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推動叢書·綜合系列:四維旅行
- (英)R.L.普瓦德萬
- 2675字
- 2022-11-23 14:06:29
作為變化的時間
奧登(W.H.Auden)在一首悼念朋友(是真的?還是假想的?)的詩中寫道:“讓所有時鐘都停下。”悲傷能讓時間凝固。更恰當地說,伴隨悲痛的是一種愿望,想停住把我們所愛的人帶得越來越遠的時間。此外,有一種不同的悲痛,讓人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比如,狄更斯的小說《遠大前程》中老處女郝薇香小姐所遭受的痛苦。在她就要舉行婚禮的那天,郝薇香小姐被新郎拋棄了。她時常穿著婚紗坐在一間黑暗的房間里,拖著奇怪的身影。房間里的時鐘永遠停在9點差20分。到她家玩的匹普一開始感到的只有恐怖,后來他才注意到周圍有點奇怪的地方:
就像這種褪色表明的那樣,讓時間停住的企圖是徒勞的,因為我們不能停止變化。但是假如所有的變化真的停止了呢?時間也就終止了嗎?
這個問題出現在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的《物理學》中。那是試圖給予時間一個哲學解釋的最早和最全的書之一。亞里士多德是歷史上哲學和自然科學領域難以逾越的人物。他的著作覆蓋了廣泛的內容,從生物學到悲劇的本質,無所不包。但我們不要被書的名字誤導了,以為他從事的研究可以被認作是現代意義的物理學研究。比如,他不關心建立支配物理現象的定律。相反,他的興趣在于把物體名稱、屬性和現象歸屬起來的那些最一般的范疇,例如變化、正在變化的物體、空間、時間和各種數量,他試圖解釋這些范疇和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于是,我們在《物理學》中看到的那類問題,都是非常抽象的,但亞里士多德認為在更具體地研究任何物理現象之前必須給予特別的研究。
亞里士多德對時間的討論從幾條悖論開始。從這些悖論好像可以得出,在現實世界中沒有時間那種東西。令人吃驚的是,很多亞里士多德的后繼者都信奉這個不尋常的結論。但是亞里士多德自己不愿否定時間的真實性,希望以后能解決這些悖論(我們在書的后面會遇到其中的一些)。在警告我們正在涉足的領域里的危險后,他提出前人的主要觀點:時間和變化是同一種東西。這種觀點最出名的代表,就是他從前的老師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9—前347)在《蒂邁歐篇》里(采用蘇格拉底和三個朋友對話的形式)告訴我們的“時間誕生”的解釋,時間是天體的第一運動。但是亞里士多德發現時間和變化一體的觀點中有許多謬誤,他指出時間不會是和變化一樣的東西。首先是因為變化有快有慢,而時間沒有;其次,變化局限于空間的某一部分而時間是普遍的。
我們用什么來回答這些反對的意見呢?時間確實是快慢不一的,至少看起來是這樣。戀愛中的人相聚的幾個小時肯定過得很快,而在乏味的勞動中感覺時間走得非常緩慢。這種現象不能簡單說成是錯覺。既然我們會對空間的東西產生錯覺,比如一個物體的形狀、大小,或者它離我們的距離,那么為什么時間就不會呢?為了明白假設時間本身以不同的速率經過的意義,想想我們是如何測量其他種類變化的速率的,比如一輛正在駛過的公共汽車的速度,我們測量它在一定時間里駛過的距離。或者考慮爐子上的水壺。它加熱的速率是通過測量一定時間內升高的溫度而得到的。所以,變化率是某個空間量在多個時間單位里的變化值。那么我們如何測量時間流逝的速率呢?哎呀,推測起來也應該是和時間相除。但是,這就得到時間的速率永遠不會改變的結論。因為如果5分鐘不是5分鐘的話,那么5分鐘又是多長呢?但是,亞里士多德的反駁也許忽略了這一點。的確,時間不可能等同于某些特定的變化,比如沙堆的城堡慢慢地崩塌。時間等同于變化當然指的是時間等同于一般的變化。但是,我們根本不清楚能否觀察到一般的變化(即宇宙所有變化的總和)正以變動的速率運動。假設世界上所有變化的速率都提高一倍,這種想法有意義嗎?亞里士多德不會這樣想。首先我們不可能觀察到這樣的速率上的變動,因為我們只是在把某個變化和其他變化比較時才能注意到這個變化的速率上的變動。比如,我們通過規則的時鐘或我們自己的生物鐘測量日出和日落之間的時間,才觀察到冬天開始的時候白晝會變短。
時間不等同于某些特定的變化而是變化的總和。這似乎可以避免亞里士多德的第二個反對意見:變化局限于空間的某些部分,而時間是普遍的。只有單個的變化才在空間上是有限的,而變化的總和占據了整個空間。
這也許消除了變化概念的一個模糊之處,但還有另外一點。我們認定時間是哪種變化呢?我們是認為時間等同于人們能夠直接感知的所有日常變化之和,如一片葉子顏色的變化呢?還是等同于那些無法直接感知,但是隱藏在可感知的變化下面的變化之和,如分子的運動?或者還是應該思考時間自身的流逝,即事物無情地從現在運動到遙不可及的過去呢?當然,一位說時間可以定義為時間的流逝的哲學家不會得到什么更多的結果,因為這是用時間本身來定義時間。最自然的是把時間表述(雖然一些哲學家會反對這種表述的方式)為事件的變化,即事件慢慢從將來成為現在,然后越來越遠地變為過去。
捕捉上述差別的一種方法是用一級變化和二級變化。一級變化指世界上事物的屬性的變化。這里的事物指那些持續存在于時間里的東西,比如樹、原子和人,因而一級變化就是通常所謂的事件。事件本身能變化嗎?二級變化是或者應該是事件從將來到現在然后滑入越來越遠的過去時所經歷的變化(因為它是一級變化的變化,所以稱之為“二級變化”)。那么二級變化也就是時間的流逝。那么當我們說時間在變化時,指的是第一級還是第二級變化呢?或者兩者都是呢?時間至少部分是由二級變化構成的,這肯定沒錯,因為如果時間沒有流逝那它又怎么能存在呢?時間的流逝確實是它最顯著的特性。不過,在后面的章節里,我們將考慮某些理由來支持一種奇怪的假說:盡管時間是真實的,然而它并不流逝,而是仿佛處于一種“凝固”狀態。
但是,在這章的其余部分我們關注時間是一級變化的觀點。現在,我們似乎可以想象宇宙的每個過程都達到一個終點——也許就在所謂的宇宙熱寂之后,這時所有的能量都平均分散在宇宙——但時間還在繼續流逝。無盡的永世的時間也許流逝在完全死寂的、靜止的宇宙里,所以,即使沒有一級變化,時間也可能存在。但真有這種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