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去遼東的任務(下)
- 正德,胡鬧出了大帝之姿
- 半老夫子
- 2047字
- 2022-12-11 11:55:53
鄭英見太子明白自己話里的意思,知道這件事太子肯定經過了一些思考,便問道:“殿下是否有完全之策?”
朱厚燳搖搖頭道:“這天下哪有什么萬全之策,無非是走一步看一步。到了遼東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兵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只有兵權在握,就算有什么反對聲音,也不會出什么大問題。
如何掌握兵權,訓練精兵這是你的事,若是你連兵權都拿不穩,本宮只能另選別人。”
“殿下!臣不擔心軍戶,而是擔心文官掣肘,若是臣將所有的兵權都握在手里,肯定有兵備道與巡按御史會彈劾臣圖謀不軌。”
“武安侯的擔心不無道理,因此軍隊的訓練本宮會親自安排人負責,你只管擔負起指揮職責,后勤、訓練,軍官的升遷調動都會由本宮派遣的鎮撫、監軍負責。
你要做的除了指揮作戰之外,還要監督本宮派去之人有沒有認真練兵、有沒有貪墨士卒軍餉,有沒有任人唯親。
既然你沒有了財權,也沒有了影響官兵升遷的權力,官兵不可能會跟著你走。”
“殿下!臣若沒了這些權力,如何能讓官兵聽臣的指揮,官兵不聽臣的指揮,又如何讓臣保證兵權在臣的手中。”
“這就是本宮新設計的軍事管理體系,練兵的不管打仗,打仗的不管軍餉,管軍餉的不負責指揮。也不負責訓練,但是負有記錄、審核戰功的權力。
官兵的升遷完全根據功勞的大小進行升遷,低階軍官的晉升必須要軍隊三主官的一致同意。
也就是說負責指揮的將軍,負責練兵、紀律的鎮撫官、負責管理后勤、記功的后勤官構成軍隊最高指揮的三方。
平常時候各司其職,三人在軍隊中是平級,誰也無權干涉其他人分內的差事,戰時,軍事主將負總責,其他二人必須配合主將的軍隊調動、后勤補給。
不能有任何的掣肘行為,如有分歧,以軍事主官的意見為主,即使有分歧也要等戰后再進行責任的劃分。”
“若是其他二人掣肘臣的時候怎么辦,比如這糧草運輸問題,臣有無數種辦法進行拖延,比如這軍紀問題,臣也能找出無數理由,懲戒本不該懲戒的人。”
“戰時掣肘,你有戰時執法之權,只要你有充足的證據證明是這兩人對你進行掣肘,可以先將人控制起來,然后由這二人的副手接替他們的位置。
等到戰后進行調查取證,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不容推脫抵賴。”
“臣明白了,臣只剩下了一個指揮之權,又如何能夠對衛所進行軍轉民?”
“本宮會在遼東總兵之外給你加一個遼東都司都指揮使,也就是說你身兼邊軍總兵以及衛所長官二職。等到軍轉民完成之后,你的都指揮使職位自然也就失去了權力。
因為遼東是邊鎮之地,即使是軍戶軍轉民,所有的青壯也有義務在農閑之時由邊軍派遣教官對百姓進行軍事訓練。”
“衛所軍官怎么處置,他們可是太祖高皇帝分封的世襲軍官,若是處理不好,天下震蕩!”
“指揮使一級,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進入邊軍任職,當然以后的世襲是不可能了,不過可以降級兩代,也就是他的兒子還能降一級襲封一次。
另一個是武轉文官,就地轉為地方官,這么多衛所轉為民戶,肯定需要地方官治理,一個衛所人口怎么也有一兩萬人,可以給一個小縣的縣令職位,不過世襲就別想了。”
軍轉文?鄭英感覺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這樣的安置,滿朝的文官能愿意?
“殿下!不說世襲的指揮使是否愿意,文官這邊怎么交代?”
“本宮做事還用得著他們交代,本宮就是喜歡胡鬧,他們管的著嗎?”
鄭英有些無語了,現在說這些沒什么用,真要實施肯定會遭到文官的大肆彈劾。
“殿下!朝臣肯定會大肆彈劾的,他們會說你您這是拿朝廷的官位不當回事,讀書人十年寒窗都未必能夠拿到一個縣令的官位,這些仗著祖宗恩蔭的世襲軍官憑什么就能得到這樣的官位?”
朱厚燳冷笑道:“他們若是也想要這樣的職位,本宮歡迎,只要他們能夠提刀跟塞外的蠻夷拼殺幾場,獲得功勛,本宮非常愿意給他們這樣一個職位。”
鄭英見勸不動太子殿下,嘆了口氣說道:“臣可以為了殿下去遼東,還請殿下能幫著臣擋住京城彈劾的風雨。”
“只要本宮不點頭,沒人能夠動的了你,你回去等消息吧,最遲明年年初,你就會到遼東任職,在這之前你要組織人手給本宮到遼東伐木。
增加遼東的人口也是你的一個重要職責,遼東二十多個衛所,軍轉民后就是二十多個縣,縣上肯定要設府,府上甚至還有可能設置布政使司。
總之,遼東這塊土地必須得到充分的開發,若是你能將遼東治理好,本宮不介意將你世襲的爵位往上升一升。”
這就是畫餅了,這個餅畫的有點兒大,從大明開國到現在還剩下幾個公爵爵位,哪一個不是威名赫赫。
若是真能在他這一代將爵位升到公爵,他鄭英就是鄭家中興的祖宗,必然會青史留名,鄭英心中燃起了斗志。
他明白從他進了東宮應下了太子的差事的這一刻,他就成了太子黨,這個標簽再也無法去除。
這個時候,鄭英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跟著太子的步伐前進,朝三暮四的人到什么時候都不會得到世人的尊敬。
他只盼望,太子不要鬧的太過火,被皇帝給廢了,可是想想皇帝就太子這么一個兒子,又怎么可能會被廢。
這可能才是太子有恃無恐的底氣,無論太子怎么折騰,太子之位都是穩如泰山。
鄭英哪里知道朱厚燳真正的底氣來自他的那個夢境,正因為皇帝知道他的那個夢境看到東西,對于他的胡鬧皇帝表現出了足夠的寬容,甚至只要朱厚燳說一句想現在就繼位當皇帝,皇帝都會毫不猶豫地將皇位讓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