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景觀與想象
  • 童強
  • 4230字
  • 2022-11-17 15:26:35

第一節 順從的目光

視覺與權力、文化之間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上古時代的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權力首先享有在“視”“看”方面的優先權、主動性及其支配地位,“視”是權力的直接表現。換言之,權力更有權看。相比權力者的其他行動,“視”更加靈活,是權力能夠最先反應的機制,也是權力支配行動中監督審查的環節。古代的檢查監督直接地表現為“視”的行動。只有天子有權視察學校等重要地方,官員有權監督民眾。

文化不僅確定權力者的“視”,而且將這種“視”與可見的活動——儀式結合起來,當然,只有他們的“視”能夠被儀式化,即通過特定的禮儀形式,為其他人所看。天子視察學校,同時舉行鼓勵學習、尊老敬老的儀式。[6]從視覺方面來說,這些儀式將特定的觀念轉換為可視的行為、可見的活動,觀禮者在這種活動中可以直接領會儀式所傳達的最基本的含義。在古代缺乏大眾傳媒的文化環境中,可視性的儀式能夠起到觀念傳播的作用。儀式是正統觀念向民眾傳播的重要途徑。

顯然,禮的儀式具有指示、示范作用,它成為文化指定性所看的內容,構成富有吸引力的視覺對象。天子之“視”,既是權力的展示,又是被看的一部分內容,它傳達出天子對養老的重視,還體現出仁義等觀念。這些觀念,并不是通過命令、指示、陳述等語言形式,而是通過可視的、可看的活動傳達給社會。正如《禮記·文王世子》所言:“圣人之記事也,慮之以大,愛之以敬,行之以禮,修之以孝養,紀之以義,終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舉事而眾皆知其德之備也。古之君子舉大事必慎其終始,而眾安得不喻焉。”這是說,古代君主辦一件事情,就能使眾人都了解他完備的德行。所以統治者辦一件大事,不可不自始至終小心謹慎,這樣,民眾就能明白事情當中的道理。古代舉行的各種禮典都是可看可觀的,留存的古代文獻中有許多“觀禮”的記載,觀看儀式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古代生活是視覺性的,這種視覺性并不討好視覺感官,同時又沒有從一種整體生活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單純性的觀賞。這是古代與現代視覺性的重要區別。

從現存的文獻來看,古人非常重視人的視覺,并且認為目光清澈,視線端正,就是心靈高尚正直的標志。《國語·周語下》曰:“夫耳目,心之樞機也,故必聽和而視正。聽和則聰,視正則明。”《大戴禮記·曾子立事》曰:“目者,心之浮也。”孟子以為心清則眸子瞭。《論衡·佚文》曰:“國君圣而文人聚,人心惠而目多采。”因此,禮教必須訓導人們的視覺,《論語·顏淵》中所謂“非禮勿視”,即號召人們拒絕觀看非禮的事情。總體說來,眼睛盡管屬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但看與不看、看哪里、如何去看的視覺行為卻受到禮教文化的引導。

《莊子·田子方》中有一段孔子見老子的故事。《莊子》中孔老的故事,學者多以為是寓言,不足為據。不過,其中人物的行為規范,卻是當時禮儀生活的真實反映,容不得生造。因此,此事寓言與否,絲毫不影響這里對其中“見”的討論。故事說,孔子拜見老子,老子剛剛沐浴完。古人頭發不剪,洗完需要晾曬。遠遠看見老子頭發披散著坐在那里,等著頭發晾曬干時,孔子趕緊避開,“便而待之”。“便”就是“屏”,就是避開、遮擋,或者擋住自己眼睛的意思。[7]古代的扇子必要時可以用來遮掩臉面,所以扇子也稱為“便面”“障面”。皖南一帶古村落,如今成為游客參觀之地。游人進入民居中參觀、拍照,偶有居民老太太入鏡,老太太必以扇遮面。扇子類似老電影中英國人上火車后打開的報紙。報紙,亦一屏面也。

屏面的意思是尊重。在他人不便、不雅、不能得體的地方,主動遮擋自己的目光,以使他人維持自尊,而屏面者亦在這種尊重之中獲得尊重。如今扇子很多,但屏面的傳統已經消失,我們或多或少陷入偷窺的“娛樂”之中。扇子的作用一方面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方面也可遮住了自己羞澀的臉面,不讓他人看見。京劇當中談情說愛的女子常用寬大的袖子(水袖)遮住自己的羞容。

遮擋,顯然是傳統視覺政治的關鍵。這意味著最高統治階層必須樹立起良好的視覺形象,同時需要以一定的手段保證權力不想被他人看到的部分不被看到。中國古代富貴人家大多有高高的院墻,日常進出的門非常小,窮賤的人站在院墻外根本無法想象其中的財富與奢華。正式的大門平常總是關閉著的,只會在重大的日子里或者迎接尊貴的客人才會打開。而大門的內側通常建有一道墻,用以遮擋門外的目光,這堵墻被稱為“屏”,或者“樹”,也叫作“照壁”。至今仍然常見的屏風,只不過是一個可以隨時移動的照壁而已。屏障的功能很多,其中一個用處,便在于它們可以掩蓋部分現實。

統治階級的神秘,意味著在視覺上,他們的活動與行蹤總是有相當部分被遮擋起來的。秦始皇的許多宮殿之間都是以“甬道”相連。這種道路的兩邊都筑有高墻,天子從中通行,外人看不到。[8]晉代、唐代貴族春日游賞之時,為了遮擋風塵,經常在活動區域設置幕布,當然,幕布同時也擋住了來自四周的目光。貴婦不喜看到平民,也不喜被平民看到。按照古籍的記載,竟有豪奢者做數十里織錦繡花的幕布。[9]

禮教是眼睛訓練的最好學校。一個知禮的人,他的目光不是隨意的,而是自覺受到禮的引導、約束。《國語·周語下》周定王卿士單襄公(單朝)曰:“夫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之。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處義,足以步目。……夫目以處義,足以踐德,口以庇信,耳以聽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單襄公認為,從一個人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的行為意向,所謂“觀其容而知其心”。因此,目光所視必須合乎禮義,目光正確,腳步跟隨目光就能夠適宜,因此目光言行必須謹慎。

《禮記·曲禮上》曰:“毋淫視。”目光不能斜視,也不能東張西望。《禮記·少儀》曰:“不窺密。”不偷看他人的隱私。《曲禮上》曰:“將入戶,視必下。入戶奉扃,視瞻毋回。”進入別人的屋子,視線略下,不回頭張望。《曲禮下》曰:“輟朝而顧,不有異事,必有異慮。故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官員下朝以后,也不能回頭看。

古人乘車有規矩。《曲禮上》曰:“立視五巂,式視馬尾,顧不過轂。”站在馬車上,眼睛注視在車頭稍遠一點的地方(大約車輪轉過五周的位置);在表示敬意時,再手扶車前欄桿,俯身目視馬尾;扭身回看時,最多只能看到自己的肩膀稍過一點的位置。

在禮儀中,上下級之間目光的規定是非常耐人尋味的。通常情況下,上級所在的地方、上級的目光決定著下級的視野。《曲禮上》曰:“從長者而上丘陵,則必鄉(向)長者所視。”這是說,在陪同地位高的人時候,地位高的人看什么地方,陪同者就要注視到哪里,以便隨時回答他的詢問。

回答地位高的人的問話,應當面向長者,不能東張西望。《曲禮上》曰:“侍于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但是,面向尊貴的人,卻又不能注視高貴者的臉龐,更不能有目光對視。《曲禮下》中有相應的規定:“天子,視不上于袷,不下于帶;國君,綏視;大夫,衡視;士,視五步。”這是說,大臣見天子,目光只能落在他胸前的位置上,即衣領以下、腰帶以上的位置。現代社會人們在相互對話、交往的過程中,常有瞬間的目光交流。古代強調等級差異,只有地位相同,才可以平視,有目光交流。

地位高的人見地位低的人,目光稍許自由一些,但也不能離開得太遠。《曲禮下》中所謂“士,視五步”。君主接見下級,目光完全看在別處,說著不相干的話,所謂“王顧左右而言他”是傲慢無禮的舉止。

《禮記·曲禮下》中還規定了通常的視線:“凡視,上于面則敖,下于帶則憂,傾則奸。”即一般情況下,視線不能超過對方面部之上,否則顯得傲慢;也不能低于對方腰帶之下,否則看起來顯得憂傷,不是憂傷也是病重。《左傳·昭公十一年》載單成公與韓宣子會于戚,單成公“視下,言徐”,叔向見他“視不登帶,言不過步”(說話聲音小,一步之外即聽不到),稱“單子其將死乎!”可見,古人視不下于帶,并非紙上空文,而是通行的規則。視線不可斜視,否則是心術不正的表現。

最傲慢的視,也許是魏晉時期阮籍的眼神。蔑視對方時,他會睜開雙眼,但卻藏起眸子,即所謂“白眼”,讓別人看不到他黑色的雙眸。

古代的文化規范期望看到的是,就像其他感受、情感一樣,人們的視覺能夠實現自我克制,好像手中始終拿著一把有形或無形的扇子一樣。即使獨自一人,也能夠非常謹慎、克制,所謂“君子慎獨”。《禮記·少儀》中說:“入虛如有人。”即使周圍無人,也仿佛始終有人在監督自己一樣。文化約束的典范就是自我成為自己的監督者、管理者。

但另一方面,視覺是人的自主性、主動性的表現,它受到人的欲望的驅使,所不同的是,具有強權的人往往不顧通常的視覺約束,為所欲為,而弱勢者一旦突破規范則會引來殺身之禍。

最典型的莫過于春秋時代宋國的一個例子。《左傳·桓公元年》記載,當時的貴族華父督路遇一位美麗少婦,他的目光一直盯著她,“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艷。”他隨之殺了這位少婦的丈夫孔父嘉,并娶了她。目光的背后實際是強權。

但其他情況下,違犯禮制的目光、不能克制的注目卻將受到懲罰。三國時,劉楨因為膽敢注視曹丕之妻,而受到刑罰,幾乎丟了性命。《三國志·王粲傳》曰:“楨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松之注引《典略》曰:“太子嘗請諸文學,酒酣坐歡,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眾人咸伏,而楨獨平視。太祖聞之,乃收楨,減死輸作。”太子即曹操之子曹丕。甄氏本袁熙妻,曹操攻屠鄴城后,曹丕私納為妻。劉楨是建安七子之一,與曹丕關系密切,甄氏出拜,眾人皆知咸伏,獨劉楨忘乎所以,竟然平視,由此獲死罪,減刑得以不死。

華父督與劉楨的目光都受到本能的驅使,但結局完全不同。華父督為宋戴公之孫,勢力強大,根本不把當時的君主放在眼里,殺孔父嘉而娶其妻,當時在位的君主十分憤怒,他又殺了這位君主。肆無忌憚的目光只是其暴力的前奏。而劉楨本處于被支配的地位,當他試圖用目光挑戰禮制、挑釁權力時,自然要引來殺身之禍。僅僅目光就引來災禍本身就反映出這是一個視覺受到嚴格管理的時代。

另一個例子,正好說明權力與話語體系是如何贊賞收斂、溫順的目光的。《漢書·金日磾傳》記載:漢武帝的侍從金日,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降漢為奴,輸黃門養馬。時武帝游宴,與妻妾宮女挑選馬匹。“后宮滿側,日磾等數十人牽馬過殿下,莫不竊視,至日磾獨不敢。日磾長八尺二寸,容貌甚嚴,馬又肥好”,武帝“異而問之”,即拜馬監。后得皇帝信愛,入侍左右,成為皇帝的侍從。然“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視者數十年”。數十年間,他的目光從沒有冒犯過皇帝,以忠信、篤慎著稱。權力喜歡低眉順眼,禮教倡導的就是使內心的服從延伸到外在目光的溫順,或者說,通過外在目光長期順從的訓練形成內在的服從信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淳安县| 会宁县| 巴楚县| 高邮市| 平塘县| 荥阳市| 麻城市| 江油市| 双峰县| 梁河县| 建始县| 鸡泽县| 武邑县| 福清市| 澄迈县| 襄樊市| 昌宁县| 大城县| 吴桥县| 莲花县| 太谷县| 黄山市| 罗甸县| 孝义市| 陵川县| 从化市| 民权县| 宁化县| 乐平市| 望奎县| 浑源县| 岳阳县| 秀山| 阿拉尔市| 绵竹市| 西峡县| 墨竹工卡县| 澳门| 古田县|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