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朱高煦他們疑惑的時候,城門突然從里面被推開。
一個黑旋風一般的大漢,奔到了朱高煦身前。
“稟告高陽郡王殿下!”
“末將幸不辱命,已經斬殺城門內負隅頑抗之敵!”
從城門出來的人,朱高煦并不認識。
不過看到他手臂上纏的白布條,朱高煦知道這是參與燕王府起兵的人。
“免禮!”
在確認過是友非敵后,朱高煦對著來人拱手相讓。
要不是擔心現在兵荒馬亂的,朱高煦都忍不住想上去扶起那個魁梧大漢。
“這靖難第一功,我替父王給你記下了!”
“回頭受了封賞,可要記得請我喝酒!”
對于投誠之人,朱高煦十分看重。
而一句玩笑話,更是快速拉近兩人的距離。
“只要郡王殿下有空,末將一定陪你痛飲三百碗!”
聽了朱高煦的話,來將知道自己這是要發達了。
“好好干,我們燕王府從來不會虧待自己人!”
朱高煦再一次說著勉勵的話,同時心里也對朱棣有了更深的了解。
看來自己家的老頭子,在北平安插了不少親信啊!
兵不血刃就奪取一座城門后,朱高煦不由得對朱棣佩服起來。
“張輔,你留在這里!”
朱高煦開始并沒有想起張輔是誰,直到后來他才知道了。
這個張輔就是統帥歷史上明軍奪取安南,讓那塊自從漢唐之后就脫離中原王朝的故土,再一次插上華夏的旗幟。
張輔也這份因為戰功,后來被封為英國公。
后來,在瓦剌留學生、叫門天子、明堡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的時候,張輔以老邁之軀隨行從軍。
再后來,因為朱祁鎮的胡亂指揮,又加上瓦剌人的前后夾擊,張輔戰死在了土木堡。
朱高煦對于這個張輔,是敬佩的,同時也是不放心的。
原本歷史上的朱高煦發動叛亂,他有事先寫信拉攏張輔。
只不過張輔沒有同意,并且還想著提兵攻打朱高煦。
對于這樣一個歷史上不是自己派系的張輔,朱高煦沒有打算借著這次北平起兵殺了他,但是也不打算讓張輔嶄露頭角。
至少,在朱高煦沒有收服張輔之后,或者說在朱高煦君臨天下之后,他是不打算讓張輔過快的建功立業。
當然,要是朱高煦得以問鼎天下,或者張輔能夠加入到朱高煦奪嫡陣營,那么朱高煦也一定會讓張輔發揮他的才能。
征討安南,張輔可是不二人選。
“三弟,我們走!”
安排好剛奪下這座城門的防務過后,朱高煦又叫上老三朱高燧一起,帶人沖向下一座城門。
……
“怎么樣了?”
這一次攻打城門的是丘福,不過朱高煦在看到地上燕王府衛士的尸體后,他知道情況不太樂觀。
“城門里面是張昺和謝貴帶來的南軍,對于我們的勸降,他們無動于衷。”
丘福,是一個典型的武夫。
有勇無謀,說的就是丘福這種人。
歷史上的丘福,是朱高煦的鐵桿盟友。
在張玉戰死后,丘福成了靖難功臣第一。
當朱棣在面對由誰來當太子的時候,丘福是上書支持朱高煦的。
朱棣后來派丘福統兵北伐,因為丘福的貪攻冒進,導致一千多明軍被蒙古人圍合斬殺。
更氣人的是,丘福死了也就算了,他還連累軍中五個封侯將領一起陣亡。
鑒于軍中無大將后,朱棣才不得不親自帶兵北伐。
丘福的死,讓朱高煦在靖難功臣中支持者損失慘重,逼得朱棣親自出馬。
而且這也削弱了朱高煦的支持者,這也促成朱棣立了胖胖的老大朱高熾當太子,而不是能征善戰的二子朱高煦。
“硬攻不成,可用計謀。”
正是憑借這種對于歷史大勢的熟悉,朱高煦怎么都要幫丘福一把。
而且朱高煦還想著,后面北伐的時候,自己爭取統兵大權。
丘福不能死,他死了朱高煦就只能望著皇位空流淚。
“來人,把他們抬上來!”
也不管丘福一臉懵逼,朱高煦就對著身后衛士揮了揮手。
兩具無頭尸體,就這樣被衛士們扔到了城門之前。
“張昺、謝貴,已然身死。”
“燕王殿下有好生之德,不愿多造殺戮。”
“爾等,還不速速歸降!”
在朱高煦的指揮下,一眾燕王府衛士對著城樓就是齊聲大喊。
古代讀書明理的人不多,大多數一輩子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
這個時候民智未來,國家大義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過遙遠。
而且因為明朝的軍戶制度,導致軍人整體社會地位不高。
當兵的不成為將領的奴隸,已經是很不錯了。
能夠吃的飽飯,能夠拿到足額的軍餉,那就是這些當兵的最大愿望。
為誰而戰?
以何為戰?
這是大多數當兵的,都不知道的存在。
所以當朱高煦把讓人把張昺和謝貴尸體扔到城門下面后,原本還在抵抗的南軍士兵,瞬間就被瓦解了戰意。
“燕王殿下有令,凡是此刻投誠的,一律賞賜兩個月糧餉!”
朱高煦見到南軍士氣低落,他知道勸降大有可為。
“我給你們一刻鐘的時間出來。”
“過了這一刻鐘,不但糧餉沒有,還要人頭落地!”
朱高煦這是赤裸裸的威逼利誘。
“高陽郡王,我等降了!”
經過一段短暫的商議過后,城門上的士兵選擇保住吃飯的腦袋,選擇多拿糧餉。
“很好!”
“識時務者為俊杰!”
“速速打開城門,隨我去領賞!”
朱高煦對于南軍的投誠,他感到十分的滿意。
兵不血刃又下一城,這不但減少了燕王府將士的損失,在南軍投誠后燕王府更是擴大了實力。
最主要,朱高煦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會增加他在靖難之中的威望和功勞!
南軍打開了城門,人數有一兩百人。
對于這些人,朱高煦只是讓他們解除武裝后,就讓人領到城門旁的營房中看押起來。
對于投誠士兵,朱高煦讓人給他們送去了酒肉。
“殿下仁義!”
“我等愿追隨殿下!”
面對熱氣騰騰的酒菜,南軍士兵們個個都對朱高煦感恩戴德。
有酒有肉,對于平日只能吃糠喝稀的士兵來說,不亞于過年。
“二哥,牛!”
“不過只是一頓酒菜,你就幫著我們燕王府拿下一城,多了幾百軍士!”
朱高煦的恩威并施,讓老三朱高燧心服口服。
跟著二哥有肉吃,這也是老三朱高燧的內心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