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汝可為一代學宗
- 三國:忽悠劉備,建立海洋帝國
- 長河回眸
- 2668字
- 2022-12-04 03:42:02
“天地俱為一理?”劉備低頭沉思,接著又疑惑的看了看鄧艾,發現鄧艾亦是如此,于是轉向秦川道,“如何一理?”
秦川想了想,從地上隨手撿起一塊石頭,笑著道:“主公,這天地至理,無所不在,充盈宇宙,既在天上,亦在地下,也在我等周圍。”
“這……”劉備見到秦川隨手撿起一塊石頭,就要論天地至理,一時間,竟脫口而道,“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接著,劉備驚訝的問道:“海平,這小石塊里竟包含了道意?”
“道意?”秦川稍一思考,便知道這劉備引用的當是道德經里的話,于是篤定道,“不錯,主公請看。”
說著,秦川將拿在手中的石頭一松,只見石頭自然掉落。
“主公、鄧艾,可看出什么沒?”
“……”
劉備和鄧艾大眼瞪小眼,均是一臉懵懂狀。
秦川毫不失望,若真能看出什么來,那這二人里,不就出了個牛頓了?
而牛頓也不能虛空出現,必須要有前人總結才行,沒有前人的肩膀,牛頓也不行。
正當秦川準備下一步時,鄧艾眼前一亮,當即說道:“就下?萬物就下?”
萬物就下?秦川稍一思索,這確實是一個再經驗再簡單不過的觀察,但要據此到真正的理論,還有很長的距離。
劉備卻是眉頭緊皺,搖搖頭道:“海平,不會如此簡單吧?”
秦川點了點頭,這劉備是知道自己來自后世的,有此一說,不足為奇。
接著,秦川將石塊向前方輕輕一扔,又道:“主公,鄧艾,請看,若是我將此石塊扔出,其飛出一段距離,便又落下,但落點,已不在石頭之前落下的位置。”
劉備和鄧艾俱點了點頭。
“主公、鄧艾,若我加大力氣扔出,這石塊落點,將離我更遠。”秦川說完,又看了看二人,見二人認同的樣子,于是繼續道,“若我有無窮偉力,將石塊拋出,試問,這石塊,將落在何處?”
“……”
二人再次沉默下來,而秦川卻是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
劉備看到秦川的樣子,于是笑道:“海平,你不會想說,天上五星皆是如此,才不落于地吧?”
“主公,正是如此。”秦川驚訝的看著劉備,又想到自己曾說過,一千萬年后,人將住在天上,這劉備能想到了這一節,也不足為奇了。
秦川當即又道:“不過這天上五星,非是繞著大地而轉,而是和大地一起圍繞太陽而轉。”
這,顛覆了一直以來,華夏的天文學,從宣夜說,到蓋天說,最后是渾天說。
漢末時,華夏天文學最先進的理論就是張衡地如雞中黃說,地球的地位為天之球心……
而現在,秦川竟說地球運行規律和其余五星,都圍繞太陽而動;而此理,又與地上石塊飛行之理一致……
此說若是成立,則天上之理與地上之理就等同起來了,人不需上天,就能知天上事!
劉備聽到這里,沉默了。
“老……老師。”鄧艾疑惑的看著秦川,接著問道,“若是如此,那七政如何運行?”
七政?秦川一時有些不明白,這七政和他所講的行星理論有何關系,也不以為自己無知,笑問道:“何謂七政?”
鄧艾搖頭晃腦道:“七政者,熒惑星、辰星、歲星、太白星、鎮星,太陽星、太陰星者也,亦可稱為火、水、木、金、土、日、月。”
秦川了然的點了點頭道:“我剛才已經說過,需要補充的是,火、水、木、金、土、地繞日而行,獨月繞地而行。”
“如老師所說,那地與火、水、木、金、土等并無區別?亦與地上之石塊無區別?”鄧艾低頭沉思了一會,接著道,“老師,若是如此,人而法地竟是錯的?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亦有錯處?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方為正解?”
鄧艾這一番話,將秦川說的有點懵,都不知鄧艾如何竟能聯想到這許多。
仔細理了理,秦川才有些明白鄧艾說的是什么。
天垂象,以天象而見天子施政好壞,甚至皇位合法性,是這個時代以至后來兩千年的基礎。
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則是說,天地自有運行法則,無意施加自身好惡于萬物。
秦川點了點頭,雖然與其所說,還有些區別,但是大差不差吧。
“老師,這……是否可證實?”
秦川笑了笑道:“這當然可證,而且我之算法,可預測日月星辰運行位置,何時日食,何時月食,何時熒惑守心,何時星孛入于北斗,只要知道了規律,這,和剛才的石塊落于地一般,并無任何神異之處。”
聽到秦川的話,不僅是鄧艾,就連劉備都瞪大了眼睛,看向秦川的眼神,仿佛看到了一個仙師……
也難怪他們會如此看待秦川,因為自有華夏史以來,日食、月食通常被視為天降災兆,熒惑守心更被視為是皇帝或者首領將要駕崩的征兆,至于孛入北斗更是上天震怒的體現。
如果秦川真能做到這些,那有可能是說,秦川能預測誰當皇帝,何時有天災,皇帝又會何時駕崩。這個可能極小……
也有可能是說日月星辰運行,并沒有上天給皇帝下旨的含義在里面……
這將徹底改變皇帝們看星星施政的歷史。
一時間,三人大眼瞪小眼,竟有點面面相覷。
“哈哈哈!”劉備率先打破了沉默,對鄧艾道:“如此,鄧艾,你還要拜秦軍師為師否?”
“學生以往讀書,亦覺多有牽強附會之處。”鄧艾先是沉默了一會,繼而堅定的看向秦川道:“老師若能證明方才所言,那今、古尚書之經學皆是謬誤,先生未來更將成為一代宗師,能成為老師的學生,將是在下的榮幸!”
鄧艾這番表態,也驚到了秦川,沒想到鄧艾小小年紀,魄力如此之大。
秦川轉念一想,或許這也正常,如果是真的,那他鄧艾就將是宗師弟子,這將是何等榮耀,或許鄧艾有這個愿望,人總是會選擇相信對自己有利的東西。
劉備又等了一會,見鄧艾沒有繼續說話了,這才道:“今天,秦軍師收你為弟子,備為見證,亦深感榮幸,鄧艾,你須好生侍奉你老師……你先下去吧,我有話和你老師說。”
鄧艾朝秦川深鞠一躬,告辭了。
等到只有劉備、秦川二人,場面卻是冷了下來。
好半晌,劉備才淡淡道:“海平,這應該就是后世之學吧,若汝傳此道,當為一代宗師,位不下于孔孟。”
秦川這時才驚覺劉備冷淡的態度,又回想剛才所言,細細一品,才感覺到后怕,畢竟此時還是流行皇權天授。
而秦川的言論卻是將皇權和天授切割開了,此時秦川才想到,這劉備可能已經懷疑自己不利于皇權了。
如果此事不說開,必將成為兩人心結,就算此時不爆發,等到日后劉備當了皇帝,一樣要爆發。
秦川想了想,直接道:“主公,皇權并不一直與天授掛鉤。”
“哦?如何說?”劉備眼前一亮,又看向秦川道,“備本不想與海平你有此對話,既然已挑明,不如說道說道。”
秦川想了想,字斟句酌道:“主公,昔秦始皇登基,以法家為治國之道,并未言明皇權從何而來,只說其一統華夏,功蓋三皇五帝,遂為皇帝;
后我太祖帝登基,自承秦統,又有太史令司馬遷為其修史,正大漢之位,直至武帝時,皇權亦未與天授有關;
董仲舒,首倡天人感應,方有此說。”
“確實如此。”接著,劉備又輕輕搖了搖頭道,“海平,話雖如此,但此說,已深入人心。”
秦川微微一笑道:“主公可知大漢為何到了現在這步田地,大漢此時真正的敵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