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XZ軍人的奉獻,高原的樹知道

XZ哪里都好,除了高原反應

第一天到LS,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就是失眠了一夜,數羊、背單詞、聽音樂都不管用——后來我才知道,失眠,也是高原反應的一種。

第二天夜里,頭痛欲裂、流鼻血,吸著氧氣撐到天明,一照鏡子,我發現我的兩邊臉都腫了,跟發面饅頭一樣漲起,嘴唇烏紫,像干燥的洋蔥皮。

第三天上午,我跟著戰士們去打靶,回來的路上,只覺得我的心臟從來沒有這么“強健有力”過:撲通、撲通……心臟像是卯足勁的鼓槌,雨點一樣撞擊著我的胸膛,像要從胸膛里蹦出來似的。一到住處,我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趴到床沿,扯過氧氣管子,大口大口吸起氧來。

第一次進藏的人容易產生高原反應,那么在這里待了很久、已經適應了稀薄空氣的人,是不是以后就不會有高原反應了?

不,XZ不只是對我們這種初來乍到的生客嚴酷,她對那些在這生活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的“老XZ”一樣無情。官兵們休假回來,稍不注意,很容易患上肺水腫、腦水腫。駐藏19年的一位“老XZ”,光肺水腫就得了三次,腦水腫得了一次。

XZ哪里都好,除了高原反應。這是我在XZ待了半個月的切身感受。

如果沒有高原反應,LS和平原上的很多城市沒什么兩樣。在LS的冬天,可以吃到火龍果、龍眼、橘子、柚子……這些南方水果,還可以吃到生菜、萵筍、冬瓜等各種時令蔬菜。LS冬日的太陽溫暖和煦,如果作為一個游客,往八廊街的秋千上一坐,悠悠的曬著日光浴,耳畔傳來大昭寺鈴鐺的叮咚聲,別提多美了。

XZ風光無限美,是令無數人神往的旅游勝地,但旅游是一回事,長期駐守是另一回事。

有句話說,在高原當兵,躺著不動就是奉獻。在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云端哨所”,可不就是這樣嘛!

高原反應,沒轍。這是XZ的自然環境決定的。美麗的,也是危險的。大自然賜予XZ潔白雪山、清亮湖水、充裕日光的同時,也給了此地惡劣的自然環境。但是,就算自然環境再惡劣,每一寸也都是祖國的大好河山。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XZ軍人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部隊采訪,隨便問下載我們的司機,都是十三四年的“老XZ”。XZ軍人,如同雪域高原上的樹一樣,堅忍不拔、默默無語,用行動為祖國站崗。

自然條件雖苦,高原的樹卻沒有忘記作為一棵樹的使命

在飛機上俯瞰這片雪域高原,我想,這種高寒缺氧、凍土廣布的地方,一定缺少樹木。

結果來了XZ以后,我發現這里有各種各樣的樹,白楊、左旋柳、松柏、水青、桫欏……日喀則郊區有一片著名的紅樹林,山南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林芝還有蘋果園,結出的果子甘甜多汁。

高原的那些樹啊,都跟平原的樹不一樣:粗壯的樹干,密密的枝,他們沒有平原的樹那么秀美俊俏,卻異常蒼勁有力,氣勢磅礴。在冬天,透過它們遒勁有力的枝干,能夠感受到在夏季它們是如何郁郁蔥蔥,茂密厚實。

不像平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里,作為一棵樹,似乎不費力氣就能長成參天大樹。它們落在這片貧瘠的高原上,自然條件雖苦,卻沒有忘記作為一棵樹的使命,努力生根發芽,不辜負每一滴雨露、每一縷陽光,還要時不時與嚴寒、大風、暴雪搏斗。終于長成了一棵樹的樣子——XZ的樹。

XZ軍區大院里,當年首批進藏的十八軍戰士栽種的左旋柳五株環抱,遒勁有力,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楊齊刷刷直刺蒼穹。

XZ軍區大院里的左旋柳,是當年十八軍官兵種下的,年年抽枝發芽。

今年是XZ和平解放73周年。當年,十八軍響應毛主席的號召,進藏先遣支隊“背著公路進藏”,1951年7月25日離開昌都向LS進軍,經過邊壩、嘉黎、太昭,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14座,闖過海拔6300米的東、西大雪山,一邊進軍,一邊修路,于當年9月9日進抵LS。

十八軍入藏,官兵們付出了多少?或許這組不完全統計數據可以告訴你:川藏線2000多公里,犧牲了官兵3000多人、藏漢民工1000多人,平均1公里犧牲2人。十八軍將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爬冰臥雪,一點一點把川藏公路鋪到了LS。

據親歷者回憶:“寒風吹,冰雹打,所有人的臉都裂了口子,脫了皮,露著鮮肉,寒風一吹,比刀割還疼,有幾個月的時間,幾乎就沒人敢洗臉。”“在雪山上宿營,經常是第二天起床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見,吹了起床號,大家才從雪堆里爬出來,清點人數時,經常是少人,找到戰士夜里睡覺的地方,才發現已經凍死在雪下面。有些戰士扛著炮,拿著槍,托著這些武器的手都凍壞了,下山后都需要截肢。”

筑路,種樹,看似與行軍打仗不相干的兩件事,卻是十八軍將士無畏艱辛不怕犧牲精神的最直接體現——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不僅要守好每一寸國土,還要建設好每一寸國土;哪怕是自然條件再惡劣、再嚴酷,也磨滅不了子弟兵為XZ人民帶來和平解放,帶來幸福生活的決心與意志。

時光流淌,精神永存。從當年十八軍進藏到今天,千里邊防線已有5000多名英雄兒女化成了雕像,聳立在地球之巔。

但是,那些高懸于云端的邊防哨所,很少有真正的樹。據說有個哨所的戰士下山以后,抱著見到的第一棵樹哇哇大哭。還有一個哨所,在多次嘗試種花種樹失敗以后,就買來了塑料“迎客松”。戰士們用水泥、臉盆澆筑花盆,用鐵絲、鋼管固定樹干,一棵棵“迎客松”如同執勤戰士屹立雪山,威嚴壯觀。

在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地方,這以假當真的“綠色生命”給人無窮的震撼。在樹都種不活的地方,邊防軍人依舊站立得挺拔。仰望前輩的精神高地,XZ軍人用默默的堅持,踐行著守好腳下每一寸國土的誓言!

他們是誰?他們就是高原軍人

觸摸羊卓雍措的深邃,仰望珠穆朗瑪的巍峨,守衛雪域高原的圣潔,他們用青春和雙腳丈量祖國的壯美山河。他們用常人的身板,用異于常人的意志,托起邊關藍天,守衛邊疆安寧。

他們是誰?他們就是高原軍人。

我在LS見到了有“邊防巡邏王”之稱的楊祥國和某炮兵旅女子戰炮班班長袁遠。

楊祥國清瘦、精神,像一棵深深扎根在高原的青松,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堅強地立于巖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雪卻依然傲然挺立。

他在連隊160多公里的巡邏道上,10年往返60趟,行程兩萬余公里,經歷47次生死考驗,用一串串堅毅的腳步踩實了祖國的邊防線。作為特殊邊防骨干人才被破格提干、從軍校深造歸來后,他續寫“巡邏王”的傳說,為部隊培養了一大批“邊防通”。

對此,他卻誠懇地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沒什么特殊的。巡邏執勤,把我們的國旗插在我們的邊境前沿上,為祖國守好每一寸國土,這本來就是一名邊防軍人的職責,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

袁遠不是網上照片中胖乎乎的小姑娘的樣子。她個子高高的,聲音清脆有力,眸子清亮有神,遠遠看去,一身綠色軍裝的她英姿颯爽,就像一棵挺拔的小白楊。

曾就讀于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航空學院的袁遠,入伍后不僅在短時間內掌握了火控、電臺等多種裝備,還在與男兵同場考核的多個課目中拔得頭籌,成為全團首個列兵炮長。她帶領女兵班順利通過通信組網、單裝操作等10項高難課目考核,獲得了新裝備操作資格證書。

2018年的一次實彈演習中,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地帶,從陣地展開到實彈裝填,從接受指令到解鎖擊發,最后對一百多公里外的目標進行齊射,女子炮兵班僅用時18分鐘,火箭彈準確命中了直徑30米的靶心。袁遠帶領女兵班,完美展現了中國女兵的風采。

2019年1月31日,中國軍網記者喬楠楠采訪袁遠。

采訪那天剛好是袁遠的生日——1月31日。我問剛剛23歲的袁遠,當兵以來可曾怕過什么?她回答:“新兵打實彈的時候,我當然怕啊,我怕打不好,不過最后打了個滿貫齊射。我是整個遠火部隊單位打炮打得最多的一個炮長,現在我都習慣了,沒有什么能讓女戰士害怕的了。”

XZ軍區某旅組織科干事張鵬對我說,駐藏軍人是沒有家的。他是雙軍人家庭,他守在雪域高原,妻子則是守護“彩云之南”的一位云南邊防軍人。

他說,結婚了兩地分居,有孩子了卻不敢把孩子接到XZ來,一是海拔太高擔心孩子身體不能適應,二是擔心接下來教育上跟不上平原城市。聚少離多,回家像是串門。

他說,剛來的時候,還是20歲毛頭小子的他,也哭過。但是有一次升國旗的時候,他看著鮮紅的國旗冉冉升起,背后是銀白的雪山和湛藍的天空,那一瞬間,一種作為軍人、作為駐藏軍人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一種我此前的人生里沒有體會到的感受。像電視劇里演的一樣,突然任督二脈就被打通了。”

XZ軍區某旅的一個領導干部,跟我提到了一線邊防軍人的苦:“跟他們比,我不好意思說苦,那是一種我每次去檢查工作都忍不住流淚的苦。有一年,好不容易有個家屬上來哨卡探親,到了返回的日子卻遇上天氣突變、大雪封山,家里有老人孩子等著,而且她自己也要上班,最后怎么辦呢?派了鏟車去開道,就這樣坐著鏟車下了山。”

還有一個二十多年的老邊防,四川人,我讓他跟我講講故事。他百般推辭,說什么也不肯講。最后我跟他保證我不會寫他的名字,他才同意給我“擺擺龍門陣”。

他說:“我給你講個真實的故事吧。你就寫有這么一個人一個故事就行,了解我的人看到了,就知道說的是我了。”

他講的是17年前的春節,當時的女朋友坐著沒有暖氣、除了車喇叭不響哪里都響的車上崗巴邊防營看他的故事。崗巴年平均氣溫零下4攝氏度,最低氣溫達零下40攝氏度,每年有200多天刮8級以上大風……醫學界認為,這里不適合人類居住。

講著講著,他情緒激動起來:“現在看來,我這個男人真不靠譜!那輛車破的……送給你你都不要那種,直接可以賣廢品了。我有任務在身,又不能送她,只好托朋友找了一個修路工人當司機。天寒地凍,路又不好,不像現在都是修好的水泥路、柏油路,陡坡又多,你說我當時咋就放心呢我?按現在的話來說,我就是一個渣男!那時候還沒結婚呢,我就讓人家姑娘這么作難。但是也沒辦法……唉!我當時就跟她說了,要做一個軍嫂,就是要比一般女人堅強勇敢。”

“那你們后來結婚了嗎?”

“結了啊!當然結了啊!人家這么遠都跑來了!說來我真是對不起她,沒有辦婚禮,沒有彩禮,什么都沒有,就這樣跟我過十幾年了。”

年輕的姑娘并沒有被嚇跑,成了他的妻子,現在他們的孩子都15歲了。

一個又一個故事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XZ軍人,他們如同雪域高原上的樹一樣,堅忍不拔、默默無語、暗自芬芳。如果說XZ軍人是高大的白楊,那么XZ軍嫂就是堅韌的紅柳,她們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幫丈夫撐起了“小家”,也撐起了“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漠河县| 绥化市| 百色市| 康平县| 南阳市| 名山县| 尼玛县| 宁晋县| 剑阁县| 大理市| 湛江市| 北票市| 井陉县| 天柱县| 政和县| 阿克| 瑞丽市| 顺昌县| 敦煌市| 内黄县| 伊宁市| 红安县| 桦甸市| 饶河县| 江川县| 太仆寺旗| 聂拉木县| 明水县| 郓城县| 亚东县| 昌邑市| 林周县| 兰坪| 缙云县| 武陟县| 浠水县| 修文县| 大名县| 平南县| 米脂县|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