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帝國空前絕后四百年3:“世界征服者”的悲歌
- 孫鑰洋
- 1153字
- 2022-11-16 10:50:25
日本演義
征服者的血管里永遠流淌著食肉動物的血液,只有弱者的鮮血才能令他們興奮。即使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們也會竭盡渾身的最后一絲力量,兇殘地撲向獵物,沒有一絲憐憫,沒有一絲遲疑。
忽必烈留給世界諸國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由他來征服,另一條是主動向他臣服。中國的歷代王朝,都視周邊其他政權為蠻夷,將之稱為四夷,認為中原王朝是天朝,占據著世界的中心,而這些小政權則是附屬國,圍繞在中原王朝的周邊。事實上這些小國也認同附屬國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是這些蠻夷之邦來主動尋求保護。作為剛剛入主中原的大元天子,忽必烈當然希望四夷主動臣服于他,這種心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無可厚非,畢竟當時中國是四夷向往的世界中心。但是傳統的中原王朝都是用偉大的文明使四夷折服,而很少使用兵征,或者說是不屑于占領那些蠻荒之地,無暇統治那些蠻荒之國。
但元朝發給諸國的與其說是外交牒文,還不如說是一紙號令。縱觀有元一代,一直都奉行這種強勢外交。到了十三世紀中葉,歐、亞兩大洲的很多國家與元朝建立了臣屬關系,大部分是元朝的附屬國。但其中卻有個例外,那就是日本。
日本是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東鄰,它三面環海,西隔高麗與中國相望,其國土由四個比較大的海島和一些小島組成。由于當時日本政治紛亂和信息不暢等諸多原因,一直沒有主動向元朝臣服,恢復隋唐時期的朝貢。
這讓忽必烈感到詫異。忽必烈經過詢問得知,相傳倭國日本是徐福東渡所創,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而已。到了漢朝,日本國王被漢光武帝敕封為“漢倭奴國王”,日本正式成為依附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此后近千年,日本對于我中原大國都崇拜至極,為了學習中國文化,曾多次派“遣隋使”和“遣唐使”來中國學習。
到了宋代,還有人漂洋過海來中原“借種”。宋代學者周煇在《清波雜志》中記載:“倭國(日本)一舟飄泛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婦女悉被發,遇中州(中國)人至,擇端麗者以薦寢,名‘度種’?!贝笠馐钦f,日本婦女一批三二十人,經海路來到中原,見到中原的帥哥就主動陪睡,目的就是借種,回到日本生下孩子,改良日本人的血統。這種事在今天看來匪夷所思,卻可旁證當時的中國在外國人心里確實有很高的地位。
但此時中日關系也在逐漸冷落。由于兩宋積弱,雖然經濟繁榮,但在政治上卻一直受到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壓制,日本對于宋朝雖也保有敬崇之心,但兩國間更多的是經濟往來而非朝貢親睦。尤其到了南宋更是如此,昔日大國威風不再,日本與中國的關系也就冷淡下來。但這藩屬關系,大家還是記著賬的。如今到了元朝,忽必烈便理所當然地要求日本重新臣服于中國。
元世祖忽必烈雄才大略,對日本表現了極大的寬容,寄希望于日本問題能和平解決。至元元年(1264年),漢臣趙邙上疏忽必烈,建議向日本遣使通好,這正中了忽必烈的下懷。于是,征服日本的行動,安排在了忽必烈的議事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