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一意孤行(一)
- 重振大明之我是崇禎
- 鳳鳴岐山
- 2116字
- 2022-11-27 19:00:00
“呵,那周奎原本不過只是個街頭擺攤的算命先生罷了,家境一貧如洗,可而今呢,你也看到了,家財足有一千二百五十余萬兩之巨,這些錢從哪來的?”
屬實不屬實的,其實沒啥要緊,不過,畢竟是太子在發(fā)問,朱彥新還是耐著性子地解釋了幾句。
“那,母后……”
一聽這話,太子頓時便默然了,許久之后,方才滿臉擔(dān)憂之色地發(fā)問道。
“周奎歸周奎,你母后歸你母后,這是兩碼事,朕這幾日政務(wù)繁忙,暫時脫不開身,烺兒你就多陪陪你母后好了,朕過些時日自會有所主張,去吧。”
朱彥新要的就只是周奎的錢而已,至于周奎本人么,殺不殺都無所謂,先冷處理一下也就是了。
“父皇圣明,兒臣告退。”
這一見朱彥新并無廢后的打算,朱慈烺緊繃著的心弦不由地便是一松,自是不敢再多逗留,急匆匆地便走了人……
崇禎帝生性節(jié)省,身為帝王,午膳居然就只兩菜一湯,一葷一素,外加一碗白米飯,瞧得朱彥新真就一點食欲都沒有。
可也沒轍,原主的簡樸人設(shè)暫時還不能丟。
那就只能無奈地將就了。
結(jié)果,他那一頓簡單到了極致的午飯都還沒扒拉完呢,就見王承恩已是滿臉尷尬之色走了來,后頭還跟著兩名抬著個大籮筐的小宦官。
“怎么回事,嗯?”
在瞄了眼那一大籮筐的奏本之后,又看了看王承恩的臉色,朱彥新的眉頭不自覺地便是微微一皺。
“回陛下的話,這些是內(nèi)閣轉(zhuǎn)過來的奏本,大體上都是勸諫您收回讓勛貴入閣的折子。”
聽得圣上見問,王承恩臉上的擔(dān)憂之色頓時便更濃了幾分,無他,此番群臣們可是來勢洶洶,眾怒難犯啊。
“嘿,一群混賬東西,干實事沒見他們這么積極,爭權(quán)奪利倒是挺來勁的么,去,將杜之秩給朕喚了來。”
這才多久啊,從詔書發(fā)出去到現(xiàn)在,還不到兩個小時好不?
結(jié)果呢,奏本就上了這一大籮筐,真就叫朱彥新很有些個氣不打一處來。
“老奴叩見陛下。”
一名小宦官應(yīng)諾而去后沒多久,就見一名身體已然發(fā)福的中年宦官小跑著便出現(xiàn)在了朱彥新的面前。
此人正是原時空中背叛了原主,開居庸關(guān)放入闖賊的奸佞杜之秩。
“瞧見這一大筐奏本了么,朕令你率三十錦衣衛(wèi),逐本按名找人,每份奏本罰銀五百兩,都聽清了么,嗯?”
杜之秩必須死,這一條,完全沒任何的通融之余地。
不過,不急,就這么殺了他,未免太不解恨了。
“啊……”
一聽是這么個差使,杜之秩登時便傻愣住了。
“朕在詔書里明確宣布過了,不接受任何的進(jìn)諫之本章,但凡有敢就勛貴入閣一事動本者,每一本罰銀五百兩。”
“可結(jié)果呢,居然還有這么多蠢貨要違逆朕,那就休怪朕無情了,你即刻去辦,膽敢不交銀子的,一律下大獄,限時二日,若辦不好,朕砍了你的頭!”
朱彥新壓根兒就沒給杜之秩推辭的機(jī)會,便即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道死命令。
“老奴遵旨。”
天子既是都已把話說到了這么個份上,就算再給杜之秩幾個膽子,他也不敢說出個“不”字來。
“陛下,剛則易折,老奴擔(dān)心……”
見得自家主子如此強(qiáng)硬,王承恩自是不免擔(dān)心會令群臣們沸反盈天將起來。
“不妨事,讓他們鬧,朕倒要看看誰跳得最兇。”
若是時間充裕的話,朱彥新倒是無懼跟群臣們玩玩心眼與手段。
可問題是現(xiàn)在就只剩下五個來月了啊,他又哪有太多的耐心。
那,自然只能是上鐵腕手段了的……
“臣等叩見陛下。”
杜之秩去后沒多久,除了鞏永固之外,其余五名內(nèi)閣宰輔就又一起找上了門來。
“何事,嗯?”
雖說早就猜到了五大宰輔的來意,不過朱彥新卻并不點破,僅僅只是不咸不淡地吭哧了一聲。
“陛下,微臣等此來是有二事不明,實不知陛下為何突然下詔查抄了國丈府?”
這一聽天子語氣如此之不善,眾宰輔們的心頭不由地便都是一抽,一時間還真就沒敢開口。
好一陣的沉默之后,新上任的首輔李邦華不得不無奈地率先挑明了來意。
“呵,朕懶得多費唇舌,卿等自己看好了。”
朱彥新冷冷一笑之余,隨手便將擱在龍案一角的那本折子丟了過去。
“世上竟有如此巨貪,臣等實是驚駭莫名,只是……”
看完了那兩百余宗重罪之后,李邦華實在是不知說啥才好了,但卻又不免擔(dān)心會牽連到皇后,眼中難免便泛起了層濃濃的憂色。
“先前太子也曾來過,朕也已經(jīng)表過態(tài)了,周奎歸周奎,皇后歸皇后,兩碼事,罷了,此事不必再議了,過些天,朕自會有旨意。”
周皇后深得百官之心,輕易不好廢黜,這一點,朱彥新是一早就心中有數(shù)的,所以,他此時也自不吝給群臣們先吃上一顆定心丸。
“陛下圣明,臣等還有一事要奏,唔,百官進(jìn)言乃是本分,罰銀一事未免處置過重。”
“若成慣例,卻恐言路堵塞,于社稷實有大害,故,懇請陛下能收回成命。”
就周奎的所作所為,絕對是死不足惜,只要能確保周皇后與太子不受影響,于李邦華來說,那也就足夠了。
“卿等這是要朕虛心納諫吧?呵呵,朕倒是虛心了十六年了啊,可結(jié)果呢,局勢每況愈下,是朕無能呢,還是朕惰政呢?怕都不是吧?”
“按朕一貫所為,不該是亡國之君罷,可卿等做事拖沓,毫無建樹,簡直就是一群亡國之臣。”
“既然卿等已無力挽狂瀾于既倒,那,朕就自己來好了。”
“此事休要再議,朕不想聽勸,也不打算更易主張,誰敢接著鬧事,那就別怪朕無情了!”
不靠勛貴集團(tuán),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里聚攏起足夠的兵馬,這一點,朱彥新比誰都清楚,所以,他根本沒打算跟文官集團(tuán)玩什么妥協(xié)的把戲。
“臣等懇請陛下三思啊。”
文官集團(tuán)的反撲之所以來得如此之快,自然是幾位宰輔們暗中縱容的結(jié)果,可卻沒想到天子居然根本不為所動,五大宰輔真就不免有些個頭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