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關于防豬欄

野豬出沒的道路被稱為獸道。當野豬去往農田或旱地時,一定會走獸道,因此,獵人的陷阱也必定會瞄準獸道來架設。在我年幼之時,村里尚且留有幾處這類捕野豬的陷阱,它們設在旱地旁的樹叢里,顯出幾分荒廢的跡象。位置大都與旱地相距幾間 間:日本近世到近代普遍使用的長度單位,1間約為1.8米。昭和三十三年(1958)廢止。到十幾間,穴口直徑約六尺,洞深二間左右。曾經有位同鄉途經該處,掉進了陷阱,村人們營救時頗費了一番苦力。

陷阱雖是為了防止野豬糟蹋田地而設,但也有獵人利用它來捕野豬。在陷阱口架上細細的橫木,上面再鋪一層萱草之類作掩飾,陷阱內則插滿前面提到的竹箭。據老人們說,以身手自傲的獵人,是不會使用這種方法的。即便有人用它捕獵,捕到的也大都是小野豬,它們的父母很少上當。

小野豬因外貌與香瓜相似,且皮膚上有白色條紋,所以又被稱為瓜坊 坊:對小男孩兒的昵稱。瓜坊 [ウリンボウ(urinbou)],即瓜娃、瓜寶之類的意思。。落入陷阱后插在竹箭上的小野豬,則像是盂蘭盆節用來送靈的精靈馬 精靈馬:盂蘭盆節的供物,在黃瓜或茄子下面插上四根短簽,做成馬的形狀。。下面的故事是從我奶奶那兒聽來的。有一次,鄰居家的陷阱捕到了一頭巨大的野豬。豬身上插了三根竹箭,卻仍在狂躁地掙扎。于是,這家人叫來附近的居民一起用石頭砸,終于把野豬砸死了。當時,家家戶戶的房屋近旁都設有陷阱。

掉落陷阱的除了野豬,當然還有其他獸類。從各地流傳的故事可知,狼落網的情況最多。

大概四十五六年前,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狼掉進了鳳來寺山麓的吉田屋某家后面的陷阱里。當時,村里很多人都聚了過去,用藤蔓做成畚箕,下頭包一張長網降入洞底。狼鉆進畚箕后,大家便把網子拉上去放走了它。第二天,這洞里就掉進了一頭大鹿,不必說,這是狼為報恩而引來的。

據說狼掉入陷阱后會拼命吠叫。我家有個親戚是以膽大聞名的獵人,他遇到過一些事,正好能佐證以上傳聞。有一次,他家屋后的陷阱里也掉進一頭狼。遇到這種事,一般人都會放下藤蔓做的畚箕幫它逃出來,但這個親戚一點也不害怕,直接放了架梯子進洞,自己爬了下去。當他單手抱著狼上來,將它放生之際,狼開心地搖著尾巴跑了。在場的村人們都被我這親戚膽大包天的舉動嚇壞了。當時,狼為何沒有抵抗呢,據說是因為親戚剛開始就念了口訣 口訣:原文為ムズ(muzu),僅表音,無實意。。而這口訣究竟是什么,我也并不清楚。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咒語。明治維新前的某個早上,曾有一頭大鹿掉入那個陷阱,這部分發展跟前面的故事一樣,也可視為“狼的報恩譚”的一種。

下面的內容或許有些偏離主題。除了為野豬設立的陷阱,村民們還圍繞田地開鑿了深溝,這也是為了避免野豬入侵。這些溝渠如今或塌或埋,所剩無幾。它們被叫作“堀坊”或其他。溝外筑有高墻,多由石頭壘成,一般被稱為“防豬墻”,也叫“防豬欄”或“圍欄”。

防豬欄

概括說來,這是一種兼具溝渠與墻垣功效的堡壘,類似樹籬和八束 八束:原文為ヤヅカ(yazuka),僅表音。。將其稱為圍欄,實則是誤用。當地居民所說的圍欄,其實是圍在燒荒開辟的耕地外的攔擋物。將木樁兩根一組釘入地里固定,以此為骨架,在其間加上交錯的橫木連綴而成。原本不止燒荒耕地,山中的旱地外也有這種圍欄,但與燒荒地外的圍欄不同,是將堅固的木樁嚴絲合縫地釘在一起,由此筑成半永久的結構,有種柵欄的感覺。材料以栗子樹的方木料為主。若有破損,則在損壞處加入新的木樁,因此,這些圍欄的顏色隨時隨地總在變化。隔著距離遠眺,遠山的斜面上豎立的圍欄經過長年的日曬雨淋,大都褪為白色,圍欄之中,階梯狀的青色麥田延綿不絕,令人心生懷舊之感。如今,站在鳳來寺村分垂一帶的街道上,仍能望見一個名為嶺的部落山地里綿延的柵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达州市| 资阳市| 二手房| 毕节市| 巨野县| 双流县| 株洲市| 本溪| 资溪县| 桂阳县| 昭苏县| 通化市| 汝南县| 和静县| 威宁| 信宜市| 宣恩县| 邵阳县| 大英县| 寿光市| 武陟县| 抚远县| 庆安县| 保亭| 昆山市| 炉霍县| 宝山区| 舞钢市| 崇文区| 平原县| 通州区| 周至县| 嵊泗县| 柏乡县| 潞西市| 广饶县| 读书| 富裕县| 赫章县|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