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畿帶著從交州拿來的各種珍惜財寶來到洛陽。隨行的還有被任命為五官中郎將的陳紀。
這次舉薦士徽擔任南海郡太守的人正是他。
士徽之所以派杜畿前來,除了他識大體,顧大局,懂得輕重緩急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士徽他們這群人之中,最有為官經驗的人。
“伯侯,我們先去拜訪一下伯喈。”
他兩人還不知道的是,蔡邕已被士徽關了起來。
“但憑五官中郎將做主。”
“我這五官中郎將的印綬都沒拿,還是別用這個稱呼為好。”
“陳公這是早晚的事,何必謙虛呢?”
兩人聊著聊著,就來到了蔡邕的府邸。當他們看到門上滿是灰塵時,一陣驚愕。
“伯喈不會還沒到洛陽吧!”
陳紀立刻否定了這個想法,這都一個多月過去了,就算再慢也該到了。
“難道伯喈沒回洛陽,或者是……”
陳紀不敢再想下去,為了弄清楚,他打算到好友處打聽一二。
就在陳紀思考之際,杜畿上前查看了一番。發現里面真的沒有蔡邕的身影,這時他意識到蔡邕可能出了事。
陳紀拉著杜畿,也不管身體有多疲憊,趕快去各家詢問。他年紀大了,沒走多少路就累得氣喘吁吁。
第二天,蔡邕失蹤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引得許多名士。
“不就是蔡邕失蹤了,有何大驚小怪的。”
此時一個老者在庭院中發牢騷。他非常嫉妒這個讓洛陽為之瘋狂的男人。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未來的司徒小人王允。
蔡邕的事的確憂心,但有些事還是要辦。此時陳紀表士徽南海郡太守的心,更加迫切。
蔡邕一旦身遭不測,士徽升官也好給士徽夫婦一點慰藉。
陳紀將奏章遞了上去,董卓看過內容后,對此相當重視。
士徽恐怕自己也沒有想到,正因為蔡邕失蹤,讓他成為南海太守的事更加順暢。
體型肥大,臉上滿是贅肉的董卓嘆息道:“可惜了,本來咱家還想授蔡邕左中郎將之位。現在看來不管蔡邕是生是死都無法接任了。”
“文優,你對陳紀表士徽為南海太守之事如何看?”
說實話從情感上講,聽過蔡邕講解經書的李儒愿意成人之美。可理智上他卻認為此舉不妥。最后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理性最終戰勝了感性。
“岳父,我認為不該答應。”
“這是為何?”
李儒耐心的解釋,“一來士徽之父士燮是交州刺史,一旦士徽成為南海太守,將阻斷朝廷與交州的聯系。”
如果從地圖上看確實是這樣,南海緊鄰著揚州,瀕臨著海洋。士徽只要把住南海郡的各個路口,別人很難知道交州內部的情況。
“這二來,士徽是劉辯的伴讀,感情非同一般。而您正打算廢帝,到那時士徽是怎樣的態度,誰又拿得準。”
“言之有理。可若是否決,士燮那里勢必會對我多有怨懟。為這件事得罪士燮這樣的實權人物,是否得不償失。”
“要知道袁隗那老東西賊心不死,萬一被他利用,將會對咱家大大不利。”
“您不是打算表蔡飛白為左中郎將嗎?就將此位交給士徽。”
董卓驚得眼睛都快掉了出來,“不行,我軍的兒郎們都無人到達此位。你讓一個毛頭小子擔任此職,這不是寒他們的心嗎?”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他們只要稍加安撫,想必不敢再鬧。”
其實李儒也有自己的私心,那些驕兵悍將表面上對他客客氣氣,可實際上都瞧不起他。
這讓自尊心極強的李儒,實在難以忍受。他想通過這件事告訴那些人,他李儒一句話就能改變你們的命運。
因為董卓沒有子嗣,導致不少人心懷鬼胎,覬覦董卓的大位。
“就按你說得辦吧!”
董卓和李儒剛商量完畢,一封密報就到了杜畿手中。
“元顯猜的果然沒錯,李儒一定會阻止。”
杜畿早有了應對之策,他將這則消息放了出去。
李儒的最大競爭對手牛輔,首先找到董卓訴苦。
牛輔噗通跪了下來,“岳父,不可將左中郎將之位,給那黃口小兒士徽啊!”
“你是從哪里得來的消息。”
“整個洛陽都傳遍了。”
董卓知道這其中肯定有了在搗亂,要不然傳播速度不可能如此之快。
緊接著其他將領也來了,這讓董卓頗為頭疼。李儒聽到外界的傳聞,就知大事不好。
“李儒不用想也知道,這肯定是你出的餿主意。”
牛輔一見李儒來,就將一切扣在他頭上。確是如此,李儒無從反駁。
“太尉,若是你將左中郎將給其他更有名望的人,我們無話可說。可那士徽年紀尚輕,受他此位實在難以服眾。”
“是啊太尉,我們實在容忍不了一個小兒,在我們頭上拉屎。”
“諸位你們要以大局為重,切不可因自己的私心,而耽誤太尉的大業。”
“李儒,你所謂的大業不會就是你要壓我們一頭嗎?”
“一派胡言。”
李儒都快氣死了,牛輔平常看起來傻模傻樣。一旦涉及到與他爭權奪利,思想就通透了許多。
牛輔之所以這么明白,誰叫人家有個賈詡呢?
“夠了,都閉嘴。”
庭院內吵吵鬧鬧的,董卓逐漸不耐煩起來。
眾人噤若寒蟬的不再說話。
鑒于上次的消息走漏的如此之快,董卓這次沒打算將心中所想說出來。
“你們都回去吧!我心中自有定計。”
眾人不甘心的離開了。
第二天朝議。
“陳紀,士燮聯名上書朝廷,讓士徽擔任南海太守,諸位怎么看。”
眾人都沒注意到,劉辯的眼神中的光芒。
“不可,士燮已是交州刺史,再讓其子擔任南海太守,這不是在變相承認交州是他士家的嗎?”
“此言差矣,先帝在世就對士徽贊譽有加。我還聽說他在龍川縣政績斐然,升任南海郡守也無不可。”
不少大臣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那些實權人物靜靜的看著這一切。下面的人吵得再兇,最后拍板的還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