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青年在不同時代承載著不同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五四運動是當代青年在面臨民族危亡、國家危難之際對時代吁求的強力回應。在中國的革命年代和建設發展時期,青年發揮著重要作用,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將青年發展融之于時代命運和國家前途,青年發展關涉時代前途,關涉國家發展走向,關涉社會和諧發展,關涉青年自身價值的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雖未根本改變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但是卻為中國的發展設置了新的議題和挑戰,中國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百年目標,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這一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的主體必將是無數為之奮斗的青年。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當今社會中存在著諸多因素影響和制約著青年的發展,其中,青年對于迷文化癡迷與狂熱的態度已然成為困擾青年成長與發展、遮蔽青年意義及價值實現的強力阻隔。因此,必須深入了解和研究青年迷文化,探求解蔽青年成長發展及其價值意義實現的路徑。
傳統觀念中的青年文化是以青年為主體,并由青年生產和創造的,體現青年參與社會活動實現社會化過程中所展示的獨立價值體系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迷文化是伴隨大眾傳播和大眾文化的發展而興起的文化現象,青年是最活躍的受眾,也是迷文化主要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再生產創造過程中最主要的群體。當代社會中各種“迷”現象、“迷”熱點、“迷”潮流,以及圍繞這些所形成的迷文化構成了青年生存、生活和發展的日常。青年是迷文化的重要生成者、傳播者,亦是迷文化的主要消費者,迷文化成為青年文化發展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表征著青年的情感、思想、行為及價值取向。青年迷文化的存在和發展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任何一種新生文化的出現都伴隨著爭議、質疑、擔憂和批判的聲音,迷文化亦是如此。
本書主要從“迷”、迷群、迷文化等相關概念的界定、理論來源的追溯,青年迷文化的核心構念、嬗變歷程及構成機理等方面分析青年迷文化形成的理論與現實邏輯。當代青年迷文化的發展突破了傳統迷文化發展的壁壘,在迷文化的生成、傳播和創新等方面借助網絡技術實現了迷文化的多元傳播與互動,從虛擬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從青年“迷”個體到諸多迷群,青年迷文化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發展。由迷文化帶動迷文化產業鏈的形成,促使迷經濟成為我們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不可否認,部分青年“迷”作為“著魔的獨狼”和“歇斯底里的群眾”的存在,他們的迷狂、非理性等迷態及行為致使迷文化在理性與非理性邊緣徘徊,理性“迷”與非理性“迷”的劃界、迷文化的價值及意義的厘定等是本書研究的著力點。由青年迷文化的價值意蘊探究青年迷文化對于“迷”個體、迷群及其社會價值,旨在考察青年迷文化的價值性存在及其意義的再生成;勘察青年迷文化的現實癥候,對青年迷文化異化的共性現象進行歸納,揭示其存在的本質及根源,進而分析多元化的青年迷文化具象,即從青年迷文化異化的共性到特性、從普遍到特殊、從宏觀到微觀、從青年“迷”個體到迷群等方面探尋青年迷文化異化的本質、原因及后果。探究青年迷文化發展必須遵循創生、傳播、交往及其發展邏輯,在青年迷文化形塑與發展過程中不斷夯實理論與實踐基礎,立足于青年迷文化空間場域的轉化、融洽與建構,在迷群體發展基礎之上重構青年迷文化發展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