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各方匯集
- 科技崛起:辣個男人改變了世界
- 江城壞壞
- 2049字
- 2022-11-29 22:07:01
“這個我已經問過了他的室友,貌似他和商學院的某個學姐走的很近,應該知道許弋同學的狀況。”張輔顯然也是做好了功課再過來匯報情況的。
“好,我跟商學院的李院長聯系,找到她,我們共同做好許弋的工作,也好給人家長一個交待。”院長郭永平當機立斷。
發生這樣嚴重的事情,是刻不容緩地。
……
話說兩頭,沈鳶鳶卻是怔怔的坐在宿舍的書桌前看著化妝鏡出神。
今天下課的時候,原本就一直是班上的小透明般存在的鳶鳶意外地被班主任叫住,并交代了一些事。
“你是不是近來和物理學院的一個叫許弋的新生走的很近?……”
“沒事的,只是許弋已經很久沒有再來過學校了,物院那邊郭院長想看看你這邊聯系的到他不?你說他家里人啊!估計很忙,一時間也沒有聯系到。”院長李萍柔聲細語的和鳶鳶大致說起了這些,交代了一些事就讓鳶鳶回來了。
沈鳶鳶現在都在思緒萬千!
仔細想想,似乎這死鬼大半個月都沒有再喊自己去自習了!
這餓貨,死哪去了?不會是真的去搞什么無線輸電技術了吧!
可是無線輸電技術這么復雜的實驗,不在物理實驗室里做,又能去哪里呢?
旋即就打了個電話過去!
嘟嘟嘟~
沒人接!
再打一個!
還是沒有接!
“唉!”鳶鳶無力的抓撓著頭發。
隨即發了條微信消息過去:許弋,你在哪里?你是不是半個月都沒有回學校了?趕快回來,不然學校就要處理你了。
之后無力的躺在床上!
實在不行只能動用非常辦法了!
就在沈鳶鳶還在床上抓耳撓腮、日思夜想的那會,許弋卻是在電腦面前一遍一遍的將數據重新推算、匯總。
目前為止還算比較成功的,在眾人的努力之下,很快就推進到150公里的輸電測試階段。
并且由于這一階段測試意義重大,許爸通過各方關系,邀請到市國資委以及各大家電企業的同仁代表們一同觀摩這一歷史性的一刻!
其中就有家電企業中的翹楚——歌立。
還有國家電網公司的代表。
這其中還有一段插曲。
當許文山在各處拉人脈,準備為即將突破的無線輸電技術進行推廣的時候,很多公司都覺得很荒唐,并沒有理睬,最終只有一些與文山電子科技有業務來往的家電企業派了代表過來。
國電網江城辦公室負責人李益民收到無線輸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時候還以為自己老花眼,是不是看錯了!
國電網在輸電技術上也有獨門絕技——特高壓輸電技術。
但這是國電網在輸電技術領域投入十數年,在無數的科學家們的努力下才得以取得重大突破。
特高壓一經問世,很快國家就迅速列入大基建計劃中,在經過了近10年的時間和無數個基建狂魔的奮戰下,得以建成全面覆蓋全體國民的超級電網,使國內任何一個地方再無供電煩惱。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隔壁的天竺就至今未有實現全國電網覆蓋,僅有幾個重要的大城市有電力供應。
現在突然有一家民企,不聲不響地繞過特高壓,走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實現了無線輸電技術。
簡直是難以置信!不過李益民也是見慣了風雨的人,很快就當機立斷地帶著自己的團隊成員一同前往實驗現場。
許弋仍然在埋首案頭,確保最后的測試實驗萬無一失,很快,兜里的手機輕輕地震動一下!
沈鳶鳶發來短信,說明了學校里發生的事情。
許弋趕緊打了個電話過去!
另一頭傳來慵懶的聲音,軟綿綿的:“喂!終于舍得打電話了呀!”
“這不是在忙著呢!你睡了?”
“快睡了!在敷面膜在!”
“哦!”
“哦是什么意思啊!這一個月都不見你人,你不該給個解釋嗎?”鳶鳶這回聲音中都帶有一絲幽怨,像個小媳婦似的。
“這個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清!”
“說不清就不說算了,等老師問起來我就說我不知道,讓老師把你直接清退了!哼!”鳶鳶這回真的是生氣了!
“別別別!真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清楚!算了,不解釋了,我們明天要進行最后階段的實驗,你明天直接來現場吧!看完就知道我在忙什么了!”許弋話里話外滿滿的求生欲。
“哎呀!還神秘兮兮的!不就是無線輸電技術嘛!你發個定位我,明天去!”鳶鳶還是很好奇許弋的實驗結果的。
“那好!你今晚好好睡一覺,明天見!”
“明天見!”鳶鳶掛斷電話!
很快許弋將定位發了過來!
第二天一早,沈鳶鳶便直奔物院,向劉建華簡明扼要的說出了許弋和徐毅在進行無線輸電技術的最后遠程距離試驗后,一起趕往了文山電子。
江城市國資委辦公室。
江城市的市長沈德民和國資委調研員也在一上班就安排好專車前往實驗現場。
按道理來說,這樣的實驗現場本來是不會驚動市長的。
但是許爸在遞交實驗申請報告之時,走了綠色通道到市長秘書蔣宏那里。
這才引來了市長沈德民的注意,因為這么超前而且大膽的想法,竟然是出本市的一家民企。
本市將培育出華威這樣水平的科技企業!
沈德民剛剛上任市長沒多久,也是一位想為江城做事實的。
江城市雖然目前為止都是中部地區的第一大都市。
但目前的經濟上都是依賴于國有企業,雖然這并沒有什么毛病。
但是相對于沿海地區的經濟活躍,國企的市場活力稍顯不足,這一點在兩地的普通人工資上差別就非常明顯。
當沿海的申城能夠給出8000以上的工資待遇之時,江城的民企普遍只能給出5000的工資待遇。
差距如此明顯,導致江城市雖然是夏國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地方,但是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基本上九成都要流向經濟條件更好的兩廣、申城、江浙等地;
沈德民上任之前就誓要改變江城民企的力量。
只有兩條腿走路,江城才能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