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廬·現實科幻系列 把科幻作為思考方法發現改變現實的力量
科幻是推動商業創新的強大動力
當未來呼嘯而來,定義人類下一個時代的新興概念“元宇宙”,其實早在30年前就已被科幻小說預言。1992年,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在小說《雪崩》中創造了“元宇宙”(Metaverse)一詞,并描繪了這一概念背后的虛擬世界,自此這一概念成為Google Earth、Xbox、Blue Origin等無數高科技發明的靈感來源,甚至啟發Facebook更名Meta開啟戰略轉型。
縱觀人類歷史,許多重大科技發明都與科幻小說密不可分,許多科幻作品都直接刺激或促進了現實世界里的科技創新。馬克·扎克伯格、史蒂夫·喬布斯、杰夫·貝索斯、埃隆·馬斯克、比爾·蓋茨……這些影響世界的商業領袖都是資深的科幻迷,他們每一個人都坦言,自己的創業靈感曾受到科幻小說的影響。當代知名歷史學家、《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也將科幻列為21世紀初最重要的藝術品類。
一直以來,科幻總是比現實領先一步,指出商業發展中潛藏的矛盾和需求。少數如何戰勝多數?如何打破固有觀念?如何維護生存環境?科幻并不能預測未來,但它能夠指明可能性,正是這些可能性啟迪我們應當如何采取行動。
近些年,微軟、谷歌、英特爾、亞馬遜等大企業開始把科幻當作商業上的武器,用來推進公司內部的研究開發,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邀請科幻作家來當自己的商務顧問。企業家們從科幻作品的奇思妙想中直接獲取商業靈感,或是把科幻當作鍛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練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