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未能滿足的欲求,壓抑著的渴望,不愿承認的另一面......這些被舍棄的碎屑,一點一點的堆積成山,編織成夢。
沒錯,所謂的夢,就是那些被拋棄的事物的掙扎。
但夢終究只是夢,無論如何掙扎,最后還是要醒來。無論是美夢還是噩夢,在成為夢的那一刻,便注定要被明日所燃盡。
黃泉坂無曉在過去從未做過夢。
不僅是因為他很少進行休眠,也同樣因為夢的本質————無曉的心中,是不存在遺憾的。
但是在無曉剛剛沉入死界之中的那一瞬間,他感覺自己似乎做了一場夢。
那個夢并不算長,內容也很簡單。只不過是一群人將某個存在的碎片,丟進了某個地方的場景。僅此而已。
但無曉知道,那就是自己的起源————那個地方,名為地獄。
隨著那場夢一同浮現在他心中的,便是這個名字。以及,那個世界的諸多信息。
無曉曾在過去接收過幾份尸魂界的死,從中得知了‘魂葬儀式’與‘靈威’的概念。
所謂靈威,是尸魂界貴族之間使用的,用于衡量依附于靈子的靈壓濃度的標準。
通常情況下,一般的游魂與稱不上太強的死神在死后,靈子會回歸尸魂界的循環。但過于強大的死神或持有這樣程度靈威的魂魄,他們的靈壓會化為堅固的牢籠,即便是死后也會拘束著靈子,使其無法進入循環。
而魂葬儀式,便是將這樣的存在送入地獄的儀式。
而若要說那地獄究竟是怎樣的世界......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三界誕生之前的原初世界的模樣。
最初的世界,是無生亦無死,器子與靈子混合在一起,僅僅只是花費萬億年等待冷卻的世界。如果把整個原初世界比作一個魂魄,那么就像人類有連接肉體和靈魂的鎖鏈那樣,世界也有連接物質和靈性的鎖鏈。而大地本身就有靈性,生于其上的生命都和大地的靈脈融合連接在一起,于是就無生無死原地復活。
而原初世界,則可以分成‘表’與‘坑’兩個部分。但實際上,這兩個的運行法則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呈現方式有所不同。表是居民與靈脈融合,坑是住民被束縛于黑暗之中。
直到某一日,對于那樣的世界有著不滿或者其他想法的人們認為‘坑’的存在是隱患。于是,便想要創造出‘蓋之世界’,徹底的將‘坑’封死。那個蓋之世界,就是如今的三界。而被封印的坑,自然也就是如今的地獄。
可以說包括虛圈在內的三界,最初都是由現為地獄的‘空洞’中打撈出來的。如果說三界是蓋在地獄這個大鍋上面的‘蓋子’的話,那靈威過高的存在就像是壓住這個蓋子的重物。
那些弱小的存在,就如同積累到極限,順著蓋子滑落的水滴。無論積累了多少,終究還是會滴落進那個大鍋之中。而那些沉重且凝實的存在則不同,他們并不會流淌,而是不斷增添著重量,而后與作為蓋子的世界一同墜入地獄之中。
那些人并不具有改變坑的規則的能力。讓表之世界脫離這個循環也就是他們的極限了,無論是哪邊的靈子過多,都會讓地獄的門重新打開。所以為了平衡蓋之世界內外的靈子量,他們選擇不斷與虛戰斗。
而構成了無曉的那塊碎片,也是基于這樣的理由被投入到地獄之中的。
而后,地獄又逐漸演變成了垃圾場一樣的地方。在器子的世界中犯下了無可饒恕的大罪的靈魂,也會被投入到地獄之中化為咎人,在生與死的螺旋里永久的迷失。
跌入地獄的碎片所蘊含的力量,與地獄的瘴氣混合,融為一體。而后,在無盡的歲月中記錄著地獄中所有咎人的死與生。
在那之后,某一次地獄的大門露出了些許縫隙之時,這塊碎片又流入了虛圈之中。以在虛圈里積累的死作為框架,以在地獄之中記錄的生為模板,名為黃泉坂無曉的個體就此誕生。
這并非是無曉想起了過去遺忘的記憶,畢竟在那時他只是單純的概念,既沒有對外界的認知,也沒有確切的形態。那種情況下,根本談不上什么記憶。
那只是殘留在他體內的那塊碎片最后的余韻罷了。
這場屬于那碎片的夢,似乎就是為了解明無曉的諸多疑惑而產生的。在這之后,無曉便清晰的感受到,那碎片已經徹底與他融合了。
積累在尸魂界的眾多之‘死’、屬于死神的那一份‘力’、現世的人類所持有的‘力’、以及與虛圈尸魂界皆不同的現世的‘器子’、地獄的瘴氣、然后最重要的,那個存在的其余碎片。
所要取得的事物,還有這些。而后,無曉需要回到他真正的起點————那無生無死的原初世界之中將這一切徹底的結合。
這就是黃泉坂無曉繼續成長,取得力量的道路。
無曉清楚,這碎片的夢中有著諸多被隱匿了的內容。例如那個偉大的存在為何會被切成碎塊,表側的人又是從何處取得的確立三界的力量......雖然他已然有所猜測,但既然那個存在主動遮掩住了這些內容,那就說明他并不想讓無曉現在為這些事情所擾。
既然如此,那就到尸魂界之后再確認也好。
“不過......就讓我先補上在虛圈所缺少的最后一塊拼圖吧......”
如此呢喃著,無曉在短暫的夢中閉上了雙眼。
意識,上浮。
“......久等了,拜勒崗·魯伊森邦。”
陰影滲入空曠的大殿之中,如同沸水一般翻騰了起來。隨后,無曉的身影在其中顯現。
“我,來取你性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