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理財這么難?
人們有很多不理財?shù)睦碛桑幸恍┦呛侠淼模蠖鄶?shù)是因為懶惰,或者不想花10分鐘去研究,他們對這些借口幾乎不加掩飾。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些理由。
信息過剩
信息過剩是一個真實、合理的理由。“但是,拉米特,”你可能會說,“這與所有的美國文化格格不入!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做出更好的決定!電視上的專家都這么說,所以這肯定是真的!”對不起,不是這樣的。看看實際的數(shù)據(jù),你會發(fā)現(xiàn)過多的信息會導(dǎo)致決策癱瘓,這是一種有趣的說法,意思是信息太多,到最后我們會一事無成。巴里·施瓦茨在《選擇的悖論》一書中提到這一點:
隨著“401K計劃”提供給員工的共同基金數(shù)量的增加,他們選擇任何一只基金的可能性都會下降。每增加10只基金,參與率就會下降2%。對那些做投資的員工來說,基金選擇的增多增加了他們投資極端保守的貨幣市場基金的機會。
你在網(wǎng)上可以看到各種股票、401K計劃賬戶、羅斯個人退休賬戶、保險、“529教育基金計劃”以及國際投資的廣告。你從哪里開始?投資是不是太晚了?你該怎么做?答案往往是,到最后什么都沒做—這是你最糟糕的選擇。如下表所示,及早投資是你能做的最佳選擇。
仔細看下面的表格。聰明的薩莉?qū)嶋H上投資期限短于傻瓜丹,但最終多賺了大約6萬美元。從35歲到45歲,薩莉每個月投資200美元,然后再也沒有碰過這筆錢。傻瓜丹在45歲之前根本沒想過理財?shù)膯栴},45歲之后他才開始每月投資100美元,直到65歲。換句話說,聰明的薩莉投資了10年,而傻瓜丹投資了20年,但聰明的薩莉最后擁有的錢更多,而且每個月只需要投資200美元!要想變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盡早行動。

如果你更年輕,你會賺得更多。如果你年紀比他們還大,也不要氣餒。最近,我收到一位40多歲的女士發(fā)來的信息,她表達了對這些數(shù)字的不滿。“寫這個有什么意義?”她問,“我已經(jīng)落后太多了,這讓我感覺很糟糕。”
我理解她的感受,但我們無法逃避數(shù)字。我認為,與其粉飾事實,不如告訴你真相,包括增加儲蓄的方法。沒錯,開始投資的最佳時機是10年前,但現(xiàn)在投資也不算太晚。
媒體應(yīng)該承擔部分責任(我喜歡指責媒體)
打開任意一家金融網(wǎng)站,我敢打賭,你肯定會看到諸如“輕松掌握10個節(jié)儉技巧,助你變成理財達人”“今天的參議院投票如何影響遺產(chǎn)稅”之類的文章。看到這些標題,你就會明白為什么網(wǎng)絡(luò)專欄作家喜歡這樣寫標題,這樣做就是為了獲得訪問量和賣廣告賺錢。
我們都心知肚明,即使讀再多教你如何節(jié)儉的文章,也不會讓你有任何行為上的改變。雖然受遺產(chǎn)稅影響的人不到0.2%,但這兩個標題讓人感覺良好,也可以說讓人感到憤怒。
夠了!我不在乎瀏覽量,也不想引起眾怒。如果你和我一樣,你應(yīng)該關(guān)心的是自己的錢去了哪里,以及怎么把錢轉(zhuǎn)到我們想分配的地方。我們希望把錢存進不收費的賬戶,還能自動增值。我們不希望成為理財專家后才致富。
受害者文化的興起
有一群人,主要是心懷不滿的年輕人,認為憤世嫉俗比提升自我更容易:
?投資?搞笑!我連買比薩的錢都不夠呢。
?找份工作?哈哈!你是從古代來的嗎?
?如果嬰兒潮一代沒有把我們所有人的生活給毀了……
實際上,人都愛比慘,看誰是更大的受害者。哦,你26歲還買不起四居室的房子嗎?我連紙箱都住不起啊!哦,你喜歡在聚會時認識新朋友?那一定很棒,但我有社交恐懼癥(我沒看過醫(yī)生,只是自己診斷),所以我做不到。
你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嗎?
我!我和你一樣感到生氣,但我氣的是整個愚蠢的受害者文化。
我不想聽你抱怨說什么每個月連20美元都存不下。這本書最初出版時,我收到了數(shù)百封憤怒的電子郵件,寫郵件的人指責我是精英主義者,鼓動人們手上哪怕有一筆微不足道的錢,也要用來儲蓄和投資。那些憤世嫉俗的人錯了,他們和其他愛唱反調(diào)的人站在一起,相信了一些站不住腳的論據(jù),并為這種信念付出驚人的代價:錯過了幾十萬美元的收益。與此同時,我的讀者卻在努力創(chuàng)造他們的富足人生。
你自己選擇吧,是繼續(xù)憤世嫉俗,還是仔細評估自己的選擇。你心里清楚,將來你可能還會犯錯的,但吃一塹長一智,我選擇向前看。
我知道這是一個復(fù)雜的問題。是的,社會經(jīng)濟政策、是否擁有技術(shù)和運氣都很重要。如果大學畢業(yè),而且雙親健在,那么你已經(jīng)比地球上大多數(shù)人都幸運了。
但我們要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我相信,專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就能成為王者。
例如,剛讀幼兒園時,我就明白我永遠也進不了NBA(美國男子籃球職業(yè)聯(lián)賽)。但在拼字比賽中,我能把同學贏得心服口服,這也不錯啊。
然后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地帶,比如創(chuàng)業(yè)、健身,以及學習如何更好地與人約會。我必須學習這些技能,并且非常努力地工作。
這就是受害者心態(tài)產(chǎn)生的原因。很多人抱怨政客和社會問題,卻沒有審視自己的行為。他們一看到失敗的跡象就立刻放棄了。如果你只想做人生的過客,那就隨波逐流吧。我發(fā)現(xiàn)當自己人生之船的船長要有趣得多,即使有時我會偏離航向。
正如你所看到的,我對那些抱怨生活處境卻對此無動于衷的人沒有多少同情。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無論當前的生活處境如何,我都希望你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來對抗那些華爾街巨頭和沒有思想的文章,尤其是要調(diào)整你的心態(tài)。
以下是一些受害者文化在理財方面的例子:
“我沒錢存。”幾年前經(jīng)濟崩潰之際,我發(fā)起了一項名為“30天存1000美元挑戰(zhàn)”的活動,我給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新穎的心理學技巧來省錢的策略。成千上萬的人參加了這個活動,也通過努力存了很多錢。
不過也有少數(shù)人是例外。
雖然大多數(shù)人都很支持這個活動,但令我驚訝的是,許多人實際上對“30天存1000美元挑戰(zhàn)”這一口號持反感態(tài)度,因為他們一個月甚至都賺不到那么多錢,或者他們認為我的建議“太沒新意了”—盡管我把“儲蓄”定義為削減成本、增加收入和優(yōu)化支出。
以下是他們的一些抱怨:
?這對我來說不可行……我哪有錢來嘗試。
?想法不錯,但俄亥俄州目前的家庭收入中位數(shù)是5.8萬美元/年,每月稅后收入大約是3400美元。請注意,這是中位數(shù),也就是說,俄亥俄州有整整一半的家庭生活水平低于這個數(shù)!我懷疑他們中有很多人如果不賣掉自己的孩子,每個月能否攢下1000美元。
?太好了……如果一個月能賺1000美元,我也許會試試。但我還在上大學……
首先,請注意,瘋狂的人有一種特殊的寫作方式:他們在造句的時候總喜歡先揚后抑。如果有人寫信給你說,“這一定很棒……”,或者“這聽起來很難……”,那么他很可能是連環(huán)殺手,很快就會來敲你的門,然后把你的皮剝下來當雨衣穿。
此外,人們喜歡拿自己的特殊情況(住在俄亥俄州或馬來西亞、沒有上過常春藤盟校)來解釋為什么他們沒有得到和別人一樣的結(jié)果。我曾經(jīng)給他們舉例,告訴他們來自同一地方的其他人所取得的驚人成就。他們聽后反問:“那么,這些人是否小時候搬過三次家,或者長了11根手指?”這種質(zhì)疑真是越來越離譜。我一說不,他們就說:“看到?jīng)]?我就知道這對我沒用。”憤世嫉俗的人想要的不是結(jié)果,而是一個不付諸行動的借口。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即使贏得了自己捏造的爭論,但總的來說,他們也輸了,因為他們被困在了自己建造的思想牢籠里。
“全世界都在和我作對。”當今社會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在個人理財方面,我關(guān)注的是我能控制的東西。那些怨天尤人的人卻不這么想,你要他們改變自己的處境,他們的自然反應(yīng)是找出一大堆不作為的理由。以前還只是個人方面的一些借口(如“沒時間”),現(xiàn)在,隨著受害者文化的興起,政治上更正確的做法是將其歸咎于一些外部因素,比如收入中位數(shù)或經(jīng)濟政策。沒錯,要理順你的財務(wù)生活確實需要付出一些努力,但你得到的回報遠超你付出的努力。
事實是,這些抱怨者沒有抓住重點。雖說一個月存1000美元非常合理,但這也是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如果存1000美元不行,那么存500美元呢?或者存200美元?最后,一年前就在抱怨的人現(xiàn)在很可能還在抱怨,而接受挑戰(zhàn)的人已有很多存了幾百甚至上千美元。
我們把理財問題歸罪于別人
我們不理財還有其他常見的借口,但大多數(shù)都經(jīng)不起推敲。
?我們的教育系統(tǒng)不教這些知識。20多歲的大學生非常希望所讀的大學能提供一些個人理財方面的培訓。但你可能想不到,大多數(shù)大學開設(shè)了這些課程,只是你沒有選修!
?信用卡公司和銀行都想從我們身上獲利。是的,沒錯!所以別再抱怨了,你應(yīng)該學會如何擊敗它們,而不是讓它們擊敗你。
?我怕賠錢。這很正常,尤其是在全球經(jīng)濟危機之后,頭版頭條紛紛使用“徹底崩盤”和“迷惘的一代”這樣的字眼。但你需要把眼光放長遠:經(jīng)濟增長和萎縮是有周期的。如果在2009年從股市撤資,你就錯過了歷史上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段增長期。恐懼不應(yīng)成為不理財?shù)慕杩凇S涀。阌性S多不同的投資選擇,你可以選擇激進投資,也可以選擇保守投資,這完全取決于你愿意冒多大的風險。事實上,通過自動理財以及持續(xù)不斷地儲蓄和投資,你可以獲得別人不具備的優(yōu)勢。當別人擔心害怕的時候,你可以找到劃算的投資機會。
?如果我不知道每個月從哪里多賺100美元該怎么辦?你不需要再多賺一分錢。我會教你如何縮減現(xiàn)有的支出,從而獲得投資所需的資金。請遵循我的CEO大法:削減成本(Cut costs)、增加收入(Earn more)和優(yōu)化現(xiàn)有的支出(Optimize your existing spending)。
?我不想要平均收益。我們的文化將平庸視為恥辱。誰想要維系一段普通的關(guān)系,獲得一份平均工資?金融公司已把這種對平庸的恐懼變成了它們的武器,暗示你平庸是不好的,平庸是無聊的,你可以做得更好。有一家廣受歡迎的機器人投資顧問公司,正是基于這一理念,推出了一系列廣告宣傳,其標語是“拒絕平庸”。但事實上,你很可能無法超越平均收益,能獲得平均8%的收益率已經(jīng)很不錯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害怕“平庸”的人恰恰做了比平庸還糟糕的事情:頻繁交易,下奇怪的賭注,支付高額稅收和不必要的費用。記住:無論是處理感情關(guān)系還是完成工作,我們都想比一般人做得更好,但在投資方面,達到平均水平就已經(jīng)難能可貴了。
你不是受害者,而是掌控者。一旦真正內(nèi)化了這一點,你就可以出擊了。以前你可能認為,理財之前必須把個人財務(wù)的方方面面安排得井井有條,現(xiàn)在不用被這樣的想法束縛了。
你需要成為料理達人才能做出香烤奶酪三明治嗎?當然不是,一旦做了第一頓飯,你下次再做更復(fù)雜的飯菜就容易多了。致富最重要的是開始行動,而不是成為房間里最聰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