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再制造性工程內容要點
再制造性工程是再制造工程的一個分支專業,它包含了為達到系統的再制造性要求所完成的一系列設計、研制、生產、維護和評估工作。按照系統工程的觀點,這些工作形成了一個關于再制造性的專業系統工程,即再制造性工程。就研究內容來說,再制造性工程將系統分析、設計評價、技術預估、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壽命周期費用等知識相結合,使產品在設計、使用、再制造中將再制造性各方面考慮得更為成熟,實現產品末端的最佳化再制造方案,是一門專門從事再制造性論證、設計、維護、評價、應用的工程技術專業內容。
再制造性工程定義中的要點是[7]:
(1)研究的范圍 包括與產品再制造相關的屬性(如再制造性、維修性、測試性、可拆解性等)以及影響這些產品屬性的相關因素(如人員要素、模塊化要素、標準化要素等)。
(2)研究的目的 以可以接受的經濟或環境代價,使產品退役后獲得最大經濟、環境和技術效益的再制造的屬性。
(3)研究的對象 使產品獲得便于再制造的屬性的技術方法與管理活動。
(4)研究的內容 包含在產品的全壽命過程,主要包含在以下三個階段。
1)再制造性設計階段(design of remanufacturability),即在產品設計中考慮產品在壽命末端時易于再制造的能力,其主要內容是研究如何把再制造性設計到產品中去,并以合適的制造工藝和完善的質量管理及檢驗來保證產品的再制造性,以周密設計的再制造性試驗來證實和評定再制造性,以保證產品具有較高的固有再制造性。
2)再制造性維護階段,即在產品使用中通過正確操作來維持產品的再制造性,主要考慮在正常使用中如何才能保持產品在退役時的最大再制造性,并通過相關數據的采集來促進產品的再制造性設計和評價。
3)再制造性評估階段,即在產品報廢后對廢舊產品的再制造性進行評估,其主要職責是對末端產品再制造的經濟性、工藝性、環境性和服役性等進行綜合評價,尋求產品的最優化的再制造技術方案。
三個階段通過信息的交互互相補充。再制造性設計為再制造性維護提供方案,同時為再制造性評估提供參考依據;再制造性維護可以為再制造性設計提供依據并為再制造性評估提供保證;再制造性評估可以為再制造性設計提供有效技術手段和信息支持,并對再制造性維護提供具體技術要求。
再制造性工程是以研究產品的再制造屬性為核心,但又與傳統的再制造研究不同,它關心的問題不但是產品退役后中所表現出來的再制造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關心全壽命過程中與再制造相關的問題,強調從全系統的角度來認識與再制造相關的各種屬性,從而全面、系統、協調地解決再制造的問題。因此與再制造工程一樣,全系統、全壽命的觀點也是再制造性工程的基本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