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工廠經理談談設備管理創新認知(第2版)
- 李葆文編著
- 699字
- 2022-11-23 13:15:51
5.再談維修的投入產出概念
如果認為維修和設備管理是成本中心,那成本是可以不斷改善和縮減的。如果認為是某種投入,那投入是有產出的,為了產出就要勇于投入。所以,維修和設備管理是投入產出概念還是成本費用概念,對工廠決策行為的指引是完全不一樣的。圖5-1告訴我們,隨著維修費用投入的增加,工廠的利潤是變化的,存在一個投入的最佳點,使得年利潤達到最高。

圖5-1 維修費用投入對利潤的影響
圖5-2顯示了維修費用與企業收入的關系。維修總費用包括內部直接費用、內部間接費用和外部維修費用。它們又從故障數量和停機時間角度影響設備綜合效率(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OEE),而這將影響企業收入和利潤。

圖5-2 維修費用與企業收入的關系
從預防維修的角度來說,預防維修是需要投入的,如監測診斷儀器、人員技術準備以及備件材料的儲備等,都需要費用。但如果無預防維修,除了故障糾正性維修費用,還會產生停機凈收入損失等。兩個費用相減,就是預防維修投資的總經濟回報,如圖5-3所示。

圖5-3 預防維修投資的總經濟回報結構
圖5-4是從全壽命周期角度探討壽命周期費用和壽命周期利潤的構成。從圖中可以看出,壽命周期費用包括初始投資(CI)加上折現之后的運行費用(CO)、維護費用(CM)和停機損失費用(CD)之和,而壽命周期利潤等于壽命周期收入(實際值)減去壽命周期費用。其中停機損失費用等于停機總時間乘以單位時間停機損失(CLP),而停機總時間=停機率(FD)×平均停機時間(ADT)。

圖5-4 壽命周期利潤的總構成圖
既然維修和設備管理是一種投入,設備管理與維修部門是否就可以理直氣壯地“伸手”向上要錢,不斷增加維修費用投入呢?從圖5-1可以看出,維修費用投入是有個上限的。當投入到某一數值時,產出最大,企業利潤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