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慢富有:給普通人的穩健理財課
- 譚露
- 900字
- 2022-12-02 16:07:20
盲從專家
在《漫步華爾街》這本書中,著名學者麥基爾說:基金經理不如猴子。這句話是源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一場實驗:一方是當時華爾街最著名的股票分析師組成的專家組,另一方是一只猴子。猴子被蒙上雙眼后,讓它向報紙的金融版擲飛鏢選中投資組合。讓人驚掉下巴的是,和那些專家小心謹慎選擇的投資組合相比,在一定時間內,猴子扔飛鏢選出的股票收益率甚至更高。
當然,這個故事從長期來看,結果并不一定是猴子獲勝,但是這起碼說明了一個問題:股票價格的不可預測性。
筆者在做理財咨詢的時候,很多來訪者都很簡單粗暴地希望我可以告訴他們要買什么股票,什么時候可以賺到錢。一旦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他們就會馬上投來懷疑的眼光,質疑我到底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理財顧問。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包括專家可以預測短期內股票的漲跌,股票市場價格的波動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這種影響大多數是不可量化的。
我們再通過一個例子來解釋為什么股票的價格波動是不可預測的。
這個例子來源于偉大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他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這個例子和我們選擇股票的過程很相似。我們在選擇股票的時候,為了能夠實現盈利,選擇的往往并不是我們內心認同的股票,而是我們認為別人會認同的股票。只有當盡可能多的人認可和購買這只股票,股票的價格才會被進一步拉高,我們才能盈利。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樣的股票是別人認同的股票?拋開理論上的基本面不談,100個人就會給出無數個答案。
所以,蘊含了如此多變量的股價,怎么可能被提前預測呢?愿意相信所謂的專家預測,其實就是一種對自己判斷力的“過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