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山公案:蘇軾游蹤與北宋書法空間
- 劉鶴翔
- 2028字
- 2022-11-18 15:30:52
序
自20世紀上半葉以來,將書法史作為現代意義上的藝術史來研究,已成為學術潮流。所謂“作為藝術史的書法史”,似乎是同義反復,有人會認為,既然書法是一個藝術門類,關于書法的歷史自然就是藝術史。比如,按照傳統理解,只要能鑒定歷代書法作品的真偽,將其與作者的傳記材料連貫起來,就自然成史。但這種觀念,在20 世紀初即已遭到激烈批評,按梁任公舊史“四弊二病”說,這樣的書法史存在“只知有事實而不知有理想”“能鋪述而不能有別裁”等問題。經梁任公振臂一呼,書法史的寫作頗有改觀。早在20世紀30年代,祝嘉《書學史》就有了鮮明的史學主張。當然,他的史識支撐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這一點,僅從他將魏晉南北朝和清代視為書法史上兩大高峰,視唐宋為衰落時代即可看出。祝嘉之后,隨著書法逐漸成為一個現代藝術學科,書法史研究領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學術資源,高質量的書法史著作在中外學界繼作不絕,但作為藝術史的書法史還在進程之中。
既是藝術史的研究,自然要求對藝術史方法論有所運用。客觀地說,在國內學界,書法研究對人文社科方法論的自覺運用,要滯后于其他學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書法學界提出新問題,并對書法傳統進行現代解釋的能力。就學科歸屬來說,書法史也通常和繪畫史、雕塑史一樣被視為美術史的一個分支。但在實際的歷史考察中會發現,書法作為書法史的研究對象,通常是從屬于一個內容遠為豐富的文化系統。就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游藝實踐而言,首當其沖的是詩文,其次是書法,然后則是繪畫及其他玩好。除開那些單純討論書法風格的研究,一旦從更大的文化視角來看書法,書法就勢必與創作主體多元的社會實踐相關聯,而這種關聯也正是書法價值的生成場域。
劉鶴翔此書的立意顯然充分考慮了這一點。作為蘇軾書法的個案研究,本書將蘇軾的書法活動置于宋代“文的復興”這一歷史背景下,從蘇軾的政治、詩文、藝術活動與日常生活來考察其書法與其他社會實踐的聯系,并運用空間理論來界說蘇軾書法的空間實踐形式,進而考察在特定書法空間中人文意義的建構。
本書題名“湖山公案”,取自蘇軾的燕集詞,本身是一個發現,對文人書法的交往空間以及書法與自然空間的聯系而言,“湖山公案”是一個具有概括力的意象。
作者將蘇軾的宦游空間把握為一個文化地理結構,在這一方法論意識下,蘇軾的題名、題字和詩文題刻,被解釋為這一地理結構的表征,以及北宋士大夫“天下”意識的鏡像。作者認為,在其時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文化中,這些書法文獻體現了樂觀的文化態度和遠大的文化抱負。將蘇軾的山水題刻視為將外部自然人文化的簽名形式,作者指出士大夫書法空間的這種擴張,與北宋積極探索外部世界、追求客觀再現的繪畫具有互文性。作者還對書法的空間文本進行了分類。山水題刻之外,士大夫建物是作者重點考察的領域。在士大夫普遍追求入世價值的北宋,這些建筑物作為書法載體,具有文本化的傳世效力。通過文本分析,作者認為作為“士人紀念碑”的建筑物以及相關書法作品,表征了一種政治—文化上的“全景視覺”。這些見解,富于啟發性。
文化地理學視角下的書法空間研究,是本書具有創新性的方面。通過對士大夫流寓文化的考察,作者指出,自稱“身行萬里半天下”的蘇軾,在遷謫過程中,通過書法作品進行了一種自覺的教化實踐;其在嶺南地區的眾多詩文作品和題詞,具有將中原審美文化傳播到嶺南地區的教化意義。在書法空間感知的研究方面,作者將自然空間與書法風格聯系起來,認為蘇軾廣闊的空間感知與超邁的精神境界,是其書法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蘇軾眾多的唱和詩、尺牘、題跋等,具有唱和詩式的空間文本結構,等等,均是合理可信的詩學解釋。
本書對空間敘事方法的探索,旨在對書法進行價值研究。按現代以來頗有影響的“宋代近世說”,宋代是中國現代性的開端。本書認為,近世社會的“扁平化”使士大夫的主體意識空前強烈,在蘇軾的書法實踐中隱含了一種強烈的“不朽”意識,這種主張,帶有北宋思想世界的鮮明烙印:在一個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時代,書寫活動具有強烈的言志意味,借以傳達士大夫獨特的審美體驗與歷史意識。
本書最后,從全書的寫作來看,作者對與蘇軾有關的史料作了系統的梳理,從文本細讀出發,精心編制了一種空間性的蘇軾傳記,敘事疏密有度且富于歷史感悟,頗有創造性地實踐了一種書法空間敘事方式。
是作者在其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稍事校正寫成的,其中的理論意識和敘事方法均符合我的期待。就現狀而言,當今的書法史和書法理論研究一直有轉型的內在需要。這種轉型應該是以新的方法論導入為標志的。除了本書借藝術地理學和空間理論與藝術社會史建立書法分析結構的方法,諸如圖像學、現象學、符號學、人類學和精神分析等,均是適用的理論資源。當然,這還需要當代的書法研究者窮究其理,方能向悠久的書法傳統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總而言之,書法史的研究的繁榮大有待學界的持續努力。畢竟,作為藝術學科的書法雖已相當古老,但作為一個現代學科的書法史還很年輕。
是為序。

庚子初冬于京西得天廬