就寫大唐雙龍傳。

沒辦法,誰讓這兩本書是當年他的最愛,反反復復看了好多遍,深深的烙在了他的記憶深處。

對不起了,黃老師!

......

重新彩排的大合唱《我的祖國》,一經面世,反響巨大。

從九月到十月,整整兩個月,吉春市歌舞團不停的巡回演出。

跑遍了北省各個單位,還被邀請前往北部建設兵團,給廣大的人民子弟兵進行表演。

這首歌曲,不愧為前世經典神曲,所有聽到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淚流滿面。

十一月八日,吉春市歌舞團收到了上級下達的任務,他們將前往燕京,參加國家大劇院的一場大型表演活動,表演這首歌曲。

這一紙命令,不但是吉春歌舞團的榮譽,也是整個北省的榮譽。

作為三個領唱中的其中一位,鄭娟不但大放光彩還獲益匪淺,收到了領導的點名表揚。

鄭娟提前結束學徒工,被定崗為七級歌唱文藝演員,月工資調為42.5元。(Ps:我從網上沒找到那個年代文藝演員的崗級標準,就暫按廣播員標準設定,共10級。最低10級,每月27.5元。最高1級,每月100元。)

吉春市歌舞團為市*委*宣*傳*部下屬工作單位,所評文藝演員最高等級為三級。

鄭娟不但收到上級的表揚,這次還要作為領唱去燕京,登上全國最大的舞臺代表吉春市表演,屬于重大優秀表現,經開會研究決定,連升三級直接定崗七級。

鄭娟出名了。

整個光字片的都知道,家住太平胡同的鄭家,出了個歌唱家。

勇奪光字片第一女神的稱號,在著名文藝演員這個光環的加持下,光禮街周家的周蓉,只能位居第二。

周秉昆算是間接的,小小壓制了一下二姐傲嬌的氣焰。

為啥?

因為這首歌是周秉昆交出來的。

別管是誰寫的,反正這首歌是周秉昆交給吉春市歌舞團的。

為此,他還領了嘉獎狀,現在就貼在老周家的墻上呢。

鄭娟一夜成名,成了光字片廣大單身青年的愛慕對象。

這可把周秉昆給急壞了。

甚至還動了幾次手,教育了一番那幫成天跑鄭家門外晃悠的無業青年。

借著這次歌舞團去燕京表演的事,周秉昆做通了老邱和鄭娟的思想工作,幫他在周母那邊圓謊,他也跟著一起去燕京。

到了燕京,然后轉道南下。

他要去一趟香江,過年前回來。

雖然這個時空與記憶中的前世不太一樣,但大致走向沒變。

按照劇情推算,大時代應該很快就要到了,他必須要做一些準備了。

為了自己,也為了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有了鄭娟和老邱擔保,周母沒有過多懷疑,畢竟那張嘉獎狀還在家里墻上掛著呢。

周秉昆說,他也收到邀請,燕京的領導想要見一見這首歌曲的提供者。

周母信以為真。

這么大的孩子了,還是跟著歌舞團的一起去,沒啥不放心的。

就是提醒他,出門沒人管了,千萬別闖禍。

還專門叮囑鄭娟,一定要看好他。

鄭娟只能點頭答應。

她到現在都不明白,為啥周秉昆非要去一趟香江。

不知道他和老邱兩人,偷偷的在密謀什么。現在兩人關系好的,都快穿一條褲子了。

周母也看出來了,自家小兒子和鄭娟兩人,關系好的不一般。

從四五年前起,小兒子就見天的往太平胡同跑,人只要不在家里,八成就跑鄭家玩去了。

一轉眼,鄭家的姑娘都出落的像一朵花一樣了。

鄭娟乖巧聽話,周老太太也挺喜歡她,現在都當成兒媳婦看了。

這次周秉昆去香江,一個是為了把書出版,淘一桶金。也是為了去那邊,驗證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

有人問了,為什么不在國內出版書呢?

在這里我解釋一下,公眾章節不收費,就當水字數了。

在“大時代”來臨之前,不論當一個作家,還是一名翻譯家,都很有前景的職業。

1953年的基本稿酬著作稿每千字6元~18元,翻譯稿每千字4元~13元。

舉個例子:1957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翻譯家錢春綺翻譯的三部海涅詩集——《詩歌集》《新詩集》《羅曼采羅》,單是《詩歌集》,錢春綺就拿到8000元稿費,當時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幾十元。

從1961年到1966年5月,稿酬一降再降。到“大時代”之前,只付一次性稿酬,標準為著作稿每千字2元~8元;翻譯稿每千字1元~5元。

不管怎么說,在“大時代”之前,不論當作家,還是當翻譯家,都是一份很有錢途的職業。

摘抄一段文件里的原話--“對工人、農民、戰士和學生的稿件,稿酬一般按最低標準,有的也可不發稿酬,只贈送報刊圖書和文具。”

Ps:以上資料是我從網上查的,僅供參考。有不對的地方,本人虛心聆聽指正。

......

書歸正傳。

周秉昆仍然用當年蔡曉光給他弄的證件,登上了去往燕京的列車。

只要蔡曉光的老爹大權在握,周秉昆借章蓋證的這種小事,是沒有人會去查證的。

下午上的火車,車上睡了一宿,第二天上午抵達燕京。

這是鄭娟第一次出門,也是第一次來燕京。

團長譚林放話,今天自由活動,明天開始正式彩排。

于是,周秉昆帶著鄭娟在燕京城里四處轉悠,到處打卡留念。

去了天*安*門,看了看正在天上飄揚的五*星*紅*旗,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下,緬懷一番革*命*先*烈。

八達嶺實在有點遠,暫時留到下次來的時候再爬吧。

總得留點念想,下次再來玩才有意思不是么?

更何況燕京城的著名景點實在太多了,半天的時間,哪能逛的完啊?

中午吃老燕京的銅鍋涮羊肉,晚上跑到前門大街的胡同里,吃了一頓正宗的燕京烤鴨。

總之,這一天鄭娟是逛花了眼了。

“秉昆,下次咱們把一家子人都帶來燕京看看。不來一趟燕京,真的太遺憾了。”

什剎海公園的長凳上,鄭娟依偎在周秉昆的懷里,看著美麗如畫的景色,想到住在土坯房里的母親和弟弟,自己卻在享受,心中有點過意不去。

周秉昆拍拍她的肩膀,安慰道:“等下次來燕京的時候,我在這買一所大大的四合院,把全家人都接過來。咱們天天逛,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全都過一遍!”

他鎮定的語氣,似有魔力一般,總能令她信服。

“嗯。”鄭娟閉上眼,默默的點頭。

安靜了一會,鄭娟突然低聲的說道:“秉昆,我好想快快長大。”

周秉昆憋了好半天,回了一句:“娟姐,其實我已經長大了。”

一句話弄的鄭娟羞紅了臉,站起來跑了。

周秉昆楞了楞。

娟姐,你是不是誤會了什么?

我只想表達,我現在能擔得起這個家了啊?

一夜無話。

第二天,周秉昆定好了繼續南下的車票,鄭娟跟隨大部隊進入到緊張的排練當中。

正好來燕京了,中午約馮化成一起吃了頓飯。

這些年大家合作愉快,正好有時間,周秉昆不介意再提醒一下老馮。

“馮老師,還記得我上次給你說的那句話嗎?”

“你是說那個大事?”

周秉昆點點頭,“不會太久了。這些年你做的不錯,所以作為回報,等你遇到麻煩的時候,我會幫你一次。”

“徐先生,你能否透露一下,究竟會發生什么大事?”這個問題藏在他心底很久了,越是想忘記,反而記得更加清楚。

尤其是面對妻子的時候,他無法相信,如此恩愛的夫妻感情,怎么會一夜之間煙消云散呢?

“有些事,你不知道比知道了會更好。”周秉昆神秘的笑笑。

一頓飯吃的馮化成不上不下的。

他恨不得直接掐住周秉昆的脖子,逼他把剩下的半截話說出來。

可他不敢。

不論是因為他的錢,還是他的神秘。

他都不想去貿然觸碰底線。

馮化成骨子里不是一個敢于冒險的人,他天性膽小,卻又貪戀享受。

為此,他愿意刻意奉承妻子,以獲取她家族資源的支持。

為此,他甘愿接受周秉昆的威脅,即使他已經對周秉昆產生懷疑,他也沒有勇氣揭開這個騙局。

萬一是真的呢?

那他今天的所擁有的一切,就真的煙消云散了。

所以,他從不冒險。

順從,自己沒有損失,還能得到一份虛無縹緲的友誼。

既如此,又何必冒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锦市| 涿州市| 永定县| 库伦旗| 高雄市| 密云县| 夏津县| 武川县| 迁西县| 景德镇市| 翁牛特旗| 祁阳县| 龙岩市| 六安市| 扎囊县| 浮梁县| 上林县| 曲水县| 德庆县| 福贡县| 镇原县| 大丰市| 康保县| 绥阳县| 台山市| 义乌市| 铁岭市| 石楼县| 通辽市| 昌平区| 阜平县| 大同市| 信宜市| 丰台区| 织金县| 舞钢市| 双鸭山市| 鄢陵县| 启东市| 永清县| 邯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