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飛行,孤竹二祖終于來到了陶地。西子河緩緩的流著,倒映著岸上的雜草野花和過往的人們。眼前清澈的碧湖中間的土丘上陸陸續續有人在此跪拜祭祀,這就是陶朱公范蠡的墓葬,和以往不同的是,湖中央架起了一座連接岸邊的浮橋。
孤竹二祖馬不停蹄的一邊打聽著來到此地,看著祭拜的人們,二人怎么也想不出陶朱公到底是何許人,也不知道范蠡讓來此地的目的。只是看到這里緊依大山,四面環水,正好符合當時的四獸風水格局,彰顯了主人的富貴。可見主人陶朱公一定是一個不凡的人。
二人走過浮橋,來到土丘之上,正好看見一個年輕人披麻銜草的坐在湖邊上默默的發呆,臉上淚痕斑斑。
這人看來一定是陶朱公的什么人了,二人想著走到年輕人面前,孤祖問道:“小兄弟,不知與這陶朱公有何干系?”
年輕人慢慢地抬起頭,滿臉悲戚的看向來人。子賢看到問話的是一名慈顏的老者,便急忙起身行禮道:“陶朱公范蠡正是家師。兩個月前在太湖和師傅分別后,回到故里潛心研究師傅留下的《計然》《商經》,不料未幾日便聽齊地商人言傳師傅死于地震。弟子悲痛萬分,即刻啟程來到陶地為師傅守孝。”
孤祖聽到暗暗吃驚,原來陶朱公竟然是范蠡,范蠡讓自己來他的墳墓處干什么?于是對子賢笑著說道:“原來是范將軍之徒,不過你也不必要如此傷心,范將軍現在正過著神仙日子矣!”
子賢聽了,眼睛睜得大大的,不懂孤祖所云。孤祖見狀感到自己說話有些唐突,子賢一個凡人又怎會明了呢?
想罷,轉換話題說道:“范蠡經緯之才,小兄弟必然才情卓絕吧?”
子賢道:“晚輩不才,師傅留著《計然》僅悟得八成,另兩成還沒有來得及參透,真是有愧師傅在天之靈。”說著神態沮喪起來。
孤祖看了看身邊的竹祖,想道:范蠡千古奇才,如今又登臨神位,想必一定留有什么高絕的法訣。
想完,孤祖行禮謙問道:“不知小兄弟,范蠡留著是否可容老夫觀之?”
猶豫了一下,子賢又見兩人不象是壞人,便從地下的包裹中取出卷軸遞給孤祖。
孤祖接了過來,慢慢展開與竹祖一同觀之。
“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越王曰:請問其要!計倪對曰:太陰,三歲處金則穰,三歲處水則毀,三歲處
木則康,三歲處火則旱。故散有時積,糴有時領。則決萬物,不過三歲而發矣。以智論之……”
孤祖看著心想,沒想到范蠡竟然能夠通透為王、為相、為將之道,實為奇杰。
看完正要遞給子賢,竹祖卻一把抓住道:“孤兄且慢,我看這經卷頗為蹊蹺。兄弟心中總有一種熟悉之感。”
孤祖迷惑地看著經卷,左看右看也瞧不去門道。只好運起天目神功朝經卷上看去。不料經卷卻泛出金光,一行行金色字體逐漸顯現,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章二,天道密宗心法,天地之氣筑基之本,萬物精華養氣之道,水龍膠合……
孤竹二祖越看越吃驚,子賢見經卷在二人手中竟出現金光,不由得愣住了。
突然孤祖合住了經卷,看著孤祖說道:“范蠡所留經卷竟然出現《天道密宗》心法,不知是否也是伏羲留下的其他功法?”
竹祖聽了,也不知說什么。
二人同時看向發呆的子賢道:“小兄弟,不知尊師還有什么別的交代?”
被人一問,子賢才醒來,迷惑的眨了眨眼睛,又好像想起什么似的,急忙從懷中取出一個錦囊,遞給孤祖。
孤祖趕緊接過錦囊,看了看子賢,見子賢點了點頭,才打開錦囊。
錦囊中有一小的卷軸,孤祖小心翼翼地打開卷軸,沒想到卷軸上赫然寫著:天道兵部,贈予有緣;天下劫起,納徒相傳。
二人不由得欣喜,天下降魔又有了新生力量。兩人一齊看向子賢,這才發現眼前這個年輕人根骨絕佳,福澤深厚,連連點頭不已。
子賢看見二老奇怪的行為,心里一陣驚慌,不知所措。
隨即孤祖將大劫將起以及范蠡留書的原由一一講了出來。子賢好像聽天書一樣,難以相信孤祖所說,但剛才所見經卷異像,也不容自己否認,想想師傅臨走說過:日后逢天下巨變時,可打開視之,定順應天命行事,想著“撲通”跪了下去,沖二人道:“子賢見過兩位師傅,愿盡全力度劫人間。”
二人微笑著連連點頭。
朝陽初升,為周圍的一切鍍上了金色。孤祖看看四周,又看看竹祖、子賢兩人,三人對視一笑。在孤祖心里,終于了卻了范蠡的一樁心愿,可是天疼又在哪兒呢?
圍著墳冢轉了好幾圈,孤祖三人看沒有什么情況,正欲轉身要走,突然耳邊傳來微微的劍鳴的聲音。三人連忙停住腳步,仔細尋找聲音的來源,可是周圍雜草一片,一時竟找不到。
忽然感覺到哪里隱隱出現道道亮光,三人一同看向光源之處,竟然是孤祖的右手。孤祖抬起右手,發現不知何時手掌中心出現了一道金色光圈,時明時暗,閃爍不定。竹祖二人也是奇奇怪怪的看著光圈。
光圈一閃一閃,聲音一高一低。孤祖好像明白了什么,將右手高高舉起,讓金光四處飛射。
突然,劍鳴大作,一道青色流光飛馳而來。定睛看去,原來是一把青銅劍。子賢大叫:“是師傅的劍!”
劍帶著吟鳴飛至孤祖右手,在接觸光圈的一瞬間,金光大盛,映得四周絢麗一片,讓周圍祭拜的人驚奇不已。
孤祖只覺著身上一股不知名的靈息自丹田游走經穴傳至右手虎口穴發了出去。
卻聽見青銅劍通身金光頓時收斂,劍身吐露出白色光華,光華漸漸閃動,看情形好像想逃出去。
三人怔怔的看著青銅劍的變化,大氣不敢出一口。孤祖手持寶劍想撒又不敢撒。
“啾”一聲響亮的長鳴傳至天空,一縷白色光華從青銅劍上奪空而去,不見蹤影。
劍,失去了光澤,周身的銹跡也顯露了出來。三人看著如此變故,不知是好是壞。孤祖看著手中的劍,輕輕的揮了揮,道:“這劍只是一把很普通的青銅劍,剛才的景象倒是奇怪的很。”說完看了看竹祖二人。
子賢接口道:“這把劍跟隨師傅多年,但從沒有見過師傅使用。”
竹祖只是看著青銅劍,沒有說什么。
孤祖又想了想須彌幻境的情景,輕笑一聲道:“福禍自有天定,休管它了,走吧!”子賢對著師傅的墳冢鄭重的跪了三拜。
到處都是人,孤祖他們不方便施展馭劍術,只好慢慢地走著。剛過浮橋,突然看見一群小孩子嘻嘻哈哈的跑了過來,嘴里還念叨著:“陶地空,藏龍珠。斬妖魔,救世主。”孤祖聽這兒歌大有文章,便拉住一個小女孩兒問道:“小女娃仔,你剛才所念的兒歌是誰教你的?”小女孩兒看著眼前這個外鄉人,眼睛里露出很是害怕的神情,身子也急忙向后躲去。孤祖正要追問,突然走來一個虬髯大漢將小女孩兒抱起來,對竹祖說道:“客人有所不知,這是早些年一個瘸腿老人說的,瘋瘋癲癲的,從來沒有人當一回事兒。因為順口,所以就當哄小孩兒的小曲兒了。誰知道前些天,這里發生了百年難遇的大地震。你看連這陶朱公也不幸遇難。”說著指著范蠡的墳冢接著道:“這里以前是陶朱公的住地,卻成了這個樣子。又因為陶朱公在世時有不少功德,人們就將這里看作他的墳墓禮拜祭奠。”
“這龍珠是什么意思?”孤祖緊問道。
“聽有人說地震當天夜里見到一個光球從這里騰空而起,留心的人就想起來這個小曲兒,于是孩子們又開始傳唱了。這事連皇宮也知道了,聽說過幾天齊國公還要來這里祭天祈福呢!”
孤祖看著大漢的背影,心中暗忖道:看來天山湖中的光球來自于此,幻境中范蠡又托自己帶出他的兒子天疼入世求得精血實體,還有剛才那莫名其妙逃逸而去的白光。想著嘴里輕輕喃喃道:“陶地空,藏龍珠。斬妖魔,救世主。難道……”孤祖不由得看了看身邊正直直看著自己的竹祖和子賢一眼。
“趕快趕回天山!”孤祖急聲說道。說完快步向前走去。竹祖和子賢驚疑了一下,快步趕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