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到處漏水的大明
- 正德盛世從豹房開始
- 漠中野
- 2188字
- 2023-04-07 21:09:27
沿著鐵軌往前走,來到高爐下面,看著旁邊臺子上幾個交錯的輪子,朱厚照深深嘆了一口氣。
雖然不懂得原理,他身為在后世信息大爆炸下,時時刻刻被信息碎片擊中的人,這點眼力勁還是有。
這個是用水車為動力的系統(tǒng),怪不得要建在河邊上,設(shè)計精妙之處,水力錘根本沒辦法比。
“你看地下!”夏抒提醒朱厚照,又指了指那石頭砌成的臺子的縫隙。
朱厚照用腳在地面蹭了蹭,掃開上面的沙土,露出滿是裂痕的淡灰色地面。
蹲下來,他用手摸了摸,又撿起一塊碎屑,捏了一下。
“是水泥,沒錯。”朱厚照點了點頭。
“高爐礦渣水泥!”夏抒補充一句。
朱厚照一臉問號,水泥還分這么多種么?
“哼,這你就不懂吧!”夏抒揚起頭,“這種水泥是冶煉廢料按比例做成的。”
“喔!”朱厚照臉一笑,問道,“比例是多少的?用什么材料?”
“這,這.....”夏抒也是回答不出來,她也只是以前看過一個視頻,有介紹這個東西,至于怎么做,還真是啥都不懂。
兩個人相對一眼,感覺他們在后世自以為的見識,好像只留下一個知道,只會嘴上功夫,實際操作能力卻一點都沒有。
看著夏抒囧的樣子,朱厚照站了起來,苦笑一聲,“至少我們知道是什么東西,不會被人騙。”
“那也是自我安慰吧,懂這么多有什么用,都是知道個皮毛,還不如精一行。”夏抒被這么一問,有點喪氣。
被這么一打岔,朱厚照心情反而沒有那么糟糕,東西在這里,找些工匠再研究一下,費點時間財力就行,相信大明人的聰明智慧。
走到高爐的另一邊,這里是出鐵口,鐵水從這里出來,順著山坡往下走,流水線直接來到下面的鍛造工廠。
一進大門,朱厚照就感覺到了后世工廠的氣息,地面很干凈,屋子里各類工具很多,但都擺得整整齊齊,不少都是后世能見到的五金工具。
朱厚照走到一個架子前面,看著一個盒子里面放著大小不一的釘子,捏起一顆,指尖傳來了冷冷的金屬觸感,不由心有感觸。
記得后世的大明被諷刺連鐵釘都要進口,當然不是那種手工打造的鐵釘,那種春秋時候就有了,但手上這種標準釘子,工業(yè)化的產(chǎn)品,也是到了后來生產(chǎn)力上去才解決。
把釘子扔回盒子里去,朱厚照走進了廠房,問身邊的馬永,“你認識這個主事的人么?”
“屬下也只是見過一面,并沒有多大印象,只記得比較高大。”馬永回答道。
“哦。”朱厚照想了想,“全國通緝,生要見人,死要見尸!”
旁邊跟著的錦衣衛(wèi)上前接令。
朱厚照又補充了一句,“最好是活的。”
離開遵化,朱厚照一行人往薊州鎮(zhèn)出發(fā),王守仁看到皇帝情緒不高,也不大敢湊上前送人頭。
一到薊州鎮(zhèn),王守仁剛離開皇帝身邊,還沒走出軍營大門,就見到一群鴿子從頭上飛過,在紅色的夕陽照耀下,都披上一層血衣。
他心里大駭,想調(diào)轉(zhuǎn)馬頭,但手上的韁繩卻提不起來,瞇著眼睛看著鴿群消失在空中。
隨之太陽也沉入地平線,周邊漆黑一片,王守仁感覺背上火辣辣,是被后面遠處軍營接連亮起的火光,烤的。
第二天起來,朱厚照精神氣爽,果然噪音是很影響人的心情,少了王大人的嘮叨,睡得挺好。
“失林孛羅幾時到喜峰口?”朱厚照到校場第一句話就問馬永。
“回皇上,兩天后到!”馬永昨晚忙得一塌糊涂,覺都沒睡。
這些天一直在九龍山扎野營,根本就沒管薊州鎮(zhèn)這邊,有幾個趁這段時間冒頭的人,都被他借著皇帝到來給處理了。
另外還得安排早練,不然在皇帝面前不好交代,這次可不能像上次在薊鎮(zhèn)一樣,挑出上百人,能糊弄過去。
“練得還不錯!今天加菜。”朱厚照無視王守仁緊皺的眉頭,適當表揚一下。
這些天大家神經(jīng)都崩得有點緊,得松弛一下。
話一出口,馬永明顯松了一口氣,高聲傳令,整個校場上歡聲雷動。
出了校場,回鎮(zhèn)上路上,朱厚照望著兩邊的田地,不由皺起眉頭。
此時正值五月,到處一片花紅草綠,兩邊的田地里長滿不少野花。
“這是怎么回事!”朱厚照駐馬問道。
馬永手摸著頭,不知道皇帝問的是什么。
旁邊王守仁看到田里,就明白皇帝心中所想,“馬總兵,現(xiàn)在正值春耕時分,田里卻不見人影?”
“回皇上,這,這……”馬永一下子回答不上來。
軍屯這事跟他這個總兵脫不了關(guān)系,許多所的屯田官軍因受不了將領(lǐng)的剝削而逃亡,造成了現(xiàn)在的田地荒廢。
朱厚照冷冷看著馬永,手里的馬鞭都舉起來,一眼看到馬永黑眼圈,抬頭望到后面跟著軍中將領(lǐng),鞭子落在馬身上。
“回去說!”
馬永拍馬跟上,心中忐忑不安,邊鎮(zhèn)軍屯廢弛從他前前任開始,皇上現(xiàn)在看的只是表面,實際上眼前的這些地,已經(jīng)不少變成私人屯的了。
“天天跟朕要糧食,卻放任田地長草,馬總兵,軍隊練得咋樣朕可以不說,但這個,你總歸得給朕一個交代吧。”
朱厚照心里堵著一口氣,年年鬧饑荒的大明,居然有田地在拋荒。
馬永跪在地上,滿臉是愧色,卻說不出話來,幾次想開口,都不知從何說起。
王守仁看著馬永向他投來求救的眼神,想了想,開口道,“皇上,實際這事也非馬總兵之過。”
“太祖邊軍屯田,先以軍役為主,起初幾十年倒取得不錯成績,但后續(xù)管理松弛,歷經(jīng)上百年,非馬總兵一力能改之。”
“意思就是天下都這樣子,就任憑這么爛下去!”朱厚照并不接受這個解釋。
“先帝時,由于鹽商納銀換引,由太倉供給邊境用糧,這對邊境屯地也造成極大的沖擊。”
原來朱元璋時代,邊軍屯田不能做到糧食自給,便下令鹽商只能拿邊境的糧食來換鹽引。
富商大賈出錢召募農(nóng)民到邊境開荒墾田,但后面納銀換引,自然就沒有人會去邊境開荒,實際上現(xiàn)在九邊的軍屯十有八荒。
聽完了王守仁的解釋,朱厚照久久沒有說話,揮手屏退他們,坐到椅子上。
大明這艘船,已經(jīng)是渾身是孔,水漏到滿船都是,堵住這個,另外一個又冒出來,這么下去,何時是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