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的陵江城廢墟越來越小,而仁夕的視野則越來越廣。
這一刻,眼前的真實和他幻想中的一模一樣,視野內(nèi)的天地果真沒有任何生機,山河地勢一片白茫,看不真切。
仁夕停下飛劍駐足在空中,流動的畫面也漸漸靜止,但從始至終沒有出現(xiàn)似乎是生靈移動的影跡,這一刻,眼前的真實和他的幻想便不再一樣。
凡人有言,高處不勝寒。
……
發(fā)泄完心中滋生的茫然郁悶,仁夕重回地面。
面無表情地回望了一眼四周,他踱步回到屋中,繼續(xù)閉關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轉眼間卻是十年過去。
災難后第三十六年二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間再次殘破的小屋,木門吱呀一聲被打開,一個眼中盡顯麻木與滄桑的少年走了出來。
仁夕出關了。
“十年啊……”
“我如今五十多歲了吧……”
“呵……還真是一個永恒的世界……是要我做世界之主么……”
一如過去無數(shù)次出關,仁夕活動著身軀,轉了轉脖子,然后看向四周廢墟一眼。
下一刻他卻一拍手上的儲物戒,取出一把極品靈器的長劍,然后御劍于高空疾飛了一圈,好一會兒才回到地面。
閉關十年的仁夕如愿突破到了筑基九層,而且一路修煉到了筑基期大圓滿。
這十年來仁夕忍住了動用極品靈石的沖動,如今下品靈石盡數(shù)用完,可相比于災難前的筑基巔峰修士,仁夕依舊是不折不扣地巨富大佬。
“終究要走出去了。”
一聲長嘆過后,仁夕看向身后那間居住了三十多年的殘破小屋,終于下定決心,按照計劃離開這片死地。
隨后他左手一抹儲物戒指,取出一副地圖來。
仁夕打開這張保存完好的地圖,而陽光一馬當先照在了上面。
這是一副大晉國的全疆域地圖,只見其上有兩條大江一南一北自西向東貫穿全圖,這正是流經(jīng)大晉國的兩條母親河,北方的叫陵江,南方的叫京河。
整個大晉國疆域呈現(xiàn)一滴水滴狀,國土的精華毫無疑問在南方,北方渡過陵江的尖角區(qū)域,只標記了一座城池和一座要塞。
城池在陵江之畔,便是陵江城,那座要塞在水滴尖角處,名喚北刃關。
也就是說,大晉國在陵江以北的廣闊土地盡數(shù)在陵江城之管轄下,陵江郡獨占了北方的尖角土地。
而尖角再往北出了大晉,是一座巨無霸的宗門風靈宗,曾經(jīng)有三位元嬰真君坐鎮(zhèn)。
仁夕看向地圖中大晉陵江之南,密密麻麻的城池星羅棋布,距離陵江最近的便當屬羅山郡下的鼓嶺縣。
再往南則是羅山郡城,再往南山陽郡,山陽郡城南七百里是浩蕩的京河,對岸便是傳說中雄奇瑰麗的大晉京都。
仁夕一遍又一遍地看著這張地圖,腦海中不斷思索著下一步的去向,如今他最要緊的目標便是突破金丹期,而原先想到的鼓嶺城,那里可能存在的資源已經(jīng)對仁夕無用。
盡管鼓嶺城和陵江城的最高戰(zhàn)力都是筑基巔峰,但陵江城終究是一國之郡,雖無一座下轄縣城,可是體量遠超區(qū)區(qū)鼓嶺縣。
仁夕將目光放向羅山郡城,但片刻又否定了這里。
曾經(jīng)羅山郡只有一位金丹中期郡守,對仁夕來說這里也并非是長遠居留之地。
再次移動目光,最后他緩緩停在了一處,大晉京都!
“對!直接去京都!”
“大晉怎么說也是元嬰國度,有兩位元嬰老祖!”
想到這里,仁夕便決定了下一步的目標,就去京都。
“可這里終究未知……算了,就當冒一次險吧。”
不過一想到一切都是未知數(shù),仁夕臉上還是閃過了剎那糾結,但最終面色終化為堅定。
他收起地圖,裝回儲物戒,開始收拾起自己這些年來剩下的家當,整理一番后,走出了陵江城南六街。
就這么一步步走在中心縱道上,他看向前方斑駁的半截城樓,緩緩越過,城外地土路早已看不見痕跡,但依舊無一根雜草。
突然,仁夕停了下來,他回頭往城樓看去,只見那早就模糊不清的殘破青石牌匾上,若隱若現(xiàn)的兩個字。
不舍地看了一眼,他還是回過頭大步向前走去。
……
不知時間地點的荒嶺上方,一道流光飛速越過,繼續(xù)向著遠方飛去。
看著腳下一片片倒退的景象,仁夕知曉了以前認為的未知,那就是同樣發(fā)生了和陵江城一樣未知原因的災難,一樣的荒涼死寂,一樣的處處廢墟。
干死的樹干遍布了山嶺和平原,生靈的骸骨半掩在塵土中,還有那些零星散落的村落的斷壁殘垣,和沙化的沃野耕地……也許多年以前,這處處荒漠化的赤地是橫尸遍野間或著枯黃的草木,而如今也只剩下了黃山滿天和骸骨殘存。
三十年對修士只是彈指一揮間,而對沒有生機的文明是滄海桑田。
仁夕一路飛馳,不惜靈力,就這樣領略了過去曾渴望的飛天遁地的風情與縱橫天地想看過的千里風光……
數(shù)日之后,他來到了一處比陵江城大上數(shù)倍的廢墟,與陵江城相似的殘破城門樓上,那隱約的字跡已經(jīng)看不清楚,對照一番地圖,這里大概就是羅山郡城。
文明存在時,這里是遍布大晉的羅山錢莊發(fā)源地,據(jù)說錢莊大東家的楊氏,其先祖是一位化神大修,壽元將盡時在不遠處羅山山脈的一處谷地,發(fā)現(xiàn)了一座上品靈石礦脈,有感于自己可能時日無多,為了給連元嬰期都沒有了的家族秘密保留一份家業(yè),便以“羅山”為票號開設了錢莊,而有了這樣一處礦脈,楊家之后短短百年就發(fā)展為龐然大物,甚至還出了一位元嬰大佬,擺脫了衰落的命運。
確定了此處廢墟就是羅山郡城,仁夕有些想去羅山山脈探尋一番,或許運氣好能夠找到楊家的靈石礦脈。
不過想到過去礦脈早已枯竭的傳言,他按耐下了心中寵寵欲動。
與其去找那不知真假的礦脈,還不如在眼下的羅山城來一次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