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紀浩然與大齊兵鋒
- 請叫我紀家主
- 不會游泳的企鵝
- 2517字
- 2022-12-07 12:00:00
東海縣,一處宅院內。
紀浩然正悠然的躺在躺椅上曬著太陽。
在春日草長鶯飛的加持下他表現的格外愜意,完全沒有昨天在擂臺上的咄咄逼人。
輕輕伸了個懶腰他感慨道:“這才是生活嘛,昨天那只能叫生存。”
其實這個紀浩然非彼“紀浩然”。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他這個身體里有著一個不屬于這個世界的靈魂,一個外來者。
如果硬要找一個答案,那穿越無疑是最優解。
原本的他生活在一個普通的世界,那里既沒有魔法,也沒有斗氣,更沒有現在他切實感受的靈氣,在那里只信奉用科學技術做出來的產物。
只不過他除了科學之外還信仰著一抹在他血液里的流淌的紅色。
在上一世他本身的生活也很幸福,從出生,上學,成長,到工作一切都很順利。
眼看著就要踏入婚姻的殿堂,卻沒想到會在一個平淡的夜晚突然來到這個世界,頂替了另一個“紀浩然”,成為了這東海紀家的第三十七任家主。
或許就是因為穿越的緣故,才可以讓他到來的那一天就踏進了修行路,還可以利用精神力這一超越自身的力量。
這件事同樣沒有答案,但是往穿越身上推總是沒錯的。
只不過除了這點發現以外,他就沒有再找到任何的金手指,既沒有老爺爺也沒有他心心念念的“系統”。
他這幾天也一直在自我檢討,難道是因為他上一輩子好事沒做夠才導致這一世的穿越如此的寒酸。
但這個問題才是真的無解,可惜這個世界上也沒有量子力學,不然紀浩然多多少少也能給出個答案。
穿越歸穿越,不過還是要入鄉隨俗的。
.這幾天紀浩然也沒有閑著,一直在吸收另一個倒霉蛋“紀浩然”的記憶和了解這個世界的歷史,最近才完全的消化掉。
他腳下這片大陸叫做天元大陸,至于還有沒有其他大陸紀浩然目前就不得而知了,不過他是暗暗下定決心有機會一定是要出過海看看的,萬一就是這一方世界的哥倫布呢?
在這片大陸存在著七個令人生畏的強國,他們分別是齊、楚、燕、趙、魏、韓、秦七國。
起初看到這里紀浩然多少是有些恍惚的,像,很像一段他們之前國家的歷史,不僅名字相同就連地理位置也極度相似,好像是約好了一樣。
不過最終他還是搖了搖頭,畢竟除了這些就沒有相似的了,不說別的,就說這些皇帝的在位時間就根本沒法比。
在他上一世在位最長的一位皇帝也僅僅只有61年,而放在這里卻動輒就是百年起步。
而他們紀家如今就處在齊國臨海郡的東海縣,算是一個富饒的地方,因為近海也總能得到一些大自然的饋贈。
而他們東海縣所靠近的正是東海,一片危險與機遇并存的海洋,也是一個他們妄想征服的地方。
如果要說起與他們相連的東海,那就又不得不提另一段歷史了,一段真正波瀾壯闊的歷史,讓紀浩然看了熱血沸騰的歷史。
在2500年前。
大齊的東海岸也就是他們現在這個地方,深受燕、楚海軍以及海上賊寇的侵擾,海岸百姓生計全無,民不聊生,哀怨四起。
時任大齊帝王的齊元帝怒不可遏,在朝堂上公然質問群臣,要為大齊百姓討一個公道。
也正是那場驚天動地的朝政,才誕生了如今仍被天下傳唱的“三問三答”和大齊帝國如今不可動搖的地位。
據史書記載當時齊元帝只問了三個問題就讓大齊朝堂鴉雀無聲。
齊元帝問曰:“我大齊泱泱大國也,能否受辱?”
諸公答曰:“不能。”
齊元帝再問:“我大齊國力比之燕、楚如何?”
諸公答曰:“燕、楚皆不如。”
齊元帝最后問:“出兵同伐燕、楚二國可否?”
諸公答曰:“可。”
一問,諸公看我大齊海岸名存實亡,百姓顛沛流離能忍嗎?。
再問,我大齊國力比燕、楚兩大國怎樣。
最后問,既然他們兩國都比不上我大齊,那我要打他們怎樣。
匹夫一怒尚且還能血濺五步,更何況那是天下大國的真天子,一怒之下怎能不流血千里,萬里縞素。
不過據說當時的朝堂并非史書所寫這樣,其實有好多大臣都認為燕、楚兩國勢大,他們對應一國之力已是勉強,更別說同時應對兩個了。
只不過一顆顆人頭落地,也安了諸公們的心,讓他們明白了他們陛下的決心的決心。也正是那份決心,讓那天的大齊朝堂完全成為了齊元帝的一言堂。
當然故事到底怎樣,現在根本不會有人追究。
只知道那天后齊天子御駕親征,大齊無數退役士卒重返軍營,百萬士卒磨刀上陣,劍指向燕、楚。
那一戰打的可謂是天昏地暗,大齊帝國方面更是傾巢而出,山大的壓力完全都落在齊元帝一人頭上,不過還好不過過程如何,戰果還是絢爛的。
大齊兵鋒南至渭水,與大楚國都僅一江之隔。北邊更是直接兵臨薊都城下,圍薊都而不入。
兵鋒所至所向披靡,兵鋒所指無不豎旗投降。
燕、楚兩國國都淪陷在即,周邊數國見大事不妙立刻馳援,可以說如若不是周邊數國及時援助,當日大齊的就敢叫如今七國變五國,天下唯尊我大齊。
退兵之后的齊元帝更是下圣旨到燕、楚兩國國都,以戰勝之勢壓戰敗之君王。
圣旨上雖僅有六字,卻極度彰顯大齊國威。
“再犯,亡國滅種。”
經此一戰千古一帝齊元帝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齊國我天下霸主,一時之間為天下傳唱,齊元帝更是穩坐歷史十大帝王的寶座。
論戰果來說,可以說齊國至今依舊在享受那場戰爭帶來的庇蔭,不夸張的說僅僅用一場英雄主義的傾國之戰,齊元帝就為大齊開了萬世的太平。
而如果說哪里庇蔭最為深厚,那毫無疑問就是他們臨海、蓬萊二郡。
在戰后,齊國海岸線憑空長出了數千里,為了穩定這些‘莫名其妙’的飛地以及本土的臨海地區,齊元帝特設北臨海、南蓬萊二郡維護統治。
他們兩郡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齊地,他們自然也是變成了齊民。
而新郡的設立,自然會有無數世家蜂擁而至,都妄圖在這片土地上吃第一口肉,還好當時有特殊規定,不然如今的東海可就沒有他們紀家的一席之地了。
非伐燕、楚軍伍不可入。
這條規矩雖小,但也切切實實的阻攔了大量世家的腳步。
與此同時也催生了大量的軍伍士卒轉為世家,而他們東海紀家也正是其中之一。
當時的紀家先祖剛好是伐燕的退役士卒,聽說此事之后,就把握住了機會在東海縣開枝散葉,建立了東海紀家。
如今東海紀家傳到紀浩然手上已經是第三十七代了。
歷經兩千多年的發展,他們現在不僅已經成為了東海縣三大世家之一,而且還牢牢的把握住了東海縣的海運。
總之通過這一段歷史可以看出來,他們臨海和蓬萊二郡的來之不易,其中關于東海這片海洋的開發更是艱辛。
數百年,數千艘大船無功而返。
不過很欣慰的是,后來的大齊子孫并沒有辜負先輩們的信任,不止將臨海、蓬萊二郡治理的井井有條,甚至都有了在東海中開新郡的念頭。
看完這一段歷史紀浩然可是直呼好家伙,這才是他向往的生活啊,真是要什么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